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效应”:如何抢占先机?

过了腊八就是年,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节假日休市安排,狗年已经只剩下12个交易日了。然后A股市场就要迎来长达9天的休市。

来源:博览财经

过了腊八就是年,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节假日休市安排,狗年已经只剩下12个交易日了。然后A股市场就要迎来长达9天的休市。其中,2月4日(星期一)至2月10日(星期日)为春节假期休市;另外,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证监会的领导在去年四季度就说了,A股的春天要来了。现在,眼看就要过春节了,咱们的A股还是涨一天跌一天,显得那么纠结。不少投资者也在纠结,是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

乐观的消息还是有的。比如,历史规律显示,A股市场存在着一种神奇的“春节效应”——在春节前后,A股各大指数大概率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态势。

过去二十年,不论是春节前5个交易日,还是春节前10个交易日,上涨的概率均为80%,即均有16个年份是上涨的。

过去十年,除却2016年“熔断”和2018年美股“闪崩”波及,春节前10个交易日至春节后10个交易日,其他年份各大指数实现区间上涨,其中小盘股向上弹性更为突出。

为何存在春节效应?这个问题可从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这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在宏观流动性方面,央行为应对节前社会流动性需求增加,通常会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同时配合银行应对节后开工“旺季”迎来的信贷高峰,货币政策会阶段性宽松,宏观流动性在春节期间显著回暖。

2019年也不例外,全面降准“逆周期调节”,16日更是以57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创下有纪录来新高。另一方面,春节前后由于公司发放奖金,年底结账,居民可支配资金提升,资产配置需求增多,而公募基金在经历上年底清算排名后,一季度也迎来了调仓、建仓的高峰期,无论是个人投资者抑或是机构投资者进场概率都有所增加。

就风险偏好而言,一方面春节之后两会召开在即,政策密集出台的预期及落地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春节来临叠加年初开始布局,投资者心态更为积极。

2019政策的脚步来的更早,近期发改委、央行、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六位部长轮番亮相,政策定力不断加强,基建补短领域的项目批复超出市场预期,稳就业促消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相关预期越来越乐观。预计随着节后“两会”市场改革预期被逐步证实,A股活跃度会相比以往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历史可能重现,但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2019“春节效应”和以往那些年一样,流动性阶段性回暖和政策预期升温都是真实存在的背景。但2019年“春节效应”独特之处在于,经济和盈利数据空窗期的作用大打折扣。

历史上,由于1、2月份经济数据披露的较少,基本面变动难以证伪,为市场博弈留下了空间,A股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

但今年企业盈利还在放缓,市场一致预期还未调整到位,尤其是创业板商誉减值问题仍需待消化,此前“小盘股”弹性更为突出的风格特征恐难持续,成长股盈利增速断崖风险下,春节前风险或大于收益。但调整也将为节后预留更大的弹性空间,伴随创业板18年报利空消化,节后市场在减税降费“落地生根”,企业“轻装上阵”政策催化下,中小创有望迎来投资性机会,“春节效应”不会缺席。

也就是说今年的春节效应有望表现出“先抑后扬”的特征——春节前调整到阶段低调,春节后展开较有力度的反弹。

板块方面,在经济下行,盈利预期尚存分歧,A股景气板块较为稀缺背景下,2019的“春节效应”较适合做主题投资,躁动行情或围绕“减税促消费”+“新基建”展开:一是宏观层面降税降费、基建托底方向最明确;二是春节消费预期提振下,消费盈利预期仍然较高;三是带着新经济标签的个股前期跌幅最深,经济新旧转换之际,相关公司业绩和股价弹性十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