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策略】5G主题已成为确定性主线

走自主可控之路,5G主题已成为确定性主线 。

作者:华泰策略团队钱海、曾岩 

来源:华泰策略岩究

导读

走自主可控之路,5G主题已成为确定性主线 。在今年4月份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我国愈发重视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最终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我们在11月份发布的《渠成水到,浇灌成长》的2019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出,经济周期+5G建设周期决定了2019年的风格大概率偏向成长,其中重点推荐通信行业,自推荐以来以5G为代表的通信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5G作为新一代革命性技术,其重要性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本篇报告重点研究5G通信产业进程,从而挖掘5G时代的投资路线。

摘要

走自主可控之路,5G主题已成为确定性主线

在今年4月份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我国愈发重视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最终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我们在11月份发布的《渠成水到,浇灌成长》的2019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出,经济周期+5G建设周期决定了2019年的风格大概率偏向成长,其中重点推荐通信行业,自推荐以来以5G为代表的通信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5G作为新一代革命性技术,其重要性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本篇报告重点研究5G通信产业进程,从而挖掘5G时代的投资路线。 

历史借鉴:从上一轮4G的发展周期看5G

我们认为2013-2015成长股大行情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市场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另一方面成长股刚好处于业绩景气向上的周期,而这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就是以4G通信为基础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从2012年开始,随着4G通信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由此带来硬件(智能手机产业链)和软件(各种手机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回顾4G产业的发展历程,其中4G牌照的发放时点与成长股的拐点不谋而合。 

5G的建设周期和规模均有望超过4G

5G投资规模或明显大于4G。因此,在总投资方面规模,根据信通院测算,我国三大运营商 5G 总投资有望达到1.3-1.4 万亿元,相较于4G 时代增长超过 60%,其中包括基站天线(占总投资规模3%)、基站射频(占10.6%)、通信网络设备(占40%)、光模块(占3.3%)、光纤光缆(占4.6%)。从前期基站投资来看,目前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4G基站数超过380万,累计投资超过5700亿,建设周期5-6年左右。我们判断未来5G初期完成30%热点区域连续性覆盖,因此,整体投资大概为7000亿左右,投资周期预计将超过10年。 

5G时代带来的成长股红利

除了主建设期的投资以外,4G时代对于成长股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于两方面:智能手机带来的硬件更新以及数据流量带来的流量变现。但在5G时代,终端设备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还包括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智能装备(包括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因而对于硬件(传感器、芯片等)的需求也将大幅过4G时代;此外由于设备连接数量众多,因而产生的数据运算量、数据流量也将大幅超过4G时代。对于成长股来说,5G时代带来的市场空间更大,因而“5G+物联网”也被誉为下一轮科技革命。 

国内5G建设的进展与规划

5G完整的建设周期包括早期的规划、主建设期,后期的优化/维护期,以及最终的应用期。当前来看,5G频谱的划分方案已于12月6日正式落地,第三阶段测试完成有望在年内实现。而2019年下半年国内主流手机厂商或将陆续推出第一批5G手机,而2019年底,5G牌照有望正式发放。这意味着2019年下半年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有望出现拐点。 

投资逻辑:5G主题是2019年确定性主线

从主题投资的角度,当前5G的规划阶段已经基本完成,2019年5G或将正式进入主建设期,而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主建设期受益的细分领域有:大规模天线阵列、射频器件、主设备及相关、传输及配套设备、SDN设备、小基站、网络优化。 

风险提示:5G的技术推进以及牌照发放进程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关键技术被压制的风险;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正文

引言

中国的制造业充分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化的红利中国内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并且在许多领域如面板、光伏、LED等诞生了全球性的龙头公司。但在今年4月份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暴露了中国在产业链中环节中关键技术的短板,在此后我国愈发重视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以最终实现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自主可控意味着这些关键领域需要逐步摆脱发达国家的掣肘,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推出自主可控系列主题报告,旨在梳理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从而进一步挖掘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5G作为新一代革命性技术,其重要性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十六次提到了“5G”。高层有志于在5G网络技术上,走在全球前列。当前政策对于5G的推进也是不遗余力,2018年5G的相关准备工作陆续落地。 

