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问我要钱,现在问我要命?科技巨头为何要入驻医疗健康领域?

可以说,大公司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厮杀才刚刚开始。

作者:硅谷密探

来源:硅谷密探

医疗产业到底有多赚钱?在国内,你得问无限极、权健这些大公司……

而在以科技产业为核心的硅谷,医疗产业对于科技公司的诱惑也不小。

科技大公司们争抢电子科技人才是常有的事。然而最近,以苹果、亚马逊、谷歌为首的科技三巨头竟然开始抢医生了?尤其是心内科医生!

去年7月,苹果医疗研发部门首先聘请著名心脏专家 Dr. Alexis Beatty,随后8月,亚马逊聘请了 Dr. Maulik Majmudar,也是一位心脏专家。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生命科技公司 Verily 早在三年前就将一位心脏专家Dr. Jessica Mega 任命为首席医疗顾问(chief medical officer)。

从苹果用 iWatch 监测用户的心脏健康开始,美国的其他科技巨头们都开始跃跃欲试,想要在医疗领域占领一席之地。根据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的数据,美国医疗支出预计到2026年平均每年增长5.5%。在谷歌,亚马逊,苹果这科技“三大天王”的眼中,医疗保健产业蕴藏巨大商机,必须要花大力气研发更多产品。不出意外,这三家在2019年的 PK 一定会更加激烈。

那么大公司们为何要进军医疗健康领域?他们目前都在研发哪些相关项目?大公司们的这些举动对于医疗界以及我们普通用户又会有哪些影响呢?小探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为啥是医疗保健?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再来看看这四大公司本身都是做什么的:

谷歌:做搜索引擎发家的谷歌大家想必已经多少有所了解了。之后谷歌无人车等一系列大数据支撑起来的业务,让谷歌一直在行业处于不败之地。

苹果:做电脑起步,之后靠手机在科技界立足,随后的iTune、Apple Store、以及 Apple Pay的金融业务让苹果在电子产品行业风生水起。只不过最近手机销售量不佳,让掌门人库克很是恼火。

亚马逊:从卖书的网站到现在什么都卖以及AWS各种服务,把总裁贝索斯推到了世界首富的宝座。不过,估计他离婚后财产一分就不是了……

这样一看,好像没有一家公司能跟医疗直接扯上关系。那为什么大公司们投入大量精力在医疗领域呢?下面,我们以心脏健康为例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市场潜力巨大。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的头号杀手。在美国,有7500万人口的生活会因心血管疾病而受到影响。而心血管疾病不仅需要手术、药物治疗,更需要人们平时在营养、科学锻炼方面更加合理安排。因此,对于科技大公司来说,健康生活方面的各种应用程序(APP)如果能够获得大众的青睐,那么市场前景必然广阔。

其次,关于心脏健康的各类研究丰富且成熟。换句话说,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心血管疾病的成因与如何防范。那么这对于科技大公司来说,只要有足够的用户数据,那么就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研发出更多的创新产品与应用。

最重要的是,大公司们能做,而且做得还不错!比如苹果。当年发布第一款心跳频率应用的苹果,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有用户通过这个应用检查出已经怀孕、心律不齐等症状,并且有人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应用而得到及时救治,生命被成功挽救。于是将计就计,苹果开始大规模研发心脏健康的各种应用。

我们平时去医院做一次心电图(EKG)价钱不低且耗时多。去年,苹果推出的一款应用直接让你带着手表就把心电图给做了!当然,并不是说以后你就不用去医院做心电图了,而是医生可以先根据你从 iWatch 上的心电图给你做一些初步的判断。

说完了原因,我们再去看看科技巨头们现在到底在医疗领域都在布什么局?

科技巨头们都在捣鼓啥?

谷歌: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工智能

你知道么,世界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数据来自医疗保健行业。而谷歌通过其搜索引擎积累了大量的医疗数据(小探猜百度也有不少)。谷歌表示:我们要通过结构化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视角来帮助医疗保健领域!

具体来看,谷歌通过与科技各地的医生合作,谷歌已经开发出一种算法,可以诊断图像中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准确度与眼科医生相当。

2017年,谷歌的生命科学部门Verily,与杜克大学医学院和斯坦福医学院共同推出了“标准线项目”(Project Baseline)。这项针对近一万人的纵向研究目的是为人们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标准线”,并了解疾病的发病率和风险因素。

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Google Ventures(GV)已经投资了近60家从遗传到远程医疗的健康相关企业。他们到底有多看重医疗健康这块呢?这么说吧,GV 将其足足三分之一的 Alphabet 基金都投资给了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创业公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在2013年至2017这五年里,谷歌一共提交186项与健康相关的专利。这超过了微软和苹果在同一时间段内提交的医疗专利数量的总和。 可以说,谷歌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头把交椅,是坐上了。

