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来袭,喧嚣之外对中国药企的启示

喧嚣之外,韩流的另一面,同样值得重视和尊重

作者:季野

最近,陪着花痴少女去看了新上的电影《22年后的自白》,作为一个硬核影迷,当然知道这是改编自韩国的《我是杀人犯》,知道结局的悬疑片,总是那么的让人忧伤…虽然日版整体改编效果不错,但是忽略了一个bug,日本整形的渗透率不比韩国兄弟啊…


回看韩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也就20多年的光景,如今风靡全球,都能对外输出剧本了,“韩流”崛起之路确实是敬佩。

现代文化产业起源于欧美,经由文化输出辐射全球,早年韩国文化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一直受到战争、社会动荡、制度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平缓,处在业界自由摸索的阶段。

1997年,韩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为了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同时考虑到文化产业未来的前景以及对经济的拉动,韩国政府于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迅速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1999年,韩国正式发布《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并以此作为整个产业提升的基石以及指导。紧跟着在1999年至2011年间,又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规划》、《21世纪文化产业前景规划》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此后,韩国有关部门又对现存的《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等作出了修订,使其更适应产业发展,通过调整政策与法规,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当制度建设完善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业界激发出强大的活力,韩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将韩剧的热潮扩大到了整个亚洲,开启了强大的“韩流”输出浪潮,随后韩剧中兴于《浪漫满屋》、《大长今》等现象级电视剧,几经浮沉,近期又随着互联网兴起,《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又掀起新一轮的“韩流”热潮。

随着时代的发展,韩剧三宝也从早期的“车祸、癌症、治不好”逐步演变到如今的“长腿、养眼、大土豪”,套路虽然变了,但不变的是,韩剧总是能牢牢抓住了观众的需求,成为每个时代女性的“猛药”。

回看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在制度设计上基本沿袭了欧美现成的架构,同时也沿用了其边拍边播的模式,构建了一套专业的造星机制和模式化的制片方式,残酷的淘汰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机制甚至是欧美都望尘莫及的。强大的文化工业水平是产业繁荣的根基,在模仿跟随欧美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彻底取消事前审批的制度,大大激发了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大众感知度较高的可能是流量担当女性猛药的韩剧,但如果要一探韩国文化产业的全貌,就必须把眼光转向韩国电影业,在借鉴现代化电影工业生产模式的同时,韩国电影人注入了极具特色的本土基因,既有关注民生的社会题材《熔炉》、《黄海》等;也有韩国特殊国情下的战争题材《太极旗飘扬》、《共同警备区》等;更有韩国犯罪题材巅峰之作:复仇三部曲《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等等,特别是朴赞郁的电影,通过他的视角,可以看到韩国文化中大长腿之外的另一面。

韩剧是产品向的,主要诉求是收视率,观众粘合度的工业品;韩国电影是作品向的,常常比较特立独行,是倾向于作者表达的艺术品,两者结合,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韩国文化产业。

从模仿到创新,也就20多年光景,韩国文化产业打造的“韩流”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见证了产业从模仿到创新的历程。

如果通过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可以一窥韩国经济腾飞的基因,那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崛起就是在资本主义支持下,韩国“模仿-创新”模式的极致体现,也是“亚洲四小龙”如今只有韩国硕果仅存的原因。

40多年前,韩国的芯片产业还几乎是空白,刚成立不久的三星还在给日本企业代工,生产廉价的“地摊货”。1974年,李健熙买下韩国半导体公司,剑指当时正在兴起的存储器业务。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建立半导体工厂,正式进军内存行业。

当三星进入半导体时,远有行业最早的玩家英特尔,曾横扫80%的市场;近有日本企业异军突起,甚至打败了曾经的英特尔称霸行业,三星只能从跟随者美光手中购买技术。1984年,三星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从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此时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财务压力骤增。

“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

李健熙充分利用三星大财团的资本优势,勒紧裤头猛烧钱,同时大力引进人才,加大投入启动自研,坚持打持久战。

1987年,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从此,三星就缓过来了,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64M DRAM,并于当年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制造商,打到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业务,组建尔必达,以寻求对抗。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DRAM价格再次雪崩,从2.25美元狂跌至0.31美元,在行业哀鸿遍野的时候,三星逆周期再All in了一把,将三星电子上一年的利润全部用于扩大产能,这个逆周期价格战把本在谷底的行业打到了地狱,从而消灭了竞争对手,最先倒下的是德国巨头奇梦达,资金链断裂,2009年初宣布破产,随后辗转至中国紫光集团手上,尔必达苦苦支撑数年,最终于2012年被美光收购;另一巨头东芝的闪存业务,也在2017年被美国贝恩资本收购。

整个DRAM行业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格局稳定后当然就是手牵手稳价赚钱了,这一轮的内存涨价潮把之前亏的都给赚回来了,看美光这波大行情...