我们在11月份发布的《渠成水到,浇灌成长》的2019年度策略报告中提出,经济周期+5G建设周期决定了2019年的风格大概率偏向成长,其中重点推荐通信行业,自推荐以来以5G为代表的通信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本篇报告重点研究5G通信产业进程,并通过类比上一轮4G通信的推进周期与成长股的联动关系,从而挖掘5G时代的投资路线。

历史借鉴:从上一轮4G的发展周期看5G

2013-2015成长股开启了一轮大级别行情,A股中成长股的代表创业板指数从2013年初的不到700点,最高涨至2015年6月份的4037点,指数最高涨幅接近5倍。我们认为2013-2015成长股大行情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市场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以及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另一方面成长股刚好处于业绩景气向上的周期,而这背后最大的驱动力就是以4G通信为基础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从2012年开始,随着4G通信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由此带来硬件(智能手机产业链)和软件(各种手机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简单来说,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下载速度更快(能够达到100Mbps以上),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我们回顾4G通信产业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研发到最终4G网络的基本建成,可以发现4G推进关键的节点与创业板启动的时点不谋而合。

4G通信在国内的发展历史梳理

4G通信从2005年TD-LTE制式的首次提出,到2014年三大运营商先后正式开启商用,大致经历了10年的周期。我们简要梳理了4G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

从完整的4G的发展历史来看,从最早期开始,大致经历了研发准备、商用准备、快速推广三个阶段。

研发准备阶段(2001-2010)

早在2001年12月,国内就已经开展Beyond 3G/4G蜂窝通信空中接口技术研究;2003年12月,Beyond 3G/4G系统无线传输系统的核心硬、软件研制工作正式完成,并开展相关传输实验,向ITU(国际电信联盟)提交有关建议;2005年12月,Beyond 3G/4G空中接口技术研究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完成联网试验和演示业务的开发,建成具有Beyond 3G/4G技术特征的演示系统,向ITU提交初步的新一代无线通信体制标准。2006年1月-2010年12月,设立有关重大专项,完成通用无线环境的体制标准研究及其系统实用化研究,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试验。

商用化准备阶段(2010-2014)

2010年是海外主流运营商规模建设4G的元年,海外纷纷加大4G投资,而国内也在抓紧推进4G商用化。2012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4G牌照在一年左右时间中就会下发。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提升3G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 

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先后正式开启商用。2013年12月4日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2013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在广州宣布,将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2013年年底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可享受4G服务,到2014年年底,4G网络将覆盖超过340个城市。2014年2月,中国电信正式开启4G商用;随后3月,中国联通正式开启商用,标志着整个商业化准备阶段正式完成。

快速推广阶段(2014-2018)

牌照发布后,4G用户数快速扩张。2015年12月底,即在4G牌照发布后两年时间里,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3.06亿户,其中4G用户总数达3.86亿户,4G用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9.6%。而到2018年7月,根据工信部公布《2018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4G用户总数达到11.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3.5%,这意味着当前4G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基本达到饱和。随着4G用户数的增加,2013年以后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和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都显著增长。


4G建设背后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周期

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主要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国企所主导经营,而这三家电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变化对于4G产业发展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全球4G的投资周期在2013年达到峰值。2010 年,ITU 正式确立 4G 标准,标志着4G 进入商用期。我们以运营商的经营数据作为跟踪指标:在资本开支方面,根据我们发现全球运营商资本开支自 2010 年 4G 标准确立后开始逐年增加,到 2013年达到 10% 的年最高增速,到 2015 年实现 1970 亿美元的年投资总额。此后,随着全球移动通信进入 4G~5G 的过渡期,运营商 4G 网络建设进程放缓,资本开支逐步下滑,2016 和 2017年分别同比下降 6%和 3%。 

