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深圳样本

无疑,中国平安将在世界顶尖企业之林中绽放。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今天,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金句不断,让人心潮澎湃。

今天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典的日子,全中国都在热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沧桑巨变,而深圳这座城市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最伟大的现实成果之一。

站在深圳福田中心区,在益田路和福华路交汇处一座高600米、118层的摩天大厦高耸入云,玻璃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幢建筑物毗邻购物公园,与深圳会展中心相对,在地下1号线、3号线地铁和广深港城际高铁交汇,它就是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

在四十年前,这里是小渔村里的一片荒地。

把时针拨回1979年7月8日,此时开山填海的炮声炸响,硝烟腾起,犹如惊蛰春雷,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这揭开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序章,一个小渔村将奇迹般地蝶变成国际大都市。

在今天的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会上,袁庚这个名字再次走入大众视野。袁庚,这位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在本次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执掌蛇口改革的是袁庚。1981年3月份的一天,袁庚坐船从香港赶往蛇口,趁着空闲,在船上涂涂写写,最后写下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不久后,一块用红油漆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三合板上在蛇口工业区立了起来,这一声直扣人心的呐喊冲破了无数人的思想禁锢,成为时代最强音。

中国改革看深圳,深圳改革看蛇口,那是属于蛇口的时代。之后短短几年时间,蛇口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缔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被誉为“蛇口模式”。

一大批具有“蛇口基因”的优秀企业诞生在这样一块热土之上。多年后,这批企业有的已经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其中的标杆就是中国平安。

“改革先锋”袁庚曾说:“1988年,平安在蛇口创立,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蛇口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是蛇口人与蛇口企业的共同基因,而平安则是这个基因最好的传承者之一。”

如今蛇口四十不惑,平安三十而立。平安的诞生、成长、壮大和创新,就是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创业史诗。

创业之初,在计划经济时代垄断的樊篱中,平安在蛇口横空出世,成为第一家引入外资的金融企业,直接推动了平安在体制、机制上与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接轨。此后,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中国平安突飞猛进,由一家产险公司发展为综合性金融集团,问鼎中国保险业。如今,平安踏上新征程,矢志推进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时势造英雄易,英雄造时势难。一手缔造了中国平安的就是马明哲,马明哲用其勤奋、智慧和超前视野创造了中国平安,而中国平安重塑了中国保险业和金融业格局,甚至将重塑未来科技业格局。

01

生于抗美援朝,长身体时是自然灾害,读书时遇文革,工作时上山下乡,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这四部曲的磨练,培养了马明哲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股力量成为马明哲创造今天辉煌平安的第一推动力。

这一次,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开启了大国崛起征途,时代变革中风起云涌,必然喷射出新的发展能量,无数人的命运被改写。

1983年,马明哲被改革开放的大潮卷到了深圳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在工业区的劳动人事处工作了两年。80年代初的蛇口半岛是全中国最有经济活力的地方,“由一个企业独立地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并在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上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这就是当时全国瞩目的“蛇口模式”。

天时地利下,时代选择了马明哲,马明哲也抓住了时代机遇。

1985年年初的一天,身为调配一组组长的马明哲被劳动人事处派去跑一趟外勤,去参加一个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劳工署的一位副署长针对蛇口工业区实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按国际惯例,这笔钱(蛇口工业区的社会保障资金)应该由独立的实体来管理。”这位头发花白的专家在会上详细陈述了这种管理方式的好处,从此在马明哲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蛇口工业区建立于1979年,工业区从建立之初就着手建立了社保机制,要求在蛇口开办工厂的“资本家们”为每一个“打工仔”、“打工妹”缴纳养老、医疗、雇主责任险,费用由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代为收取。这位副署长的专家建议很快被采纳,于是招商局社保公司很快就成立了,并全权接管了劳动人事处的社保相关职能。

退休金改由社保公司统一运作,这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马明哲是当时劳动人事处具体负责筹谋招商局社保公司的人,因此当社保公司成立之后,他也调到社保公司做了经理助理,算是正式入了保险这一行。一年后,马明哲升任副总经理,全面主持社保公司的工作。

1986年,马明哲借鉴香港商业保险的思路,把原来社保中的雇主责任险转变为工伤险,从这里开始切入商业保险领域,但很快被监管单位告知:“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范畴,社保公司无权经营。”

无权经营,那就办执照,但马明哲没想到这个执照会办得一波三折。

起初,马明哲安排人兵分两路,一路去跟金融监管部门谈,一路去跟深圳市政府谈。几个回合下来,终于搞明白了,单办执照是不行的,还要成立商业保险公司,而成立这个公司非得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不可。要上北京才能解决问题,这一下让大家都很忐忑。

