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团投资:4年超50笔,95%领投

美团正尝试着让自己精干起来。

作者:  Rica 

当前,中国CVC投资越来越耀眼,第一波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企业现均已成为市场中活跃的CVC投资者,它们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投向大量新生企业。近期,投资界推出系列策划『巨鲸的出手』,记录并解析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动作与成败得失~

美团点评的2018,完成了三件“大事”。

其一,上市。9月20日,王兴带着外卖骑手在港交所敲锣,开盘价72.9港元,市值达到4003亿港元超过当时的小米和京东,创下了香港近十年来最大互联网平台公司IPO。

其二,收购摩拜。这是美团点评最大手笔的一次投资,也最具争议。美团点评想要利用摩拜 “超级高频的流量入口”进行引流,为生活服务平台填补空白。但事实上,摩拜一直需要美团输血。

其三,调整组织架构。这是美团点评针对下半场战略的一次大变动,边界收缩,业务侧重点愈发清晰。

而在对外投资方面,2018年美团点评出手节奏有所放缓,且投资体量较小,多数分布在企业服务和餐饮领域。

4年投出超50笔,2018年完成3起并购

美团点评无疑是近年来中国进步最快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仅用8年时间成长为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在C端,美团点评主要解决的是吃、住、行、游、娱乐、购物等等;而在B端,美团点评提供的服务项目更多,包括精准在线营销工具、高效实时配送基础设施、云端ERP系统、聚合支付系统、以及供应链和金融解决方案等。

2014年以前,美团点评处于“圈地盘”的阶段。从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实施“T型战略”逐步切入外卖、电影、酒店、旅游等多个垂直品类,拓宽流量入口、夯实技术,主要面向C端服务。

2015年,O2O展开真正大决战,美团点评将战略重点放在建平台、建生态上,也开始通过投资布局打造闭环。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美团点评以及旗下龙珠资本公开53笔投资,2018年投出14家共16笔,节奏平稳,但相比2016年、2015年有所收紧。

投资阶段上,分布在天使—F轮以及战略投资各个阶段,95%以上项目是领投或独投。

投资方向上,2017年前美团点评出手主要在餐饮、企业服务、金融、电子商务、本地生活、文旅等领域;2018年近一半投在企业服务,另外还有餐饮、电子商务、汽车交通和文娱传媒。

与BAT风格迥异,美团点评对外投资目的一向是“协同”:组织内部协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对于美团点评来说,外卖、到店等平台交易带来的佣金和在线营销服务费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流量的获取及GMV增长对于平台盈利至关重要。因此,立足本地生活已有优势,美团点评持续投资餐饮信息化服务、云ERP服务,赋能平台商家;投资SaaS+PaaS服务商,为酒店提供智能移动解决方案;而在电商领域,美团点评主要投资快消B2B,补足供应链能力。

“投资逻辑是服务于美团点评的商家、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生态圈。如果潜在的被投企业能够帮助我们生态圈提升效率增加产出,我们就有可能考虑投资。”美团点评方面对投资界表示。有协同效应,就能够快速展开新业务,并且成本非常低,这也是美团点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2018年,美团点评还完成3起并购。除27亿收购摩拜单车外,去年5月,美团点评宣布全资收购酒店云PMS企业级服务商“别样红”以及餐饮云ERP服务商屏芯科技,两家分别是酒店业软件、餐饮业软件的头部公司,美团点评进一步加强了在SaaS市场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两家此前在2015年12月、2016年4月已获美团点评注资。

押注2B:餐饮是重头戏

互联网经济上半场的流量红利近乎见顶,下半场的方向是围绕供应链和2B行业创新。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方法让整个中国产业供给侧实现互联网化和数据化,最终回到持续增长的道路上,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美团点评对外投资版图中,B端服务一直是重点,2018年的布局尤甚。对于B端来说,美团点评的综合生活服务入口意味着两点:一是流量的入口;二是服务和生态的入口。

流量入口不用多说,美团点评外卖目前日订单已经超过2000万,放眼全球互联网,这个成绩也可圈可点。而生态和服务入口意味着,通过美团点评自身研发以及投资布局,商家可以在美团点评内部完成所有前端和后端的相关服务。