而在营业收入方面,全球运营商营业收入逐年上涨,增速上与 4G 建设节奏保持一致节奏。2011年增速开始提高,到 2013 年实现最高增速 5%,从 2014 年增速开始逐年放缓。2017年,全球运营商总收入接近1.1 万亿美元。根据C114通信网数据,截至 2017 年,全球226个国家中已有 200 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 644 个 LTE 公共网络,这意味着4G 网络已基本实现全球覆盖, 4G网络基本达到饱和而进入后周期。

国内4G的建设周期基本与全球同步。2008年在中国电信业重组完成后,国内形成了移动、电信、联通“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而2013年底工信部正式发布4G 牌照,标志我国进入 4G 时代。2013年至今经历了完整的4G周期;2013年底发放TD-LTE牌照,移动抢先启动4G建网;2014年6月发放FDD试验网牌照,三大运营商均开展大规模网络建设;2014~2017年4G业务快速发展。经过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告,截至 2017年底,我国 4G 基站总量达到 389万个,4G 用户总数达到9.97亿 亿,相较于 13.66 亿的移动用户总量,4G 用户渗透率达到73%。 

当前国内也已经进入了4G后周期,运营商资本开支进一步减少。从资本开支来看,根据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公告数据, 2015 年是我国 4G 投资规模绝对值高峰,达到 4386 亿元,但2016 年下滑至 3562亿元,下滑幅度为19%,2017 年投资进一步下滑至 3083 亿元。然而,如果对下降的资本支出作进一步分析,2017年下滑的 462 亿总量中有 300 亿源自年初联通削减预算,中国联通在混改方案落地后(2017年8月),将主要精力放在5G建设中。根据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通过增发累计募集资金700亿元,其中用于 2018 年 5G 项目投资 80 亿元,2019 年将达到 190 亿元。2018年,根据已发布的2017年财报,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将延续缩减投资的策略,预计资本支出将继续减少172亿元。这也反映了运营商在 4G 后周期中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对投资结构的调整。

资本开支增速的峰值与牌照的发放时点基本吻合。从资本开支的相对增速来看,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的增速在2013年达到峰值23.6%,而恰巧2013年12月4G牌照正式发放。而上一轮资本开支的高点在2008年,而2009年1月也是3G牌照正式发放的时点。通过这个规律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牌照的发放时点基本对应了运营商资本开支增速的峰值。从营业收入情况来看,3G 周期里,三大运营商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而进入 4G周期,三大运营商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是三大运营商营收增速的峰值。

4G周期与成长股行情的共振

4G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传输速率,更是在生活各方面的便利。除了早期的基站建设带来的通信设备以及相关元器件的投资以外,还有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快速增长。在4G时代高流量增长的催化下,由于硬件的升级跟不上流量增长的需求,导致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频率上升,带来相关产业链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由于移动流量和数据规模都快速增长,与此相呼应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手机游戏、生活服务等)应运而生,涌现了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如:手游产业、O2O、共享等),而国内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牢牢抓住了这次机遇而再次获得了增长动力。因此,我们可以说以4G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革命是一种时代性红利。

4G周期与成长股大行情产生共振。移动互联网革命对于成长股也是新一轮发展的良机,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通信、电子、计算机、传媒等板块在红利的冲击下,业绩和估值产生戴维斯双击。从2013年初-2015年6月整个市场指数上行的牛市阶段,计算机、传媒、通信恰好是涨幅前3的板块,板块涨幅均超过350%,而电子板块涨幅也超过300%。

从整个成长股的角度来看,2013年4G牌照正式发放,而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在这个时点先后正式开启商业化应用,而2013年也刚好对应了创业板业绩向上的拐点,从2013-2015,创业板的营收和净利增速经历了3年的上行期。从分行业的角度来看,电子、计算机、传媒三大4G移动互联网直接受益行业也在2013年开始出现向上的拐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4G周期与成长股的行情发生了高度一致的共振效应。

本轮5G建设周期的“时间表”与投资力度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相比于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而且能够同时连接的设备数量也是4G不能比拟的。根据中国电信展示的车联网方案,5G还能实现在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100万个设备连接的功能,这种大容量连接能力将把人类带入一个真正智能的“物联网”时代。假设5G时代,地球上有1%的陆地实现每平方公里有100万连接,总连接数将达14966亿。未来顺应物联网的时代趋势,诸如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因此5G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部门全方位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

