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兴全基金董承非:微观因素定仓位,看好“硬科技”

现在比较像美国70年代末的时候,但是回过头去看,那个阶段叫“牛市起点”。

编 者 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资本市场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成果之一。风云数十载,几番牛熊,数风云人物,还看今朝。在这些珍贵的成果背后,有无数位实业圈、投资圈、创投圈以及投研圈大咖的身影,他们中,历经几度风雨,仍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者有之;参与数次天人鏖战,主导数次意外反转,仍从未改变过信仰者有之,是他们,一砖一瓦,用心血砌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巍峨大厦。

格隆汇人物专访特别栏目“大咖说”应运而生,栏目将寻访实业圈、投资圈、创投圈以及投研圈的江湖大咖,栏目聚焦于探寻他们对个人、对行业、对家国的体悟,为格隆汇千万名粉丝揭秘大咖们的心路历程。

作者:张牧之、缶桢

 

在兴全基金忙碌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副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监董承非。

在“A股价值启蒙阶段”的2003年,他加入了兴全基金,从研究员逐步成长为明星基金经理。从业十五年,他总结出了投资的“慢打法”和马拉松式的坚持,这种坚持也成就了兴全在市场上的美誉。

他认为,下一个阶段,公募基金会开始走差异化路线,有些公司着力打造量化产品,有些公司尽力发展指数型基金。尽管行业最终会发展到以指数化投资为主,现在主动基金仍然有机会。

在他看来,当下国内的经济形势,比较像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状况,当时美国的宏观经济也出现了衰退,但是现在回望当时,人们把它叫做“牛市起点”。

以下为格隆汇对董承非的专访实录。

1

在“价值启蒙”阶段入行

 

您是兴全最资深的基金经理之一,能谈谈兴全对您的影响吗?

2003年1月3日,兴全公司还没正式成立,为了编制基金产品的可行性报告,需要有数学背景的员工负责金融工程相关工作,所以我就通过校招进了公司。后来我的投资理念、投资框架都是在兴全建立起来的。

 

您会如何总结自己的投资风格?

控制风险,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兴全不算是经典传统的价值投资机构,我们的投资团队里数学背景的人占比很高,所以投资更多地是以数据驱动,风险可控的投资品类我们都会考虑,而不会局限于价值股或者成长股,投资范围会比典型价值投资更广。

比如可转债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品类,它的风险相对可控;还有各类套利和大宗商品,只要预测到风险够小,我们都会参与。

比如过去我们做过一些定向增发项目,我们五折定增进去了,因为折扣足够了,股价只要不是腰斩了都会有收益,相当于牺牲部分流动性,换来风险补偿。不过后来定增折扣从五折变成七折,达到八折、九折,最后到2015年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溢价,这个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我们就较少参与了。

 

您认为自己属于策略型选手吗?

首先,我会做择时,但择时是几年才做一次,只要我认为股票投资比持有现金更好,就会买入,也都是左侧交易。其次,我选择的品种广,可转债也会去做,对大类资产不停作比较,择优投资。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相比,对市场动向是否更敏感?

总的来说,公募基金对市场的敏感度要弱一些,持仓相对更稳一些。因为资金的性质不一样。私募因为追求绝对收益,规模也比较小,操作灵活;公募基金这些年越来越注重选股,对择时整体越来越淡化。


您怎么看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前公募基金是什么产品好卖就卖什么,定增基金好卖就卖定增基金,打新基金好卖就卖打新基金。下一个阶段,公募基金会开始走差异化路线,有些公司着力打造量化产品,有些公司尽力发展指数型基金,不再做大而全,索性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海外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对于兴全来说,未来会以主动产品为主,重点是跑赢指数、跑赢ETF基金的涨幅,做出超额收益,这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从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看,哪个在中国的机会可能更大一些?

我觉得最终总会走到美国这条路上去,以量化投资为主,但现在A股还是以散户为主的一个市场,所以主动基金目前还是有机会的。

2

微观因素定仓位


在您看来,当前的中国经济最像哪个时期?

现在比较像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一段历史,当时美国的宏观经济也出现了衰退,但是回过头去看,那个阶段叫“牛市起点”。


现在市场普遍认为2019年二三季度经济见底,所以上半年避险、下半年抄底,您认为这个预期正确吗?

