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引发1973年港股崩盘的“导火索”公司,要私有化退市了

合和实业的起家和退场,也是港股市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合和实业的起家和退场,也是港股市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2年上市的合和实业,可能将要走到了上市生涯的尽头。日前,合和公告将要进行私有化事项,倘若完成,则是香港地产“五虎将”中首个退市的公司。合和实业的起家和退场,也是港股市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


“乱世”起家

合和实业的创办,可追溯到胡氏家族的中央建业有限公司。

合和实业的掌门人胡应湘1935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花县,在香港是与李嘉诚齐名的实业家,其父亲胡忠在二战之前曾是香港的的士大亨。胡应湘早年赴美留学,1958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曾任职政府工务局助理工程师。1962年胡获得建筑师执照后,即创立家族的中央建业有限公司。

相传,当时港府为香港的士不足,因而增发牌照,胡应湘的父亲胡忠多购了数十部的士,车库位置不够用,于是便在铜锣湾海旁购地建造大厦,底层作停车场,上盖作住宅出售。这次交易令胡氏家族赚取了可观利润,于是开始了兼营地产。

然而,1965年香港爆发银行危机,地产市道萧条,中央建业业务大受影响,胡应湘决定另组公司自行发展。1972年,胡应湘在父亲协助下向汇丰银行贷款1500万元,创办合和实业有限公司。

彼时,香港金融家李福兆于60年代末创办了远东证券交易所,这打破了香港证券行业由英国人垄断的局面。在香港股市还是“四会”时代(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九龙证券交易所),中美关系改善,国际环境向好驱使下,香港股市楼市一飞冲天,完全分不清到底谁的泡沫更高一筹。

(图源:网络)

1969年至1973年,华资企业的香港上市潮袭来,而1972年,注定是香港资本市场难忘的一年。现今仍然鼎鼎有名的地产商,趁着香港不断上升的楼价赚得盆满钵满。

1972年,李嘉诚的长江、郭得胜的新鸿基、郑裕彤的新世界、胡应湘的合和实业都纷纷上市。这四家公司加上陈启宗之父创立的恒隆地产,一起被誉为香港华资地产的“五虎将”。这五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垄断了香港的地产行业。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2


合和“假股票门”

恒指在1972年底升至843点,到1973年则进入了最后的癫狂。“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这句话用来形容1969-1973年间的香港,一点也不为过。

恒生指数以1964年7月1日为基准,当日指数为100点,1970年和1971年,先后有25家和16家公司在港上市,1971年底恒生指数已升至341点。1972年,港股逐渐高潮,当年港股总成交是1971年的3倍,其中不少股票涨幅达到1-3倍;1969年-1972年间,恒指最高升7倍,成交量狂飙16倍。

1973年3月9日,周五,恒指在一片欢腾中冲上了1774.96点的历史新高,但当时没人知道牛市在这里戛然而止。3月12日,周一,《工商日报》上刊登了爆炸性新闻:市场上发现了“伪造合和股票”,这些“合和实业有限公司”的假股票一共三张,面值千股。政府立即通知交易所勒令合和实业停牌,警方闻讯后也介入调查。

当假股票的新闻被媒体曝光之后,无论原公司自身的业绩表现究竟是好是坏,也无法抑制股民的怀疑和担心。很多人害怕自己手中持有的也是假股票,于是将股票一股脑卖出,落袋为安。

新闻曝光当天的恒生指数下跌了40点。这种恐慌性的抛售竟然由小变大,产生了连锁反应。假股票的传言愈加盛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再持有股票,市场上抛售的浪潮由此来临,也使恒生指数开启了断崖式下跌。

某种意义上,合和实业成为了这场暴跌的“导火索”。

而在合和被调查期间,合和持有25%股权的保利建筑公司宣布破产清盘,令合和大受损失,哪怕之后合和实业复牌,股价也仍未止跌。于此同时,合和实业也在因为当时香港股市楼市双双杀跌而大伤元气,直到1979年才慢慢恢复。

3

积极拥抱内地

回归到公司主业,早年赴美留学的经历让胡应湘同时具备地产商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合和于70年代着重地产发展,相继完成了云景台、荃威花园、健威花园、德福花园等物业,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1980年,合和建成楼高66层、坐落在湾仔、全港驰名的合和中心,为当时全港最高建筑,顶层是旋转餐厅,成为香港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和那一代生在香港,心在内地的香港商人一样,胡应湘很早就开始积极拥抱内地以求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官员赴港和广东籍实业家会谈,邀请他们到内地投资。胡应湘在会上提出从兴建高级酒店开始,并得到李嘉诚、郭德胜、冯景禧、李兆基、郑裕彤的一致认可。之后,这几个在香港响当当的实业家出资10亿港元成立了新合成有限公司,并推举胡应湘为总经理,全权负责策划和建设。如今,广州中国大酒店仍然矗立在越秀区流花路,见证了广州和内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