内存之战就是三星半导体业务的天王山之战,同时也是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缩影,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引进先进的技术,先是模仿,同步重视创新发展,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继续加大投入形成反超。

这种“模仿-创新-反超”的成长路径就是韩国经济新产业龙头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工业和科技领域的风向标,那制药行业就是一个科技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了,从学术发现,到临床推进,到药物注册,到安全生产,到商业化落地,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的积累经验是在是太多太多,直至今日,全球first in class的药物研发依旧是以欧美药企为主。

2000年7月,韩国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医药分业,并分为专用药品和普通药品两类。医药分业后,以销售额口径看,创新药占比大幅上升,仿制药占比大幅下降,改革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步接轨国际药物研发通用标准,没有了仿制药的超额利润,加上极其有限的本土市场,倒逼韩国药企全面转向创新研发。

2015年,韩美制药毫无疑问是当年最吸引眼球的制药企业之一。3月,6.9亿美元,与礼来合作BTK抑制剂;7月,7.3亿美元,与勃林格合作将第三代EGFR TKI;11月,39亿欧元(42亿美元),与法国赛诺菲合作GLP-1糖尿病药物;11月,9.15亿美元,与杨森合作GLP/GGG双重作用的糖尿病项目;11月,9200万美元,把EGFR TKI的中国权利给了再鼎,全年累计签订的合作权利金超62亿美元,这还没包括尚未透露金额的项目。


然而当初,韩美并不是一家创新药企,其主要开发一些复方药或者传统仿制药。从 2007 年起,韩美采取以研发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长期保持高素质研发团队和大量资金投入。2016年,韩美药业员工人数 为 1900 名,拥有超过 500 名研发人员,其中博士 64 位,硕士 305 位。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约占年销售额的 20%,过去 10 年共投入超过 8 亿美金用于研发。

在2015年风光过后,韩美后续研发推进上略有波折,但这也是药物研发创新的必然过程,无论如何All in搞创新依旧是值得敬佩,而韩国另一个巨头走的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路线了,三星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布局主要有两个:以Samsung BioLogics作为生物药CMO,计划与Roche、BMS等6家企业合作进行代工生产;以Samsung Bioepis作为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型企业,与Biogen和Merck合作全球推广其生物类似药。

Samsung BioLogics成立于2011年4月,总部设在韩国仁川,由三星和昆泰(约10%)合资成立。其依据FDA和EMA标准进行设计,规划产能为36万公升,全面投产后将世界上最大的CMO服务提供商。

Samsung Bioepis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致力于实现人人拥有医疗保健的生物制药公司,由三星和Biogen(约8.8%)合资成立。在短短六年时间里,三星Bioepis在仿制药领域不仅从0到1建立了新的业务,还已经拥有七个生物类似药产品,成为韩国药企中拥有生物类似药管线最多的一家。

目前,三星Bioepis在欧洲已有4款获批及上市生物类似药产品,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在美国有一款获批及上市:英夫利昔单抗,而SB5(阿达木单抗)和SB3(曲妥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在研产品亦正在审批中。

三星赌的是大分子生物药的路线,前期依然是走“模仿-创新”的路线,短期内研发上已经进入国际一线梯队,同时利用资本、技术优势自建产能确保供应,准备迎接这批重磅药专利到期后生物类似药的放量周期。

韩国本土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三星也重视国际化的拓展,2019年初,三星Bioepis与中国生物药龙头公司三生制药(1530.HK)达成一项合作协议,授权其在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进行多个生物类似药临床研发和商业化,其中包括贝伐珠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在研产品SB8,成为中国医药圈开年最重磅的新闻。

从模仿跟随到All in创新,韩国药企崛起的路径也值得在控费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中国药企借鉴。

结语

回头看,在炸鸡、啤酒、泡菜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韩流”文化之外,在工业、科技领域,韩国在没有资源禀赋、内需市场有限的恶劣条件下,通过“模仿-创新-反超”也都逐步成长成行业中举足轻重的玩家,这种认准目标All in的决心和勇气,也是如今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借鉴与学习的案例。

喧嚣之外,韩流的另一面,同样值得重视和尊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