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一个互联网外行是如何挖出大牛股酷派的?

酷派有没有十倍股潜质日后再说,但最近酷派估计确实很火爆,在酷派股价启动之前,会员庐陵书生通过自己的独特方法,也挖出了酷派这个公司。他这个绝对的互联网外行,如何做到的呢?(作者:庐陵书生) ...

【干货分享】一个互联网外行是如何挖出大牛股酷派的?
作者: 格隆汇 庐陵书生

导读

在市场几乎99%的投资者都对酷派与周鸿祎的合作不看好的情况下,格隆汇连续推出两篇重磅深度分析(4月13日左龙大叔的《港A40中一只可能的十倍股:从“互联网+”的逻辑说起》,以及4月26日Simon的《最后的决战:酷派到底有没有十倍股潜质?》),引发强烈的反响,酷派股价越来越凌厉的走势也彰显了格隆汇会员前瞻、独立、深入的挖掘能力。不过,在酷派股价启动之前,会员庐陵书生通过自己的独特方法,也挖出了酷派这个公司。庐陵书生是个绝对的互联网外行,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不是学IT的,也不是干IT的。很多IT大拿所写的专业文章,我其实看不太懂。我只能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在我的知识层面总结出一些浅显的规律。

用这些规律,我第一个“挖”出来的公司就是2369酷派集团。

时间大概是2015年3月下旬,当时酷派的股价大概是1.3~1.4港币左右。我在一个精英级的股票群里弱弱地问:“酷派和360研发手机的前景大家怎么看?”过了半晌,才有一个群友好心地回复我:“loser+loser”。然后我就瘪了。毕竟我是外行人,如果业内人士说loser+loser,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左思右想了一个下午,还是觉得酷派有太多积极的因素,不是一句简单的“loser+loser”就能轻易否定的。于是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再次在群里推荐酷派。这一次,赞同和反对的人数各占一半,又过了几天,越来越多的人买入酷派,各种分析文章出炉,股价也涨起来了。现在回头看,当时我这个外行人是如何这么早就把酷派挖出来的呢?

1.牛逼的一把手

很久以前,我就发现一个规律:互联网公司应该多用定性分析,少用定量分析。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兴衰跟它过去的财务业绩没什么相关性,但是跟它未来所选择的发展战略有高度的相关性。如果企业的战略对头,那么财务业绩的转折和腾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战略是由企业的一把手做出的。民营企业尤其如此。如果一把手有眼光和执行力,成事儿的概率就很大。

在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兴衰与一把手的能力有着极高的相关性。微软的比尔盖茨是个工作狂,苹果的乔布斯是个完美主义者,阿里的马云是个打不死的小强,百度的李彦宏说起话来滴水不漏,小米的雷军是个大器晚成的工程师和战略家,汽车之家的李想是个喜欢把苦逼的累活做到极致的80后,欢聚时代的李学凌是个总能整出新花样的家伙(这话好像是格隆说的)。

当我回溯金山软件前几年股价的U型走势图,我觉得扭转乾坤的最大因素就是:天上掉下个雷将军。其它因素都是次要的,或者是这一因素的附属产物。

酷派和360组建的合资公司由周鸿祎领军。周鸿祎号称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这一点连我这个IT外行人都能看明白。以前我刻意不想用360的软件,因为业内竞争对手都指责360侵犯用户隐私。但是当我把其它所有家的浏览器、杀毒软件和抢票软件用了一圈下来,我还是不得不用回了360,因为它确实更加便捷、流畅、人性化。再怎么说,老周是一个证明过自己能力的人,他只需要在新的领域把他现有的能力复制一下就行了。因此买酷派其实不是买“新股”,而是买“老股”。

老周的战略眼光也不差,号称第一个看懂小米商业模式的人,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开山鼻祖之一。之前我读过很多他的演讲,确实有料。老周最近两年也在反思自己的战略失误、管理失误和性格缺陷,他身上是不是有点当年乔布斯遭受暂时挫折,痛苦化蝶之前的影子?