这是不敬畏市场了,把底部精确到下半年,其实是把自己凌驾于市场之上了。没有人能预测出来底在哪里。敬畏市场的人会认为,市场的底在哪里,是不知道的,如果觉得股票比现金好,或者这个点位即使再跌也能涨回来,那就买股票。我是相信微观的人,那我的投资会从微观层面的因素开始考虑——发现了一些质地不错的企业,而且市场上的优质企业越来越多,那我就会提升仓位。

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的宏观经济处于剧烈波动中,先后遭遇了两次石油危机,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实施货币紧缩政策以缓解通货膨胀,再度导致了美国的萧条。但是这二十年间,巴菲特没有一句话提到宏观经济,即使在1969年到1972年的熊市和1987年的股灾,也没有空仓过,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里,也一直都是关于股票投资的配置,从来不讨论明天的经济形势会是怎样的,他是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投资者,这样的路径是可以复制的,像索罗斯的投资方法和投资框架就很难复制了。


您怎么看A股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A股市场,股票最终的价格一定是会反应基本面的,不会像以前那样瞎炒,像创业板的很多公司,质地普通,那么股价就一定会回归价值。


当前您比较看好哪些板块?

硬科技、产业升级和高端制造这些方向都不错。经济基本面下行、贸易摩擦这些都是中短期的事情,中国经济从长期看一定是会发展起来的,那核心就是有一部分产业做出成果,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有投资人看好消费,也有一个问题是老百姓消费力的提升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不是核心。

3

慢跑马拉松


兴全的很多基金经理在业界都是响当当的名字,您认为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必然性?

这个肯定是过奖了。兴全基金在过去规模也只属于中等,只是像跑马拉松一样,一直坚持把业绩放在第一位、资源向投研倾斜的发展思路,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五年了。刚成立的时候产品数量也少,要坚持下来还是挺不容易的。与兴全同期成立成长的公司,规模比兴全大的不在少数,要坚持这种“慢打法”是很需要定力的。


您认为这种“慢打法”的优势在哪里?

“慢”就会让兴全的管理规模波动变小,牛市不会大涨,熊市也不会大跌,总体来讲更加稳健。这给兴全的业绩导向战略创造了条件,允许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投资业绩上面。兴全不是销售导向的基金公司,兴全的总经理都是投研出身。我们始终相信业绩优秀,终究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过程可能会慢,但会持续下去。

 

从2006年至今,公募基金不断上演基金经理“奔私潮”,兴全在制度建设上会如何避免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失?

兴全现在人才流失的问题不大,公司也有人才梯队的建设。从兴全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起留住人才的机制、文化和氛围。机制上,兴全对新手基金经理在两年内是不考核的,在后续的考核中,一年、三年、五年、八年和十年业绩都是会考核,越是长期业绩权重占比越高,这能确保我们的业绩每年都在行业前三分之一,也能留住优秀人才。文化上,公司的资源是往投研倾斜的,也就意味着基金经理只对业绩负责,可以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基金规模,如果觉得市场在某段时间里波动比较大,还可以暂停申购,封闭基金。


一个基金经理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成长起来?

一个基金经理经历过两轮牛熊,才敢说是稍微成熟一点。另外从管理规模上来看,30亿对于很多基金经理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坎儿。

(文中对话时间为2018年11月26日,本文谨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格隆汇官方立场)


往期精彩回顾





【大咖说】吕俊:宏观对冲基金大佬的投资经

【大咖说】清和泉吴俊峰:“炒小”已不适用,当前慎投医药股和新能源股

【大咖说】林园:建仓三大慢性病医药股,散户可投医药指数

【大咖说】甘剑平:二次元和密室逃脱里没有资本寒冬

【大咖说】石波:当前关注“高级刚需”,明年将有大机会

【大咖说】陈心:看好高端制造,但须精挑细选

【大咖说】叶鸿斌:底部区域,为什么不买多头策略基金?

【大咖说】创新工场郎春晖:小县城里的4.2亿流量

【大咖说】曹雄飞:A股尚未出清,散户可投沪深300

【大咖说】冯卫东:一个极致理性派的“创投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