5G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工作紧密推进。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5G)推进组,通过牵头组织5G试验,支持5G从技术到标准的转化,从而全面推进5G工作计划的进程。IMT-2020(5G)推进组联合三大运营商,以及中兴、华为、大唐等主要设备商积极推进5G技术验证和标准制定,把总体技术验证研发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骤的5G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骤的5G技术方案验证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推进第三步骤5G的加速商用,并计划2018年试商用,2020年商用。2016年1月,我国开始进行5G技术测试。目前第一阶段的关键技术验证和第二阶段的技术方案验证均已完成,我们预计将于2018年底完成第三阶段的系统验证。

政策陆续出台,为推进5G保驾护航。2018年5月17日,工信部与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快推进5G技术产业发展,扎实推进5G标准化、研发、应用、产业链成熟和安全配套保障,促进5G和垂直行业融合发展,为5G规模组网和应用做好准备。8月10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加快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确保启动5G商用。

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密集出台5G规划的时间表。当前5G规模测试和应用测试已展开试点,以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代表,各地方政府纷纷划定5G覆盖时间表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运营商积极配合,正加快5G试点布局。按照工信部部署,我国将于2020年实现5G商用,因此运营商的也积极筹备试点布局。中国联通将在北京、天津、青岛、杭州、南京、武汉等16个城市开展5G试点。中国移动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5个城市开展5G外场测试,预计明年进行大规模预商用实验。中国电信的5G试点城市暂定为“6+6”,包括之前确定的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兰州6个地区,还将扩大试点范围再增设6个城市。

5G建设周期的时间表

国内5G建设的进展与规划

5G完整的建设周期包括早期的规划、主建设期,后期的优化/维护期,以及最终的应用期。当前5G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为进入主建设期做准备。

5G频谱分配方案已于12月落地。频率分配被业内称为5G建设周期开启的风向标,5G频谱如何分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市场传闻的频谱下发的时间也从今年9月一再推迟到今年底。12月6日,根据新华网报道,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已获得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并且划定了相应的频谱。从具体分配情况来看,中国电信获得3400MHz-3500MHz频段,共100MHz带宽;中国联通获得3500MHz-3600MHz频段,共100MHz带宽5G试验频率资源。中国移动获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频段,共260MHZ带宽。从分配结果来看,三大运营商互有所长,行业竞争格局趋于平衡。我们预计运营商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将会启动5G设备的集采工作。 

第三阶段测试完成有望在年内实现。2018年3月,我国开启5G第三阶段试验,按照工信部的原定计划,试验有望在年底完成。随着第三阶段测试有望年内完成以及5G频谱方案的落定,我们预计5G网络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5G牌照发放或推迟至2019年底。牌照的发放是开启主建设周期的最为关键一环,结合3G/4G时代投资周期的规律分析,我们知道在牌照发放当年,运营商资本开支都明显增加,而5G牌照发放的时点基本对应运营商资本开支增速的峰值。根据OFweek通信网报道,通信行业内资深人士透露,工信部原计划在明年6月发放的5G牌照,因为受到2.6GHz频段和4.9GHz频段产业链滞后影响,牌照的发放可能要延迟到2019年12月。 

5G在2020年实现商用或是大势所趋。11月2日,在东莞召开的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四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表示:5G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明年9月可以完成,不少国家计划在明后年投入商用,如日本将在东京举行2020年奥运会时正式使用5G。 

三大运营商的5G规划时间表

三大运营商按照IMT-2020(5G)推进组的计划,基本确定2018年进行重点城市的5G试点,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中国移动表示,将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5G试验网,正式公布了2018年5G规模试验计划,并联合全球20家终端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启动“5G终端先行者计划”;中国联通在6月26日的国际合作伙伴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在16个城市开展5G规模实验,并进行业务应用和典型示范。中国电信在6月26日的2018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发布《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宣布,其5G网络将优先选择SA方案组网,通过核心网互操作实现4G和5G网络的协同。