2.激励机制到位,行业的政府管制较少,持股时间短。

有了人才并不必然意味着成功。像蒙牛,中粮,恒安等等这些传统行业的领导人也十分出色,公司业绩的提升速度和幅度却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激励机制。任何一家大公司都存在官僚主义,包括民企和外企。官僚主义的根本原因是利益不一致。大领导轰油门,中层领导挂空挡,底下的人踩刹车,你大领导就算再牛逼,经过一层一层的消极抵制,最终落地的功力也所剩无几了。互联网公司则不同,有期权在手,员工和领导都狼性十足。酷派和360的合资公司号称将开放期权笼络最好的人才,周鸿祎在手机研发的动员大会上员工说:“跟着我老周干有肉吃。如果几年以后大家还租房住,那就是我的耻辱! ”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把手的才能和思路就能得到贯彻。

其次,手机行业的政府管制较少。在“首堵”北京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路堵上了,你的车再牛逼也白搭。互联网公司所处的不同行业中,有些政府管制少,有些政府管制多,导致最终的发展结果千差万别。阿里牛逼不?进军Licence多入牛毛的医疗行业以后,不是一样深陷沼泽,一茬茬换高管?类似的例子还有移动支付行业和彩票行业,经常被佛祖一个金箍棒打翻一船人(好调皮的佛祖啊)。手机研发行业应该算是低危行业,到目前没听说谁的业务被叫停的,老周可以在一马平川的道路上猛踩油门,尽情地蹦跶。

持股时间也是一个很多人忽略的因素。据说徐翔给他的研究员提的要求是:推的票必须要能马上涨。为啥?股票都是定时炸弹啊,尤其是港股,能少持有一个月是一个月。传统行业得厂房盖好了,产品上市了,收入确认了,报表出来了,审计师来了,Q清完了,审计调整谈完了,董事会会议开完了,年报公布了——股价才开涨;而互联网公司,只要把新鲜出炉的软件往网上一挂,股价就开始涨了。360跟酷派从宣布合作意向,到360OS上市,可能连半年时间都不到;如果从我盯上这家公司开始算,连三个月都不到,这就将持有股票的时间风险降到了最低程度。

3.All In(全情投入)

有一天巴菲特去比尔盖茨家打牌,有人问巴菲特:“你觉得你为什么成功?”巴菲特回答了两个字:“专注”(当然,他是用英语说的)。比尔盖茨说:“我也是。”

为什么蒙牛特仑苏的蛋白质含量只比普通牛奶高10%,单价却贵100%?为什么我的跑步速度只比刘翔慢40%,但是我的出场费却比他低99%?

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年代。杨小凯在他的临终回忆录中写道,正是因为这个因素,现代人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格外咬牙切齿。在手机行业,业内人士认为最终只能容纳三、五家主流企业,甚至更少,其余的绝大多数恐怕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根据“一万小时定律”,再聪明的人如果一心多用,蜻蜓点水,也不会总结出真正有价值的规律。就算你真的想研究很多领域,也要一个一个来,得有深度,才能有技术含量。当你深入研究清楚一件事情以后,再看电视上那些夸夸其谈的专家,你就对自己的研究结论更加胸有成竹,对“专注”的巨大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从媒体上看到:“老周最近接受《财经天下》采访时,总结最大的败因:不够All In。老周甚至说找雷军聊过,雷军说,你要是想做手机,想想你能不能全力以赴,能不能来领军,你要是能亲自带队,咱们可能还有得一打。他说你总不能弄个部门,弄个总监就觉得能跟我打吧。他还说你公司虽然人多,但你在手机上能放多少人?放100人?500人?我有几千人在做这件事情。”雷军确实曾在多个场合说过,他最多能管好两家公司,再多的话精力根本不够。

前不久业绩电话会上,摩根士坦利分析师问:请问周总花多少时间在手机项目上?他回答:“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这个回答让我很满意。因为雷军统领小米手机、小米小家电(我发明的词儿)、金山软件、天使投资者四项工作,他单独在手机上花的时间估计也就是三分之一到一半。从时间投入来看,周鸿祎跟雷军这次有的一拼。

奇虎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精英级企业,近期面临转型压力,股价大幅下跌,做好手机是它唯一的自救出路。4亿美元的投资额对奇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老周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牛逼的创业者,在手机领域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种耻辱和不甘心一定会激发他的斗志。为了和酷派把手机公司做好,老周把车卖了,把家从北京搬到了深圳。种种迹象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老周这次要All In了。