招商局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最早可以上溯到1886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1986年,招商局迎来百年华诞,集团大庆的那天,马明哲提到了清末招商局办保险的历史,并提议办一家保险公司。

当时袁庚在座,他对马明哲的提议不认可,当即说了一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按照现在体制内的惯例,这样级别的大领导都做了这样的批语,基本上等同于宣判这件事已经没戏了,马明哲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办保险公司的想法。

此前,马明哲和袁庚并没有什么接触,但他对袁庚的做派有所耳闻。马明哲认为,袁庚是一位实干家,他反对只是因为还不太清楚这件事,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自己可以说服袁庚。

1986年7月16日,袁庚提笔给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副行长刘鸿儒、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副主任胡光宝等人写了一封信,详述了成立一家新型体制保险公司的必要性,并让马明哲去北京向高层领导面陈此事。

尽管有了袁庚的亲笔信,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1987年末,这件事才算有了一个真正确定性的说法,而等到马明哲拿到中国平安营业执照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988年3月21日了。

如果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任何梦想都是空想,而如果没有马明哲的锲而不舍,也不会有今日之平安,中国平安创业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缩影,也是一首时代与个人的命运交响曲。

02

约瑟夫·熊彼特把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归结为企业家精神。毋庸置疑,马明哲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身上具备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素质,他不仅高瞻远瞩、具有战略思维,而且还大胆开拓、不断创新。

曾有人问马明哲:“平安有20多家子公司,涉及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这么多业务,两只手怎么忙得过来?”马明哲说:“我两只手都是空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每家公司,都各有自己的一双手,他们专业、敬业,日常经营管理交给他们,我放心。我只是站在他们背后,思考公司明年、后年的战略方向,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把精力聚焦在今天,平安就没有明天。

所以,马明哲曾在平安寿险高峰会上面向130万人做直播时说:“我每天的工作,最花精力的只有两件事情:战略和创新。”

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时代发展和国家命运之中,才能基业长青。在平安,马明哲被称为“将来时”,他的很多想法都很超前,而超前意味着要突破现实的樊篱,走在时代前面有时候也会很痛苦。

人在舒适区里呆久了就会不再成长,企业也是一样,马明哲在90年代就不想让平安仅仅只做一个保险公司。

90年代初,马明哲出国考察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设想:“客户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那么客户是通过不同机构寻找各种服务,还是一站式满足全部需求?”1993年马明哲提出,平安要做综合金融,朝着金融控股的路子走下去,此时国内改革的春风才刚刚吹拂神州大地,众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政策围墙难以逾越。

当时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证券、保险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监管部门要求平安,在没有完成分业前,不审批新的产品和分支机构,并对马明哲的“综合金融”思路明确给予否定。

所以,“综合金融”一提出,就有人反对,保险业务这么好,综合金融政策难度大,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我们要走那么难走的路呢?马明哲说:“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要求客户到每个金融机构解决自己各种各样的理财需求,这种经营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平安要一次性解决所有需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

尽管挨了监管部门的批评,但马明哲坚持认为,综合金融就是未来的大趋势,虽然一时无法推进,但总会有合适的那一天到来。

随后的十年中,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工行、招商局、中远集团等股东都陆续彻底退出了平安,到了2002年,中国平安保险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变成了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和香港汇丰银行。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光大、平安为3家综合金融控股试点集团。大展拳脚的时候终于到了,挣脱桎梏的平安在综合金融的道路上飞奔而行,随后一连吞并了深圳商业银行、东亚银行、深发展银行,震惊业界。

中国平安早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保险公司,平安旗下的业务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等方方面面。

三十年,是一代人的风华正茂。平安三十而立,从单一产险发展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保险集团和中国最大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时代的浪潮一浪接一浪,一个大浪过去,也许会打得人仰马翻,但平安总是骄傲地站在时代的浪尖上。过去三十年,平安屹立于传统金融时代的浪尖上。站在新的起点,平安是金融科技的弄潮儿,将伫立在金融科技时代的浪潮之巅。

03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今年3月,马明哲在中国平安2017年年报致辞中用这句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来概括平安三十年来的风云变化。

根据这份年报,2017年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999.78亿元人民币,接近1000亿,同比增长38.2%,其中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同比大增32.6%。年报显示,平安集团超过40.4%的新增客户来自于集团互联网用户。另外,平安集团新孵化出的平安医保科技和金融壹账通两家“独角兽”公司完成首次融资,两家公司的投后估值分别达到88亿美元和74亿美元。

