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

不要被近因效应所影响,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股市表现受经济增速驱动,不要盲信预测,以及时刻保持多元分散,是我们可以从2018年全球市场变化中总结出来的四条宝贵经验。

作者: 伍治坚

来源:伍治坚证据主义

温故而知新。每个新年伊始,我都会和大家总结过去一年的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思考我们从中能够学到些什么。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四个重要的教训。

1

反复提醒自己:不要追涨杀跌

在本人曾写过的专栏文章中提到过,许多投资者很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近因效应在心理学范畴指的是人们看重新近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作出判断,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看待问题。这体现在投资中便是投资者容易受到新近两三年市场信息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认为它会一直持续下去。

举例来说,不管是在东京房价最疯狂的1989年,还是互联网公司股价高得令人咋舌的1999年,广大投资者都默认这种价格疯涨会不停地持续下去,从而在高位不断吃进,导致后来蒙受巨大损失。

如果我们回顾2018年金融市场的表现,就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再次得到体现。

比如在2017年,表现最好的大类资产是:

1)新兴市场(EEM):上涨36%

2)全球小市值股票(SCHC):上涨29%

3)全球价值股票(IWVL):上涨22%

但是到了2018年,这三类资产的表现分别为:

1)新兴市场(EEM):下跌15%

2)全球小市值股票(SCHC):下跌18.6%

3)全球价值股票(IWVL):下跌13.9%

2018年年初,如果投资者奔着2017年表现最好的资产去买入,那么他在2018年就会蒙受非常严重的投资损失。事实上,2018年表现最好的大类资产,如美国大市值股票,在2017年表现远远落后于上面提到的几个资产类别。投资者如果遵循“追涨杀跌”的投资习惯,那么他很可能会错失未来上涨最多的资产类别,还可能在过去上涨最多的资产类别上栽跟头。

2

股市回报和经济表现未必挂钩

在本人的历史文章《经济增长越快,股市回报就越好么?》中,我曾经做过专门的分析:一国股市的回报,和该国的GDP增长未必有直接的联系。这一规律,在2018年再次得到了验证。

举例来说,美国在2018年后三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第二季度4.2%,第三季度3.4%,第四季度2.6%。无论用哪种标准去衡量,这样的增速都是非常快的,是最近几年的新高。

但事实上,美股在2018年的波动非常大。圣诞节前夕,标普500指数大约从9月份的高点下跌了20%左右,达到了“技术熊市”的标准。要不是在12月份最后几天股市有所反弹,美股在整年的下跌幅度很可能超过10%。

根据统计显示,自1928年以来,标普500指数共经历了20个”技术熊市“(下跌幅度超过20%)和27个“微熊市”(下跌幅度介于10%和20%之间)。在这47个熊市中,有31个发生在经济扩展期,平均跌幅为18%左右,并且在熊市后也没有发生经济衰退。

同时统计显示,自1929年以来,美国经济共发生过14次衰退(即GDP增速为负)。标普500指数在这些衰退期的前一个季度,平均上涨1%。

也就是说,股市上涨并不代表经济一定向好,下跌并不代表经济会衰退。反之,经济衰退时股市未必下跌,经济扩张时股市也未必上涨。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3

信预测,你就输了

每一年,媒体上很多大V都会预测接下来的市场走向。但很可惜,即使是大V,其预测也未必准确。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大V对2018年的预测。

第一个大V,是美国著名对冲基金桥水的创始人雷·达里奥(Ray Dalio)。达里奥写的《原则》一书,在很多国家都上了畅销榜,被很多粉丝追捧。

2018年1月,达里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的国债,到期收益率会不断上升,因此美国的国债市场,很可能进入了40年以来最大的熊市。

事实上,美国的国债市场在2018年表现稳定。长期国债指数基金VGLT,在2018年微跌1.5%左右。而中期国债指数基金VGIT,则上涨1.4%左右。并没有发生达里奥所说的“崩盘”。达里奥同时在采访中指出,目前这种环境下,持有现金是愚蠢的。但事实上,如果投资者在2018年持有现金,他的回报会比所有各国股市的回报都要好,可能秒杀全球绝大部分的投资者们。

第二个大V,是素有“债券之王”美誉的比尔·格罗斯。

2018年6月1日,格罗斯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联储在当年的升息已经结束,在下半年不会继续升息。结果到了6月13日,格罗斯就被打脸:美联储在当天将联储基准利率上升到1.75%~2%。接下来,美联储又在9月份和12月份接连升息,最后把基准利率升到了2.25%~2.5%之间。如果投资者们听了格罗斯的预测,而大举购入债券,那可就吃大亏咯。

说完了国外的大V,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大V的预测表现。

2017年11月,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表示,A股指数有望在2018年年底前实现双位数收益。王首席表示,促使A股在2018年乘势而上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地产资金轮动和国际资金对于A股的支持。

2018年1月,证券时报记者沈宁和许孝如在采访了六家大型私募基金后撰文指出,多数公司认为2018年股市系统性风险很小,可能延续结构性分化。比如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指出,高质量增长为2018年的中国经济带来投资价值。海外资金对中国由低配到标配,投资者结构及投资逻辑偏好将决定中国市场的全球价值。菁英时代执行总裁吴小红表示,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的伟大复兴不可逆转,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强国、消费强国、资本强国。在这种大趋势下,一定要做多中国,一定要做多大风口。和聚投资首席策略师黄弢表示,展望2018年,A股市场环境将好于2017年。

回顾过去,以沪深300指数来算的话,2017年A股上涨21.7%,2018年A股下跌了25%左右。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认识到未来是很难预测的,不要轻信别人的预测。

4

多元分散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本人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的投资哲学之一,就是多元分散。用门外汉的话来讲,多元分散就是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里的篮子,应该包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资产,并且在持有时间上尽量拉长。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投资原理。但恰恰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投资原理,却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回顾过去十多年全球不同地区股市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年份(比如2008年)外,不同市场的表现此消彼长,颇有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韵味。

比如2009年,新兴市场表现特别出色,上涨了80%左右。2013年,美国股市一骑绝尘,在其他地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上涨了30%左右。2016年,美国以外的发达市场表现不佳,但是美国和新兴市场股市表现都不错,上涨了10%以上。

在过去10年,美股相对于美国以外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其投资回报要好得多,比2008年以前的70年加起来还要多。但是在接下来的10年,谁也无法保证美股一定会比这些地区的股票表现更好(或者更差)。因此更保险的做法,是多元分散,两头下注,确保自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地区可能迎来的牛市。

总结

不要被近因效应所影响,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股市表现受经济增速驱动,不要盲信预测,以及时刻保持多元分散,是我们可以从2018年全球市场变化中总结出来的四条宝贵经验。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坚持控制成本,多元分散,形成有效系统并长期坚持的投资原则。这才能保证他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在龟兔赛跑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