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老司机写给雷军、王兴和黄峥们的一封信:行业身处结构性漩涡时,该如何与投资者沟通?

再过两周,我们便将迎来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辞旧迎新之际,复盘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2018,值得总结的固然很多;但要说其中哪个问题最重要,在我看来,却是一个极有可能被大家所忽视的问题:投资者关系。

来源:投资银行在作者:侯晓天,天灏资本创始人,被称为“华尔街中概女王”

来源:阿尔法工场

再过两周,我们便将迎来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辞旧迎新之际,复盘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2018,值得总结的固然很多;但要说其中哪个问题最重要,在我看来,却是一个极有可能被大家所忽视的问题:投资者关系。

之所以在新年的当下,着重谈及这个问题,主要背景在于刚刚过去的2018年,目及所至的互联网海外上市公司们,正面临着一轮多年未遇的结构性变化挑战:

以2018年6月为分野,这些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生命周期高点之后,在下半年或多或少都开始显现出了发展动力不足、前进方向不清等疲态——这样的趋势,反映在股价上尤其明显。

产业大势好,股票涨,上市公司意气风发,投资者自然爱屋及乌。而产业大势逆转,后续的逻辑自然随之逆转。

遗憾的是,以我的观察,在打“逆风球”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中概股管理者,在处理投资者关系上都显得不得要领。

《孟子·离娄下》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以预见,新形势下,无论是阿里、京东、网易这些老牌中概股,还是18年新晋登陆资本市场的小米、美团、拼多多,一旦不能在“爱、敬投资者”问题上做到及时有效的应变,将势必在新一年中为它们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01 华尔街不需要“Surprise”

从2018年上半年各项财务指标看来,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们似乎仍在延续过去一两年的高速成长。但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周期。对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讲,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巨变。

随着互联网人口(流量)红利在年中的触顶,这些公司在经历了生命周期高点之后,2018下半年起,普遍进入了下行通道。

过去10余年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岁月,主要靠的是三个增长,即:上网人数的增加、上网时间的增加、网上信息量的增加。这三大要素构成了所谓的互联网人口红利。

而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1亿,增量用户只有2000万,同时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则已接近5小时。

互联网人口红利触顶的另一个标志,是2018年下半年,以小米、拼多多、美团等移动互联网巨头的接连上市。

小米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红利的消失,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而言,首当其冲需要直面的便是业务模式甚至商业模式的调整,这比每个季度的业绩指导更重要。

然而公司与人一样,都是惯性动物,业务模式的转变,往往并没有在此前的公司发展战略中予以充分考虑。所以在18年下半年,我们便看到了多数的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性,出现了被动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公司逐渐认识到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股票市场的问题,更多的是自己的问题,它们也随即将成长的预期调低。但现在看来,对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而言,下一个成长方向与动力很难找到。

当然,不同的公司,所处的境遇并不完全一样,还有更为具体的个性问题。拿阿里、京东和拼多多这三家电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阿里来讲,虽然传统电商业务的成长比以前要慢,但是它已新型业务储备可以用来对冲:比如说线下的饿了么,盒马以及云服务等。这些都是阿里未来新的成长动力。

再说京东。京东当前所处的周期,更加和手机、家电销售周期挂钩。因为这两个行业都处于一个成长放缓,甚至减速的过程。所以对京东的影响,我们说除了互联网整体人口红利因素之外,还面临着更为具体的业务板块周期性的叠加影响。

而对于拼多多,虽然一样面临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影响,但是对于使用电商的人群画像来讲,还有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故而对于拼多多来讲,它可能还处在一个上升期。

另外,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中概股——例如新东方、学而思,它们以前不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那么对它们来讲,互联网反而成了新的成长点:它们原来是做线下教育,现在要做线上教育,虽然说互联网人口整体已经饱和,但对它们来讲还只是刚刚开始。

所以,不同公司有着不同的商业周期,也须做到具体公司具体对待。

但无论如何,这种人口要素的变化,对中国互联网公司整体而言已注定成为了一种结构性变化。

但令人忧心的是,以笔者的观察,很多互联网公司自身虽正处在这种结构性变化漩涡之中,投资人却没有从他们的公开沟通中体会到他们对此有清醒的认知,更不用说有相应的对策。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所带来的成长降速,虽然与中国宏观经济一致,但实际上与中国宏观经济没有任何关系不多,更多的是互联网行业自身的结构性变化。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在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中,每个企业如何应对?继续成长或者不被市场抛弃的策略是什么?