过去几年,美团点评花了很大力气做各种SaaS产品的研发和迭代,试图在更多不同的领域和消费场景里,消化并吸纳更多的商家。而在其众多的B端业务中,餐饮是重中之重。

2016年5月,美团点评正式设立餐饮生态平台,由美团点评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担任负责人。随后,美团点评将餐饮生态平台连同原到店餐饮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整合为“餐饮平台”,并发起成立餐饮生态基金和“互联网+大学”。

2016年12月,美团点评又组建餐饮生态业务部,并成立美团点评餐饮学院,餐饮B端业务在美团点评内部的地位得到提高。

随着餐饮下半场到来,美团点评逐步打通了营销、IT、经营、金融、供应链、物流等一系列面向B端市场的业务。而与其他事业部B、C端业务不分家不同,美团点评餐饮在B、C端的业务开拓上,人员是单独分开的。除了直营队伍,在拓展商家资源方面,美团点评还选择以投资形式与第三方合作。

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美团点评在整合餐饮业上下游方面投资超10起,投出外卖代运营服务商掌单、餐饮云ERP服务商屏芯科技、餐饮信息化服务商奥琦玮、平台级管理系统大家来、芯火互联网等企业,涉及餐饮数据数据、室内定位、餐饮软硬件等众多领域。

上天、入地、全球化

2018年对于美团点评来说,不仅完成IPO这一里程碑事件,更是迎来了全球化探索元年,正式向世界“输出”。从海外食品运送、酒店住宿到出行,美团点评身影随处可见。

2018年2月,美团点评及旗下龙珠资本参与印度最大外卖平台Swiggy F轮1亿美元融资,并先后于6月领投其上市前F轮2.1亿美元、12月参投其10亿美元融资。Swiggy被称为“印尼版美团点评”,一年三次投资,可见美团点评点评向海外食品预订及外卖平台进军的决心。

此外,美团点评也在尝试打车业务,并将版图延伸至国外。2018年2月,美团点评参投印度网约车平台Go-Jek1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公开资料显示,Go-Jek以打摩的切入共享领域,是东南亚摩的共享领域的代表,Go-Jek的摩的服务Go-Ride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之一。

除了在外卖和出行布局,美团点评海外投资版图也扩大到酒店住宿行业。据美团点评方面透露,酒旅事业群早在2016年10月就设立了海外住宿项目组,通过代理分销的方式切入海外酒店市场。

2017年2月,美团点评酒旅事业群宣布正式布局海外住宿业务,截至当时,全球近百个国家5000多个城市超12万个酒店已经上线美团点评和大众点评app。

王兴曾经提到,上天、入地、全球化是未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美团点评在全球化上已经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战略收紧:核心回归“Food+Platform”

截止目前,美团点评通过自身布局和投资圈了不少地盘,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这些依靠重度运营的业务勒得美团点评常年缺钱。

现在,美团点评逐渐收缩触角,尝试着让自己精干起来。

2018年10月30日,美团点评进行上市后首次结构调整。将在战略上聚焦Food+Platform,并以“吃”为核心,组建用户平台,以及到店、到家两大事业群,在新业务侧,快驴事业部和小象事业部将继续开展业务探索,同时成立LBS平台。

目前,外卖业务、到店及酒旅业务已成为美团点评两大核心业务板块。

实际上,在2015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美团点评曾于2016年8月进行过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到店餐饮事业群、外卖配送事业群和餐饮生态平台三大事业部整合为“餐饮平台”。随后在2017年1月,美团点评进行过一次“三驾马车”重组,其三大事业群分别由餐饮生态平台、美团点评平台及酒旅事业群及点评平台及综合事业群构成。

而此次架构调整后,美团点评更加明晰了在“吃”上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同样以“吃”为标签,阿里巴巴也几乎同一时间宣布成立本地生活公司,由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而成,并将原百度外卖升级为饿了么星选,迈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升级的第一步,这被业内视为美团点评未来一段时间最大的竞争者,昔日对垒依旧。

美团点评CFO 陈少晖曾对媒体表示,“在努力整合平台,非外卖业务是更复杂的系统,商业模型亟待修正。”

现在来看,“聚焦核心”不失为明智之举。强敌环伺,四面树敌,就算美团点评野心很大,对各种新业务都有兴趣,但也一定要在核心业务实现规模盈利后,才能进行真正的All In式的战略布局。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