2019年1月A股IPO及被否情况全梳理

未来会有更多“硬科技”类企业在科创板寻求上市。

作者:张奥平

截止2019年1月31日,中国A股上市公司共计有3584家,其中主板有1916家,占比53.46%;中小板926家,占比25.84%;创业板742家,占比20.7%。随着十八届发审委名单的公布,2019年的1月份应该是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行职责的最后一个月。本月IPO审核继续延续了从源头把关上市企业质量的严审趋势。除去因发审委换届暂停IPO的一周外,每周上会企业稳定在2-3家。此外,随着科创板实施意见的推出以及六个监管细则的发布,科创板时代将正式到来。未来会有更多“硬科技”类企业在科创板寻求上市。

2019年1月A股IPO整体情况

2019年1月共有8家企业上会,整体看来审核节奏平缓,每周安排2家左右企业上会。发审委本月审核企业8家,5家企业过会,2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过会率达62.5%。

 

12019年1月A股IPO过会情况

2019年1月5家过会企业分别是: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亚世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主板2家,创业板2家,中小板1家。从过会企业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上海市、辽宁省、云南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各实现一家企业过会。从过会企业行业上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各1家。

 

22019年1月A股IPO未过会情况

本月被否企业有2家,为: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否主要原因:持续盈利能力问题。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被否主要原因:持续盈利能力问题、关联交易和业务独立性。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原定于2018年12月上会,但上会前夕取消审核,给出缘由为由于拟变更一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决定取消审核。

本月暂缓表决企业为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月IPO被否情况

本月共有8家企业上会(不含取消审核),其中5家企业过会,2家企业被否,剩余1家企业暂缓表决,整体过会率为62.5%,被否率为25%,分别为申请主板和中小板被否。

1被否企业板块情况

从被否板块情况分布来看,2019年1月主板和中小板被否企业数量各为一家,创业板为0家。

2被否企业排队时间情况

从被否企业排队时间来看,2019年1月被否企业排队时间中1-1.5年和2.5-3年的各有1家。综合过去一年间被否企业排队时间来看仍集中于0.5-1.5年。

 

3被否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从被否企业行业分布上来看,2019年1月两家被否企业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自2018年以来,从被否企业行业分布上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量最多,高达11家,其次是专用设备制造业8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各4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各3家,通用设备制造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批发和零售业各2家,仪器仪表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各1家,其他占14家。

 

4被否企业利润规模块情况

从被否企业利润规模情况上来看,2019年1月被否的两家企业利润一家出现持续性下降甚至为负,一家刚过8000万的利润“红线”。

自2018年以来,从被否企业利润规模情况上来看,被否企业利润规模集中在3000万至8000万之间,其中3000万至5000万被否企业有21家,5000万至8000万被否企业有22家。小于3000万被否企业有5家,大于8000万被否企业有13家。目前总体来看8000万的利润规模仍是企业成功实现IPO的保障。

 

5被否原因梳理

从2018年被否企业问题及审核结果情况来看,大发审委的关注重点仍然集中在:财务真实性及合理性、毛利率相关问题、关联交易与业务独立性、持续盈利能力、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问题、会计处理、会计准则相关、现场核查及内部控制相关等问题。

2019年1月,被否的两家企业皆出现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其中一家还存在关联交易与业务独立性问题。

 

其中有49家涉及财务真实性合理性质疑:主要包括营收与费用匹配性、销售费用逐期减少、人为调节利润质疑、收入增长与固定资产增加不匹配、放宽信用政策的行为提高收入质疑等问题;

43家涉及毛利率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毛利率低于或高于同行业、某种毛利率与其他相比差异大、毛利率变化趋势与同行业不一致、某种毛利率高于或低于另一种毛利率等问题;

40家涉及关联交易和业务独立性质疑:主要包括关联交易逐年增长、与关联方交易金额占同类业务比重、交易价格公允性、与经销商与管理商联营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关联方大额无息资金拆借等问题;

39家涉及持续盈利能力相关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能力、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影响、不同招投标方式是否影响、营收净利大幅下滑、与重大客户约定协议是否可持续、贸易政策影响、是否面临反倾销、反补贴等问题;

35家涉及供应商&客户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供应商与客户集中度较高、第一大客户和供应商重合、经销商刚成立即成为发行人经销商、经销商是否取得相关证照、与重要客户与供应商合同有效期到期后继续开展合作是否存在风险等问题;

28家涉及会计处理、会计准则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会计处理未按净额法处理原因及对财报科目的重大影响、赔偿支出逐期增加原因及相关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调节质疑、完工百分比未选用成本法原因及其对业绩影响、买断式销售模式的收入确认政策等问题;

20家涉及现场检查问题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分包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收入确认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等问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