如果在通过投资者关系窗口对外传递信息时,还是在既定的业务上给投资者一些指引,这样的指引往往出问题。

结构性的变化经常会比人们想的来的快。对很多公司来讲,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业绩影响就是华尔街最大的“Surprise”。投资人投的是未来的资产,一旦未来的问题沟通不清楚,对市场来讲就是不确定性。

作为海外投资者,我们都知道一句口头禅:华尔街不需要“Surprise”。因为一旦缺少前期持续的有效铺垫式沟通,风险势能一旦集中释放,这样的“Surprise”势必将对公司股价形成剧烈冲击。

因此在我看来,如何叙述这一结构性变化对其业务的影响,将是2019年中概股们处理投资者关系时最为核心、也是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除了这个大的问题要充分准备,沟通;在平日的沟通中也有些比较忌讳的做法。这里举个反面例子:有些公司经常会把预期打得比较满,然而等这个季度结束了,忽然发现自己做不到,然后又给分析师打电话,让分析师帮他们把预期往下调。

对于这样有失公信力的事情,与其说发生的越少越好,不如说一开始就该保守一点——因为一次失信就会在投资者脑子里生成既有印象,此后如再有失信的时候,投资者基本上就不会再给它机会了。

02 上市之后,真正重要的是静下心来

大家会默认上市企业知道自己是谁,你知道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弱势在哪,也知道怎么样去扩大市场份额,怎么样扩大收入和收益?这是大家对上市公司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

但是如果公司上市之后做不到这一点,那实际上他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是不合格的。而对于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来说,华尔街便不可能给公司希望的估值,甚至会去做空这类公司。

03 给雷军、王兴和黄峥们的建议

先说小米。

以投资者的普遍视角来看,小米在上市之时是一家以手机硬件为核心资产的公司。尽管上市伊始,小米便始终对外传递其企业价值观,并展示其物联网企业的业务面。但到今天来看,物联网为小米带来的收入,也只是整体收入的较小部分。

所以,这便在客观上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诚然,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公司,都会希望自己被市场理解,希望有一个比较高的估值;但其特别强调描绘的内容,在没有实现迹象之前可能会产生强烈反差,进而会给投资者予“说的与做的不一样”的印象。

所以对于雷军来说,如果说要使投资者认识到小米真正是一家值得长线投资的公司,首先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公司将会有一个非常长期的成长过程,那么便在上市伊始对实现物联网有一个充分的构想。

实际上,一家公司初上市的时候,是不应该在估值上满打满算的,而是应该在上市之后,通过几个季度好的业绩表现,然后可以再去做一些增发,进行高一点的估值溢价。用实际业绩来实现这种投资者关系的维系与沟通。这样,大家的信任一直存在,以前的投资人也会一直跟着。

这也就是说,业绩本身是一个硬通货,如果真正要和华尔街沟通的话,说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做了什么以及做到了什么。

我们再说美团。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

实际上以我的观察,美团比所有人都更清楚,在烧钱的这条路上,它还会走得很久。那么这一背景下,王兴实际上应当考虑的是两点:

第一,如何在市场竞争当中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最首当其冲的问题显然是如何面对饿了么的挑战——饿了么并入阿里之后,它的竞争力度呈倍数级增长,给美团带来的压力更加空前,那么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便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第二,外卖市场变化无常,宏观经济从18年年初就开始下行,未来还会持续较长时间,这是市场的共识。美团在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这种共识,而是给市场传递了一个非常蒸蒸日上的信息。所以在第一个季报之后,就又在下调业绩指导。那么,现在,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就显得尤其重要。

初上市的时候,投资人基于乐观的信息给了美团比较高端的估值;季报之后,显然估值过高,股价下滑。在这种时候,面对估值下滑,需要一种顺势而为的智慧——要坦承地与投资者沟通:只要公司还在,公司的业务还在扩大、还在变好,股票的价格就一定还可以涨回来。

最后说拼多多。

拼多多至今都没有一个专业的、有经验的CFO和投资者关系团队——“专业”和“有经验”这两个词代表的意义尤其重要:不是所有的CFO都有能力与投资者沟通,也不是所有会说英文的人都可以做投资者关系。

实际上我们讲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华尔街有买方也有卖方。但是实际意义上的最大的卖方,并不是这些卖方研究员,他们只是股票交易中介而已。

那真正的卖方是谁呢?是上市公司自己。买方是谁?是基金。这些分析师只是在中间,通过路演、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将公司和买方基金进行撮合而已。

所以作为真正的卖方,也就是上市公司自身来讲,必须要去沟通才能把股票卖好。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所以如果推销自己的时候不专业,企业就很难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理解,很难扩大买家的基数。

在我看来,我对黄峥当前最大建议,便是尽快建立一支专业、有经验的投资者关系团队,把他的一些创新的策略,真正的优势正确传达出去,以被更多的买方认知。

归根到底,股票市场向上也好向下也罢,中间有一条稳定的主干线,那就是公司本身的生产力。如果企业家把自己公司的生产力提高,把制造利润的能力提高,把市场份额提高,股价就一定会涨上去。

以我的一孔之见,作为企业家来讲,应当少看股票价格,多看自己的经营,多看自己的竞争力,多寻找一下新的成长动力,这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一个企业家去和投资者沟通最有效的方式: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他的诺言。只有如此,大家才会放心地给他一个比较可行的估值,并在惊涛骇浪中不离不弃,陪伴其静候花开。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