4.摔过跤是加分项

Loser+loser是市场不看好奇虎和360做手机的理由。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它们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首先,哀兵必胜。我读中学的时候,刚考出的一次史上最差成绩,就立马考出一次史上最好成绩;2006年意大利足坛刚在国内被假球黑哨丑闻弄得灰头土脸,转身就在世界杯拿了个冠军。为何?哀兵必胜。对于争强好胜的人来说,越大的挫折越会激发他的斗志,从而在下一次战斗中全神贯注、拼尽全力。

第二,不要忘了,2010年雷军创办小米的时候也是一个loser,甚至还不如今天的周鸿祎呢。一般只有loser才愿意去创业,功成名就的人不需要创业了。我记得当时雷军对媒体坦承,自己入行这么多年了,兢兢业业,付出无数心血,却没取得多大的成绩。究其原因,是没有抓住大趋势。作为一个社会精英,如果你像当时的雷军一样年龄已经40岁了,人生的蜡烛差不多已经烧到了下半截,老婆整天在耳边絮叨:你瞧瞧人家李彦宏,你瞧瞧人家马化腾,你瞧瞧人家马云。哪个男人受得了这种窝囊?(我不是在说雷军,只是打一个比方而已。)

对于不善于总结的人来说,每一次摔跤都是数学上的独立事件,摔的次数越多说明这人越没救,而且往往是在同一块石头上反复摔跤;而对于善于总结的人来说,每一次摔跤都是一次实力升级,这会明显降低下次失败的概率。我发现,那些曾经证明过自己的优秀企业家,如果摔过跤,当他们卷土重来的时候,往往有着极高的成功率。孙宏斌,史玉柱,褚时健无不是如此。对善于反思总结的聪明人来说,摔过胶是加分项,而不是减分项。老周做手机失败过?这比他没失败过更令我对他有信心了。像他这种聪明人,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概率太小了。

(ps:当男人陷入暂时的困境时,女人应该对自己的男人有信心,只要他是一个证明过自己的、善于反思总结的男人。如果“基本面”在好转,却割肉割在黎明之前,多可惜呀。)

5.估值:

估值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安全边际和弹性。安全边际是防守,就是说如果你看走眼了,跌能跌到哪去。弹性是进攻,就是说你如果看对了,涨能涨到哪去。

先说安全边际。当时1.3~1.4港币一股的时候,酷派的静态市盈率大约是11倍左右,市值大约是60亿港币不到。智能手机硬件行业毕竟是一个利润微薄的行业,如果进入滑坡期,11倍市盈率也不能说有多么安全。但是要考虑到一个因素:连罗永浩都能搞出一个估值20亿的锤子,酷派+360一帮专业人士凑一块能连老罗都不如吗?就算酷派的硬件主业不行了,合资公司的几十亿估值也能撑一下股价吧?因此总体考虑,60亿港币市值的安全边际还可以。

(PS:我没有贬低老罗的意思。听说锤子手机也挺好用的。而且我非常喜欢老罗当年那些触及灵魂的幽默段子,比如“不是恩人”,“理想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先知”等等。)
再说弹性:我之所以推荐买酷派而不是买奇虎,主要是因为当时奇虎的市值太大了,有差不多500亿港币,而酷派的市值只有60亿港币。再加上酷派的股权占比有55%,而奇虎只有45%,因此一旦合资公司搞成功了,酷派的股价弹性要比奇虎的股价弹性大得多。

具体计算:小米创办5年后估值达到了400亿美元,酷派和奇虎保守估计,就算200亿美元吧,折1500亿港币。假设届时酷派的股权比例被摊薄至40%,那么5年后归属酷派的市值就是600亿港币,是目前60亿的市值的10倍。折合年化收益率,大约60%左右。

进一步计算数学期望值:假设合资公司的成功概率是60%,失败概率是40%,成功以后的年化收益率60%,失败后的亏损率20%,那么数学期望值的总体收益率就是:60%*60%-20%*40%=28%。也就是说,以当时的股价来看,一个预期年回报率为28%的理财产品,是否足以吸引你扣动扳机呢?

