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上市:不融资也能IPO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今年4月,美国流媒体公司Spotify选择在纽交所上市,本来应该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交易日,却被这么一个特例独行的公司所打破。

作者 | 猫仔

来源 | IPO那点事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大家一听到IPO,往往想到的就是,融资,发行股票等等,但是,在市场中,其实还存在着不融资的IPO,也就是介绍上市。介绍上市是已发行证券申请上市的一种方式,不需要在上市时再发行新股,因为该类申请上市的证券已有相当数量,并为公众所持有。

从直接上市到介绍上市

今年4月,美国流媒体公司Spotify选择在纽交所上市,本来应该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交易日,却被这么一个特例独行的公司所打破,为什么,原因我们往下看。

美国时间2月29日,Spotify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Spotify申请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SPOT”。当时,Spotify的估值为170亿-200亿美元。如果像往常一样,这样量级的公司,选择了IPO的话,会首先通过券商将部分股票从一级市场销售出去,也会存在增发机制,然后在正式交易日时,将剩余的股票通过二级市场销售出去。

但是,比起以往的公开上市,Spotify选择了直接上市,没有一级市场,没有券商,投资者在上市当天直接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股票。此前,直接上市一般都是一些小型企业,像Spotify这样量级的公司选择直接上市,实属罕见。

没有了中间环节,经过了短短1个月,4月3日,Spotify正式挂牌纽交所,在开盘后三小时Spotify开始交易,开盘价165.90美元,较盘前参考价132美元高出26%。开盘市值为296亿美元,为美国第三大科技IPO。并成为纽约证交所史上规模最大的直接上市公司。

直接上市的Spotify锋芒毕露,收获一致好评,而远在香港,与直接上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介绍上市”也变得越来越平常。

香港介绍上市的公司有哪些?

根据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拟上市公司可通过首次公开招股上市及介绍上市进行上市,前者则是大家通常概念中的上市,而后者则是本文讲的介绍上市,介绍上市的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不会做任何的融资行为。

今年6月19日,碧桂园的子公司碧桂园物业正式上市,背靠碧桂园这课大树,碧桂园物业的道路也应该是一路顺风顺水,发行股票,融到非常多的资金。打住打住,碧桂园物业的IPO没那么简单。

碧桂园物业这次选择的是介绍上市,也就是说这次的IPO是没有融资的,碧桂园采取的方式是典型的分拆上市,即一家上市公司将其子公司的股份以实务分派股份股利的方式分配给其股东,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也成为这个子公司的股东。

当时,根据碧桂园发布公告显示,碧桂园计划以实物方式,向股东分派碧桂园服务股份,将实物分派合共25亿股碧桂园服务股份,每持有8.7股碧桂园股份,可获派1股碧桂园服务股份。按照这种方式,碧桂园成功地将碧桂物业分拆上市。开市价格录得每股10港元,总市值最高达250亿港元,登上港股物业服务板块第一的位置。

除了分拆上市外,介绍上市还有许多其他的上市方法,像是“第二上市”也叫双重上市。即已上市的公司在另一家交易所实现“第二上市”,或为同一交易所的“转板上市”,拟上市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创业板通过介绍方式转到主板交易。或者是“换股上市”。即上市公司与已上市子公司的股东换股,成为使得已上市子公司的股东成为母公司的股东。

介绍上市的拟上市公司在IPO的时候,不会筹集新的资金,但是,这不代表这家公司永远不能融资,根据《上市规则》,公司上市后半年就可以通过配售或发售公司股份以募集资金。

从这里看,介绍上市看起来比普通上市的要简单些,那么是否上市条件有否有放宽呢?答案是没有的,港交所规定的介绍上市与首次公开招股所适用的条件是一致的,即香港交易所对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财务要求、管理层稳定性要求是相同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公司选择在香港介绍上市呢?

香港作为第三大金融中心,本身的金融市场地位足以吸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进入,再加上近几年的港股通的顺利进行,也有了许多公司本着提升在中国内地知名度的需要,会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再加上介绍上市本身的特性,像是碧桂园那样通分拆子公司进行上市,只要过了半年的禁融资期,就可以进行融资了。

结  语

无论是美国的直接上市还是香港的介绍上市,终究都是上市的手段,一家公司究竟能否在股票市场中生存下去,还得凭着自身的力量,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若此文的分析对你有帮助,

请随手转发~

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我

免责声明: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谨慎依此进行投资决策。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