第一批5G手机或将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

国内主要手机厂商或将于2019年下半年陆续推出5G手机。手机是5G网络普及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5G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各大手机厂商正加紧5G进程。按照工信部规划,预计我国2019年元旦前进行首批5G芯片的流片,并在春节前后完成;2019年上半年开展商用基站建设,下半年生产出首批5G手机。同时,国内手机厂商的5G计划也和工信部规划、运营商测试的时间节点相吻合,华为已经宣布将在2019年下半年发布首款支持5G网络频段的手机,而OPPO、vivo等手机厂商也计划在2019年推出5G预商用终端,2020年推出5G手机产品。

5G建设周期和规模均有望超过4G

5G的市场空间相对于4G更加广阔

由于5G的频段更高,同等覆盖下需要的基站等设备更多,因此5G投资规模或明显大于4G。因此,在总投资方面规模,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我国三大运营商 5G 总投资有望过达到1.3-1.4 万亿元,相较于4G 时代增长超过 60%,其中包括基站天线(占总投资规模3%)、基站射频(占总投资规模10.6%)、通信网络设备(占总投资规模40%)、光模块(占总投资规模3.3%)、光纤光缆(占总投资规模4.6%)。

从前期基站投资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分析报告》,预计截止2020年,我国仅基站规模就将达到千亿市场。根据中国三大运营商4G成熟网络预测,目前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4G基站数超过380万,累计投资超过5700亿,建设周期5-6年左右。我们判断未来5G初期完成30%热点区域连续性覆盖,因此,整体投资大概为7000亿左右,投资周期预计将超过10年。

从用户规模来看,5G时代不仅连接人与人,还将万物连接在一起。我们预计5G的终端用户数会大大超越之前的移动通信时代,5G 时代大容量、低时延、大连接可以实现万物互联的场景,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切入物物相连,有望打开全新的增量空间。 

从市场空间来看,根据国际通信巨头高通公司的预测,从2020—2035年间,5G将会使全球GDP增加35000亿美元。而IHS也做过预测,到2035年,5G相关的经济产出将达到12.3万亿美元,是不容忽视的市场。

5G时代带来的成长股红利

从硬件方面来看,5G时代有望催生大量的智能化的设备需求,智能设备首先需要规模较大的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其次是对数据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芯片,因此我们认为5G时代智能设备的需求有望带动传感器和芯片的需求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从软件方面来看,大量的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量也是大规模的,因而有望催生相应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需求,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总结来看,除了主建设期的投资以外,4G时代对于成长股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于两方面:智能手机带来的硬件更新以及数据流量带来的流量变现。但在5G时代,终端设备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还包括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智能装备(包括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因而对于硬件(传感器、芯片等)的需求也将远远超过4G时代;此外由于设备连接数量众多,因而产生的数据运算量、数据流量也将远远超过4G时代。因此,对于成长股来说,5G时代带来的市场空间更大,因而“5G+物联网”也被誉为下一轮科技革命。

投资逻辑:5G主题是2019年确定性主线

5G最终是要实现万物互联的总体愿景。与4G、3G相比,5G通信网络是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4G相比于3G,主要解决了网速提升的问题,而5G不仅能够更大幅度地提升网速,并且在数据安全、物联网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突破。从受益逻辑来看,一方面,未来5G通信技术有望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体验(虚拟现实等)。另一方面,5G将拉近万物的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物联网等)。总的来说,5G将为用户提供更快的接入速率、更短的延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高流量密度、高连接数密度和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最终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

从主题投资的角度,当前5G的规划阶段已经基本完成,2019年5G或将正式进入主建设期,而从产业链环节来看,主建设期受益的细分领域有:大规模天线阵列、射频器件、主设备及相关、传输及配套设备、SDN设备、小基站、网络优化。具体标的梳理结果主要如下表所示:

风险提示:5G的技术推进以及牌照发放进程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导致关键技术被压制的风险;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