平安已是一艘巨轮,未来该往何方?作为平安的舵手,这一次马明哲再次带领平安踏上新征程:如果说过去30年,平安打造的国际领先综合金融集团这个孤品是“河东”,那么,站在新起点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过去三十年,在“个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愿景驱动下,平安崛起成为综合金融巨头。未来三十年,平安将转变为“金融+科技”驱动发展的业务模式,引领国际科技潮流。

科技大潮滚滚而来。有上百年历史的华尔街之王高盛转型科技,以科技为驱动力的发展理念全面贯穿集团的决策和营运。而另一家老牌投行摩根大通则希望成为华尔街的亚马逊,提出了“数字化无处不在”的发展战略。

下一个三十年,马明哲断言平安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就必须先成为科技的领导者,而非追随者。科技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在马明哲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下,经过近十年耕耘,平安的科技实力遥遥领先。平安累计投入了500多亿元进行科技研发,汇聚了全球各地顶尖人才,包括23,000多名科技专才和逾1,000多名顶尖科学家。

十多年技术积累,平安在A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等三大核心科技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人才储备、专利技术和国际认可等方面数据都足以证明平安的科技实力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构筑起了高技术护城河。

对内,平安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全面运用到五大生态圈业务中,助力降本增效,强化风险管理,打造客户极致体验,提升业务竞争力,比如平安云能帮助平安人寿降低40%成本,节约系统部署时间;人工智能技术能实现手机上传图片受损车辆秒级定损……对外,平安能够输出创新科技及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更多商业模式。

一颗闪闪发光的科技金融巨星在冉冉升起。

04

中国平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一家央企,但其实不是。早期的平安可以说是一家国企,但现在的平安,它的大股东既不是财政部,也不是深圳市政府或者其他国有资本。它也不是一家民企,马明哲一手创立了中国平安,并长期管理着这家公司,但他个人持股比例太少,中国平安并不姓马。

如果问马明哲,平安姓什么?他曾不止一次说:平安姓社会,属于全体股东。管理层就是打工仔,我们不为某一单个股东服务,而是服务于全体股东。按照平安的董事会决议,股东无论大小,需要秉持“三不”原则,即不干涉具体业务经营,不派员参与平安经营管理,不与平安发生关联交易。这样形成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各司其职,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良好公司治理结构。

2018年12月14日,平安进一步优化完善公司治理和顶层架构设计。中国平安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完善公司执行委员会决策机制和组织体系的议案》。为进一步明确执行官的定位与职责,深化中国平安战略转型及三大业务线发展,延续并完善公司治理及决策机制,中国平安增设三个联席首席执行官岗位,由李源祥、谢永林、陈心颖担任。

近年来,中国平安为进一步深化“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以客户服务为导向,逐步形成了清晰的“个人业务+公司业务+科技业务”三大事业群及架构。这一制度性安排,顺应了平安战略转型之势、新业务模式发展之势,有利于公司战略转型、整体风险管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吸引长期股东,这将成为平安基业长青的里程碑事件。

“体制优势确保了平安管理团队的稳定,确保了公司战略的延续性及经营的稳健性。”这是多年来多家中外投行的评价。一位国际投行高管说:“观察平安的业绩,会发现每年复合增长超过20%,除了金融海啸这样个别的年份,从来不会出现业绩大起大落。

但是光有好的制度也是不够的,还得有好的掌舵人,而马明哲就是中国平安最好的掌舵人。

人们常说,马明哲在中国平安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但换个角度看,中国平安从国企到公众上市公司,这种变化在马明哲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个性上,马明哲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物,但他在很多事情上的审慎更像是一位体制内的官员。他有独特的想法,内心相当执着,认定的方向十年都不会改变,但他也相当隐忍,在面临巨大阻力的时候他不会像民营企业家那样去宣泄。他体现了一个体制内出身的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即便不认同也不会去顶撞更高层。所以,大家觉得他很刚强,其实他也有很柔韧的一面。

这份韧性很难得。如果没有这份韧性,中国平安也许早就不在了,甚至也许根本就不会诞生。如果他过于刚强,他也不会在平安坚守三十年,其实以他的个人能力,三十年前下海创业的话,现在过得也不会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量的人才从体制内走出来,他们下海创业,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但既愿意坚守在体制内,又能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极其成功的产业道路,并且还能平平安安度过三十年的人,除了马明哲还真难再找出几个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明哲比马云、马化腾更通晓世事人情,因为他经历的艰难险阻比他们更多。

无疑,马明哲掌舵的中国平安将在世界顶尖企业之林中绽放。过去三十年,是马明哲成就了中国平安,未来,更辉煌的中国平安将成就马明哲。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