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系列报告:科创板时代的A股估值体系变革

我们认为科创板承载着变革A股的历史使命。

机构:华泰证券

科创板承载着变革A股的历史使命

我们认为科创板承载着变革A股的历史使命。准入、交易等制度的不同,让科创板大概率与现有板块的互补性大于互斥性。随科创板而来的,不仅是优质标的,让投资者得以分享时代增长的红利,而且有望引入良性竞争,通过二级市场资金“用脚投票”,倒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科创板为实体经济“通渠”,使得支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够在资金的支持下发展壮大,直接融资带来的生产活力,进一步通过盈利与股票市场形成共振。科创板试点的注册制,有望加快A股市场发行承销等制度和上市公司估值体系的变革,美国、香港等注册制实行后股票市场阶段性走强。扩容与估值博弈,短期估值可能中枢下沉,中长期有望吸引增量资金A股扩容和估值之争由来已久,救市政策之一也往往通过调节控制IPO、再融资节奏。新板块短期对存量A股板块有分流资金的可能性,短期A股估值中枢下沉的趋势可能持续,但中长期投资标多元化、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合理化、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完善等都有望改善A股生态,吸引增量资金入场。一级市场来看,美股、A股历史上IPO暂停或重启都并非决定市场拐点的锚,但二级市场上,美股和A股净融资情况有差异,美股净融资为负,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增加股票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平衡一级市场融资需求,我们认为A股二级市场资金供给有上升空间。

科创板上市有望多标准、轻盈利,行业偏重“硬科技”

从纳斯达克和国内可比案例的上市标准来看,我们认为科创板有望在市值、营收、利润、现金流、研发、流动性等指标上进行组合,并弱化盈利标准。参考外股,上市要求较低的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更看重流动性,为难盈利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种选择;参考国内战略新兴板、新三板创新层、CDR的推行,我们认为以市值、营收等指标组合为核心,同时兼顾流动性、创新程度等的上市标准有望被考虑。在行业方面,考虑到一直以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导向和时代背景看,我们认为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硬实力、国产替代”型科技企业有望是科创板重点企业。

目标企业多注重科技研发,财务验证滞后,估值方法走向多元化

科创板上市企业可能更偏向于年幼成长期,上市时收入利润微薄甚至亏损,P/E与DCF估值方法或将失效,此类情况下我们倾向采用P/S、P/B、P/研发支出与其他面向新兴行业的特有方法进行估值。另一方面,处于年幼成长期的公司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所处行业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估值可能更多参考行业属性、研发和未来发展预测,往往变量较多,估值难度较大。例如,创新药企具有研发周期长、新药进入商业期前无收入利润、新药能否上市与上市后销量不确定性较高等特点,所以其IPO估值需要结合研发成本、所处研发周期、药品上市成功率、未来峰值销量等因素。

吸引第一梯队新兴企业上市是实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手段

从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实施注册制改革前后,科技股估值先提升后回落、最终长期上升的经验来看,建立有效筛选第一梯队新兴企业的上市制度有望在辅助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分享优质企业成长红利,形成资本与实业发展的互相反哺、良性循环。反之,资本市场筛选标尺的错位也可能使实业错失发展良机,诱发资本市场出现“柠檬效应”,投资者无法逆周期参与优质企业的低估值投资机会。风险提示:企业盈利增速下降幅度超预期;中美关系压力进一步增大;美股波动导致的全球风险市场联动波动。

查看PDF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