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银不良率符预期 券商已透支预期

内银今年的不良率上升较快,但市场给内银坏账的定价水平和内银季报的差距并不大,符合现时水平;券商估值已经很高。(作者:郑春明)

内银不良率符预期 券商已透支预期
作者:郑春明

摘要

内银今年的不良率上升较快,但市场给内银坏账的定价水平和内银季报的差距并不大,符合现时水平。因为资产质素的差异,国有大行的PB在1左右,而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则达到了1.6-1.8倍,原因是城商行的管理更加灵活,对资产的处置更加迅速和有效率。

投资可关注城商行中的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因为资产质素较好,相对坏账率不到1%;迴避农行(1288)和交行(3328),因为农行坏账率高,交行经营效率低。

券商估值已经很高。即便全年的成交量都维持在1万亿人民币以上,对应的PE也只有20倍,PB 4-5倍左右,而目前券商普遍PB已经达到了3-4倍,透支了预期,风险较高。

以下是访问的全文:

问:股价倒推基本面,根据长期的ROE,能够推算出银行的公允价值,从现在内银的ROE及PB水平,市场给内银坏账的定价水平和内银季报公布出来的差距有多大?
郑春明:从坏账来看,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上升都特别快,整个市场内部的定价可能会略高一点点,但跟目前公布出来的差距比也不是特别大。虽然银行会做一些调节,但当坏账上升特别快的话,最终还是会暴露出来,像整个银行业今年不良率的上升肯定有10-20个基点,大部分也都已经高于1%,符合现时大部分的水平。

问:现时内银的PB在1左右,但如果根据其所公布的坏账率,PB应该可以给到1.6左右,其中的差距您怎么看?
郑春明:1倍主要还是国有大行,但如果是资产比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例如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现时的PB已经到了1.6-1.8倍。所以从PB来看,也能反映出市场对大行资产质量担忧的情况。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要好于国有大行的资产质量,主要是前者的管理更加灵活,而且对资产的处置更加迅速和有效率。

问:未来在不良率上升区间,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谁的表现会更好一些?
郑春明:应该还是股份制银行。因为国有银行体量比较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作也会慢一些。

问:内银中谁的资产质量受到市场看好多一些?迴避的又是哪些?
郑春明:应该是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资产质量会相对比较好一点,相对坏账率不到1%。

迴避的主要是国有银行,尤其是农行(1288)和交行(3328)。农行有一定历史原因,所以坏账率一直是同业中最高水平,现在也达到了1.65%,交行经营效率要比股份制银行低一些,不良率也要高一些,在1.3%左右,这些需要投资者迴避。

问:货币政策宽松,楼市回暖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空间有多大?
郑春明:我们还是比较看好房地产政策和降息政策的效果。去年到现在已经有两次降息了,这对实体经济会有改善,但会有滞后,预计会在下半年略有改善。至于改善空间,在报表上不会体现很明显,因为会涉及到银行利润率的调节,包括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

问:投资者对此有怎么样的预期?
郑春明:还是往好的方面去看吧。去年年初担心的利率市场化对息差的担心可能是过于悲观,现在也看到息差并没有明显的收窄,反而是不良贷款上升比较快。所以,一旦资产质量方面有所企稳的话,就会特别好。

问:内银现在是否有集资的需要和压力?
郑春明:可能会有,因为去年已经有不少家推行了优先股,来补充资本充足率。今年应该还是会有许多银行陆续推出相关的方案,可能已经达到一半。

问:您怎么看现时内银的估值水平?
郑春明:现在的上涨还是随行就市。目前的估值还是合理,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大概1倍PB左右,还算正常。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资产质量比较好的,像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这类标的。这些银行现时还是主要维持负债表水平,扩张的步伐不会那么快。

问:券商的投资策略?
郑春明:券商的估值已经很高了,反应了比较高的成交量。4月份以来也基本都是1.3-1.4万亿(人民币,下同)的水平,所以更多的要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其中分化不会太大,因为估值水平基本PB都在3-4倍左右,但例如在互联网方面比较有进展的,像国金证券可能会受到投资者兴趣多一些,估值也会比较高一些。

问:券商的风险是来自估值过高还是股市的波动?
郑春明:两者都有,现时估值的确不便宜,泡沫比较严重。即便把全年的成交量都维持在1万亿以上,目前券商的估值可能都不会很便宜,对应的PE可能有20倍,PB也在4-5倍左右,所以目前还是很高。

问:A股还是较港股有比较明显的溢价,您在挑选投资标的的时候,会如何选择?
郑春明:会挑选一些折价比较多的港股。


来源:点金面对面

格隆汇声明: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