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70%,还面临债务违约,你还信康得新的报表吗?

刚刚凝成的信心,一瞬间又被毁得烟消云散。

​来源:中国债券

2013年之前,大多数债券投资人不关心发行主体,唯评级论;2016年之前,大多数债券投资人不关心三张表,唯主体论;2018年之前,大多数债券投资人不关心企业基本面,唯报表论。资本市场永远充斥着骗子,市场总是在违约中成长的。如果连康得新的报表都能信,那认真研究基本面的债券投资人又何时有出头之日呢?

2019年1月15日

今日,濒临违约的康得新开盘跌停。股价自2017年高点26.71元跌至当前6.46元,跌幅超过70%,康德新作为曾经市场公认的大白马,近期可谓是利空不断,狠狠的打了投资者们的脸。

2019年1月12日

一笔绝望的成交

前天交易中心前台显示,18康得新SCP001有一笔净价34.70元的成交,成交面值6000万。

这只债券由民营上市公司康得新发行,即将于1月15日(本周二)到期兑付本金10亿,公司在1月8日已经发布兑付公告,目前评级AA(1月2日由AA+下调至AA)。

如果这是一笔“真实”的交易,在剩余期限仅剩3个工作日、主体评级依旧为AA、且公司三季度末账面尚有150亿货币资金的情况下,卖方以如此低的价格甩卖,要么是提前获得兑付相关信息,要么是感觉到深深的绝望。

康得新作为债市网红,以前经常出现在各个扯淡群中,多个老司机也发文章进行过分析。

对他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拥有大额货币资金,但却举债度日;大额存款无法跟利息费用正常勾稽;扑朔迷离的关联投资;高比例的股权质押。

公司早在18年8月就被穆迪从BB-下调至B+,10月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后股票连续大幅下挫,12月中旬进一步被穆迪下调至B-/负面,直至近期传出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后,才被境内评级公司从AA+下调至AA。

其间相继传出公司美元债大跌、XX银行贷款逾期、XX银行拒绝提供抒困资金等传闻,但均被公司非正式否认,直至康德集团的爆仓以及被保理公司申请资产保全,才把问题的严重程度提上议案,也许这才是那笔35元大幅折价甩卖的原因。

如果说前期债券违约的洛娃,其账面超过40亿的货币资金是虚假的,是因为其是非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要打一定折扣。

那么,对于账面货币资金超过150亿的上市公司,为何债券投资人也心存疑虑呢?虽然我们知道报表是静态的,但是三个月花完100多亿,也是有难度的吧。

何况此前证监会针对此专门做了问询,公司做了回复并经过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认证。

如果这150亿真是假的,连下周二到期的10亿元都无法偿付,上市公司造假都如此猖狂,那还有哪些企业可以相信呢?

信任在崩塌,部分民企正在为整体民企掘坟墓。真的希望他一月份这两期SCP都能如期兑付。

2019年1月14日

一股蛋蛋的忧伤

对于这则信息,还能说点什么呢?

下午14:50wind弹出评级公司将康得新从AA大幅下调至BBB的时候,心里一惊这货要完了,按照评级公司尿性,不到最后一刻,他们是不会这么轻易下调评级的。

果不其然,17:18wind又弹出了上市公司的公告“18康得新SCP001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这个公告意味着,如果没有神力救助,明日这只债大概率是要违约了。

一个近期账面尚有150亿货币资金(不含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在出事前十天还是AA+的评级,竟然连10亿的债券都无法兑付。这个世界怎么了。

细看了下评级下调公告,一瞬间也似乎明白了为何上周五有机构大幅折价甩卖康得新债券了。

公告原文说下调评级的决定是1月10日(上周四)做出的,公告的盖章日期是1月11日(上周五),公告对外披露是1月14日(今日),最早应该是挂在货币网或上清所,wind提取自前述网站。而那笔交易是上周五成交的(这种大幅折价一般是T+0成交)。

换句话说,在做出降级决定到对外披露公告之间,大概率有机构提前获得了评级下调信息,从而不计代价抛售。

毕竟对于一笔剩余期限只有三天的债券而言,除非获得重大信息,理性的投资人是不会大幅低价抛售的,何况债券发行人账面还有如此多现金。

当然以上仅仅是推测。

今天另外一只存在类似特征的网红债,在午盘后也大幅走低,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康得新的影响。

其实上周六我还是有点心存侥幸的,毕竟账面那么多现金,作为上市公司,尽管打个折扣,也不至于真违约这么点债券吧。可他还是违约了。

群里有老司机说“让你投民企,翻车了吧?”,如果连上市公司的报表都不可信,还投资个屁的债?这以前可是千亿市值的白马股,行业龙头啊,都特么的什么玩意。

一股蛋蛋的忧伤。

纾困纾困,一不小心纾出了这样的局面:

金融市场上赶着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XXX要求“生产经营与金融市场严格区隔开”。

这种只顾一时之利的做法损人不利己,不可取。

看似逞了一时之快,却为以后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刚刚凝成的信心,一瞬间又被毁得烟消云散。

说不上这事对民营企业发债的影响程度如何,但开年就爆大雷,着实提醒我们今年的信用风险可能更加猛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