6.其他因素:

站在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我当时还权衡了其他一些因素:

首先是安卓手机优化的空间和前景。360将新手机定位为:流畅,省电,安全。我认为这个定位是恰当的。因为连我这个外行都感觉,安卓手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流畅,省电,安全这几方面。从技术上看,我觉得奇虎有能力实现这些优化。手机系统优化跟奇虎目前的主业很相近,很容易移植。

其次是智能手机的后发劣势可控,用户粘性不大。目前大多数安卓手机没有太多用户黏性,消费者想换哪个牌子都行。另外“锤子”给了我信心,看起来小米和华为在销量、专利方面的优势,都不是不可逾越的,它们目前还没有太多护城河,属于巴菲特所说的那种“砸10亿美元就有可能打败的”。当然,凡事都是动态的,如果未来小米把它的生态系统弄得特别牢固,这一结论也可能会改变。

最后要提一下,奇虎虽牛,酷派也不是等闲之辈。所谓“中、华、酷、联”。酷派作为一介布衣,竟然能跟那些VIP巨头在手机领域平起平坐。酷派的千元手机我曾经用过,确实比大多数国货好用一大截。据说酷派在通信技术上的积累也是业内一流的,决策反应迅速、有远见。在竞争惨烈、瞬息万变的手机领域,少一点官僚主义,就有更大的概率能生存下来。

负面因素

我觉得我属于没事儿找抽型的。当别人不看好酷派的时候,我一个劲地说酷派好呀,值得跟踪呀。当别人看好它的时候,我却说要小心呀,还没领证呀(当时合资公司还未正式注册),就算领证了也有离婚的可能呀。我总是不想100%说yes或者no。表面看来我每次都跟别人抬杠,其实我通常是赞同对方大部分的观点的,只是不想再重复我认同的部分,而是想再说说我觉得有必要补充的部分。

据说,经常,芒格的朋友问芒格是否看好某一个企业的时候,芒格都会说:你疯了吗?有这个风险那个风险,这个风险那个风险……说完以后,他还买了。他这么做并不是自相矛盾。企业不是活在真空里的,用芒格的话说,“你要应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要考虑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可能性。没准老周哪天在深圳大街上走着走着,看到一个美女,就扔掉手机事业跟人家私奔去了(我打个比方)。你要先把各种风险考虑到,算算概率和损失大不大,再决定是否忽略这些风险。

这跟做审计的道理是一样的。10年前我做第一个审计项目的时候,有一个贷款在北京买了5套房子的男经理对我们说:“你要先把审计差异算出来摆在底稿上,再决定是不是该pass,而不是连算都没算就把风险给pass了。”

酷派和360合资的风险,除了老周私奔、去澳门赌博、得癌症等等这些小概率的风险以外(我衷心祝老周万寿无疆),我认为最主要的风险是合资公司的利益分化。合资公司毕竟不是子公司,奇虎会不会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放在合资公司里,这个很难说。老周过去跟别人合资也有不欢而散的经历。这次虽然是酷派占股份的大头,但是能不能拴得住奇虎,这个……只有老周自己知道。

总结

提起查理.芒格对他的帮助,巴菲特说,他当年只会买便宜的股票(也就是所谓定量分析),是查理.芒格教会他识别真正有护城河的股票(也就是所谓定性分析),使得他能够买到美国运通、可口可乐这些长牛的公司,在人生的下半辈子赚到大钱。

芒格是如何做到的?据他自己说,就是总结“多种思维模型”,也就是从过去的经验把那些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因素进行高度提炼、总结,做成一个检查清单,应用到新的投资机会分析当中去。

定性分析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有着实实在在的数学相关性(也就是成功概率)的工具。如果你只会定量分析,那你很难在这个专业投资者林立的时代胜出,甚至无法打败各种电脑程序。但是当市场上很多人都只拘泥于数字的时候,定性分析可以给你一双慧眼,让你识别出你的竞争对手们可能忽视的大机会。

作为一个IT领域的外行人,我觉得定性分析最需要的并不是深奥的专业知识,而是独特的视角、高度的提炼总结能力。作为一个低于中国人年龄中位数的“年轻人”,我从酷派这个例子得到的真正益处是使我更加确信:只要耐心积累各种思维模型,定性分析真的能创造出超额的收益。

利益声明:作者非持牌人士,不持有上述股票。文章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