(广州中国大酒店,图源:网络)

胡应湘在内地最为人熟知的投资是广深高速公路。作为联系广州、深圳、东莞的广深珠高速公路的首期工程,广深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极大,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高速公路”。这是胡应湘在改革开放后在内地投资的首个基建项目。

最近竣工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最初设想、构思和建议亦是出自胡应湘之手。2002年8月份,香港地产发展商和集团主席胡应湘向特区政府重提兴建港珠澳大桥,除连接香港大屿山与珠海及澳门外,并有货柜码头,令香港发展为南中国的物流中心。有意思的是,胡的建议在当年得到新鸿基地产、九仓和信德等大地产商的支持,但由于大桥项目对和黄雄霸港口业务构成威胁,曾经遭到李嘉诚的极力反对。

(鸟瞰港珠澳大桥,图源:网络)

胡应湘从1980年开始投资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能源、酒店等行业,以BOT方式建设大项目,包括广州中国大酒店、广深珠高速公路、沙角电厂、虎门大桥、罗湖皇岗口岸等,这些资产现在大部分已经交给国家。

2018年4月,合和实业分拆出来的合和公路基建向深圳国资委出售高速公路业务,在此交易中合和收取净现金约90亿港元及录得税后净溢利约51亿港元。至此,合和实业内地的基建业务撤离殆尽,功成身退回到香港。

4


光景大不如前

如今,合和实业的业务涉及基建项目投资,物业租赁、代理及管理,酒店营运及管理,参观营运及食品经营,建筑及项目管理。随着香港一座又一座拔地而起的大楼,合和中心已经不再是香港第一高楼,合和的境况也在每况愈下。

对此,合和实业选择激流勇退,日前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胡应湘推出私有化要约,拟以每股38.8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溢价46.7%)收购公司剩余63.07%的股份,涉资212.56亿港元。通告强调要约人不会提高出价,完成后将撤销上市地位。受此消息刺激,合和股价复牌急升三成。

相较于80年代的风光,合和实业的光景已经大不如前了。从年初至今合和实业的走势图来看,合和实业成交一直比较低迷。唯一一次出现大额成交,还是在日前宣布私有化复牌之时。

而从业绩上来看,在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半年报中,合和指,公司核心溢利按年下跌44%至3.94亿港元,主要由于出售合和公路基建令收费公路的溢利贡献减少及合和新城、乐天峯及囍汇住宅销售的溢利入账下跌,抵销了投资物业、酒店与餐饮溢利、河源电厂分占溢利及库务收入的增长。

而可见将旗下全部66.69%合和公路基建权益出售予深圳国资委,让合和失去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利润来源。据澎湃,香港房价结束28个月的涨势,已经连续三个月下跌,且跌幅正在扩大。在经济承压下行,地产开始走向下行周期之时,合和未来发展也将增添一些不确定因素。

不过,券商摩根大通认为,私有化价格仅较合和撇除现金的资产净值折让四成,并不吸引。合和要约价与其他地产股折让幅度的10%差距,未必足以令以合和主席胡应湘为首的财团,获得少于10%股东反对私有化议案。所以,此次私有化事项能否成行,仍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5

结  语

再观同一时代上市的香港地产其他“四虎将”,今年5月长和的“李超人”终于宣布退休,将规模达千亿美元的商业帝国交棒长子李泽钜;新鸿基地产这么多年历经世纪绑架案、兄弟离心到世纪贪案,前主席郭炳湘于今年8月逝世为曾经的豪门恩怨情仇画下句点;新世界集团郑裕彤逝世,长子郑家纯接棒新世界集团,旗下新世界百货的转型和私有化均遇不顺;恒隆地产遭遇二线城市销售之困,内地业务严重依赖上海市场。

除了内地资本快速增长挤压着香港市场份额的因素,多年来以“五虎将”为代表的的香港地产商们竭力在向多元化转型,但身上地产的标签一直难以撕去,下一个利润增长点仍在摸索,发展也就日陷瓶颈。而合和实业的退场,也似乎象征着香港老牌地产商的发展几近迟暮,或许需要新的生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