苹果:手表帮你更健康

苹果公司作为医疗领域的顶级科技公司之一,专注于面向患者的产品。在FDA的数字健康软件预认证计划中已经获得九个席位。

2017年11月,苹果开始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展开一项名为 Apple Heart Study 的合作。这项研究使用苹果手表中的心率传感器收集不规则的心跳数据,并通知用户可能拥有的危及生命的疾病,比如房颤。并且,这次合作还能帮 Apple 改进用于检测异常心跳的技术。

除了心血管类疾病,苹果在其他疾病领域的研发也一路高歌。

2018年开始,苹果通过其智能手表中的传感器使医学研究人员能够追踪帕金森病。根据收集的患者数据,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运动障碍API”调整药物剂量,让人们更加有效地治疗这种疾病。

视力不好要检测一下?在美国,检测视力至少要60美金(约合人民币400元)。而苹果正在研发一款用 iPhone X 进行视力测试的工具可以让大家省钱省力 —— 当然,也有不少眼科大夫质疑这些新潮方法是否准确。与此相同的,还有 AirPods 中的听力测试功能,以及用于检测与中风相关的语音障碍的语音识别工具等等。

对于苹果来说,所有产品取得的基础是来自用户的数据。2018年,苹果在全球开发者大会宣布要公开健康记录数据。 随后,苹果的 HealthKit AP 推出。HealthKit AP 意味着它允许用户通过可信赖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移动设备上的开发人员共享临床健康数据。

这有什么意义?我们知道,医疗保健行业监管严格,这就导致我们的很多健康数据都是孤立的。比如,你从医院 A 开了什么药,吃了多少,医院 B 的医生是不知道的。如果你下次去医院 B,如果自己记不清楚,怎么能够给让医生刚好地给你一以贯之地用药呢?HealthKit API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通过帮助 Medisafe 这款应用程序,在患者、医生、和药品提供者之间无缝交换相关的健康数据,让你的治疗更加方便。

说了这么多,不如赶紧换个iPhone,iWatch 试试这些功能到底好不好用!

亚马逊:改变医疗产品供应链

网购巨头亚马逊早已经通过多个领域进入医疗保健行业。 2014年是,亚马逊首次通过 Cardinal Health 进入医疗用品业务,目前已获得向 43 个州(美国一共50个州)的供应商分发医疗用品的许可。

作为供应链系统的行家,以及1亿亚马逊 Prime 会员的支撑,改变医疗保健供应链的格局对于亚马逊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Reaction Data 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62%的人支持亚马逊进入医疗用品市场,75%的人表示亚马逊将非常成功地采取行动。

不出群众所料,亚马逊在医疗领域的研发确实很顺利。

去年,亚马逊、摩根大通和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成立一家新的医疗保健公司,帮助这三家公司的员工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参与这个项目的一共有约120万名员工将为这项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

都说亚马逊小气,看来还真是 … 给员工个福利,都要用员工自己的数据来换!

2018年6月,亚马逊宣布将收购 PillPack,这是一家在全美国每个州都拥有邮购许可证的在线药店初创公司。此举将使这家在线零售巨头通过颠覆5600亿美元的医药行业,迅速扩大医疗保健业。(密探往期文章回顾《亚马逊10亿收购PillPack 送药O2O还能怎么玩?》

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也没闲着。AWS 一直在医疗保健领域和微软以及谷歌争抢客户。据CBI Insights 数据,AWS 在2017年投资了10家医疗保健初创公司,并且大力投资 AI 和Alexa 驱动的生态系统。看来,有亚马逊在,谷歌的人工智能第一把交椅恐不保!

科技大公司进驻医疗领域的影响

就在科技大公司们你争我抢进驻医疗健康领域的同时,他们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对于科技从业者而言,医疗领域的重大商机,让更多的人愿意花时间与经历来分一杯羹。而医疗人才之后不会再只能去医院、研究机构供职,他们今后也可能更受到科技公司的青睐。

同时,在医疗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就意味着产品质量会有更大提高,而价格则会相对更加低廉。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在未来会随着更多科技产品的研发而得到改善。

对于医院来说,与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可以双赢。医疗技术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如果能有科技公司类的金主爸爸从中助推,医院本身的研究也会有所提速。

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他们可要注意了!以后的高额保费可不能想收就收了。在科技公司帮助更多人预防各类疾病的同时,它们同时还在改变着整个医疗保险行业。毕竟,如果一个人可以更准确地预知自己存在的患病风险,他就没必要在其他健康领域投入大量的保险金额。

但是同时,也不得不让人担心,要是将来美国政府整出来一个潜在疾病患者需要多交保费,那么群众们到底是该感谢科技公司呢?还是憎恨科技公司呢?

可以说,大公司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厮杀才刚刚开始。读者朋友们,你最看好哪家科技公司?为什么?欢迎留言分享!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