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居不易

生在盛世,经济繁荣,人口汇聚,也多是居不易,不易居。此事古难全,杜甫之问现在仍不过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作者 | 三个火枪手

1975年2月2日清晨,陕西岐山县董家村的十多名群众在村西的土沟里给生产队拉土。上午9点左右,大伙儿都准备回去吃早饭。这时,一个村民叫了一声“生产队长!”原来,他在挖土时铁锹好像碰到了一块大石头。生产队长抡起锄头,照着“石头”的方向挥下去,只听到“哐”的一声,拨开土一看,却不是石头。

村民惊喊:“这是宝!”

听到这话,正准备回家的村民们都围了过来,准备立刻挖开来看看,但是生产队长阻止了众人,并立即向考古队报告。陕西周原地区自汉以来一直是西周青铜器出土的重要地点,考古队这次从董家村里挖掘出了37件青铜器,30件有铭文,字数有2000多。

在这次出土的青铜铭文中就有著名的“裘卫四器铭文”。据铭文记载:

战国时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

这是中国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第一宗不动产交易,反映出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生产力大幅提高,随之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交易,同时也标志着周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所有制理想正在逐渐瓦解,也预示着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土地私有制改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今天,房地产成为中国多年来持续热议的经济话题,而其一系列问题的历史根源却并非起于近代。从春秋战国到晚清民国,中国的朝代更替周而复始,普通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也随这历史的波涛起起伏伏。

1,

在隋唐以前,中国没有房地产开发商,也没有高周转,房子通常就是第一代业主的自建房,而房子的买卖市场也是自然形成的,天然就是二手房交易市场。

大唐时期的京城长安,是一个市政规划水平相当高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街道、坊、市都有明显的规划,显得非常齐整。在这个时期,长安出现了专门盖商铺的工匠,这种商铺盖好之后可租可卖,所以这批人就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商。

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时,有个地产大佬叫窦乂(yì),靠卖鞋、卖树的实业赚到第一桶金,之后眼光独到的他进军房地产领域,成为巨富。起于实业,兴于地产,这个路径不仅适用于李嘉诚、刘銮雄、郑裕彤这样的当代地产大佬,也适用于唐代的窦乂。

搞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环节是“拿地”。拿地一看地段,二看价格,这几乎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这一点,古今同理。

窦乂在首都长安最繁华的商业区西市,选了一片十几亩的地。这片土地从前是个大坑,长年累月就变成了积水池,在开发之前是一块价值很低的废地,所以窦乂以每平方米三、四枚铜钱的低价就弄到了手。

就在其他人百思不解之际,窦乂早就想好一个妙计填坑。他在污水池中央竖起一根高杆,上悬旗幡,又在池周围摆了六七个煎饼摊。然后向长安城的孩子们发出邀请:

谁能用砖石瓦块掷中池中的旗幡,就奖励热腾腾的煎饼。

一传十,十传百,长安两街的孩子们全都带着砖头瓦块来凑热闹,不出一个月,窦乂只花了一些煎饼钱,池子就被瓦砾填平,然后他在上面盖了20间店铺,地处繁华市区,很快就租出去,而且每天可以收取几千钱租金。

再后来,窦乂听说当朝太尉李晟喜欢打马球,于是斥资20万钱买下一块地,把这块地建成一片马球场,送给了李晟。李晟很高兴,从此跟窦乂结成死党,在靠山保驾护航下,窦乂扶摇直上,不到40岁就成了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一千多年后的现代,房地产开发商的发迹仍跳脱不了窦乂崛起的框架,而且自古以来,包租公都是盛世国运的受益者,平民百姓难逃高房价之苦。

在唐朝,甚至文人骚客和仕途达人也逃不掉房奴的命运。

大诗人李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是性格使然,也因唐代住房制度。

体制内的普通公务员可以排队等待公家分配住房,但退休就要腾出来给新人。高层级的公务员容易分配到住房,但唐代是干部异地交流、异地轮岗最频繁的时代之一,很多人往往几年就换一个地方,居无定所,一旦退休或离职,连个养老的地方都没有,只能自己攒钱买房养老。

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曾任国子监博士,最高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副部级。晚年,他买了一套商品房,付款之后,韩部长感慨万千,赋诗一首: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卷书。

辛勤三十载,以有此屋庐。

韩部长初来首都时,全身上下只有一卷书,奋斗了30年,换来了首都一套房。

唐朝时另一个知名房奴就是白居易了。白居易29岁那年考取了进士,得到一份正式的公职——校书郎,品级九品,每月有1.6万钱的工资,但这个收入水平根本无法在长安买房。他只能在长安郊外租了几间茅屋住,由于离上班的大明宫太远,他养了一匹马代步,换成现代就是在北京郊外租房,还买了辆车。

然而白居易辛苦半生还是不够在长安城置业,他的朋友开玩笑说,“白居易,居大不易。”他失望之下,退而求其次在长安郊外渭南买了一个宅子,相当于现在的北京燕郊。但上班不方便,白居易平时干脆住到单位里,休息日才回渭南。

韩部长和白居易的经历就是现代一线城市奋斗成功“上车”的中青年的真实写照,同是天涯买房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生在大唐盛世,政治稳定下经济繁荣,而长安城又是大唐首都,大量人口汇聚长安城。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唐朝又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管制,加剧了住房难,住房贵矛盾。

《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时期,朝廷对“住宅用地”卡得特别紧,普通(编户)人家,每三口给一亩宅基地;贱民(非编户)家庭,每五口人给一亩宅基地,违规肉刑伺候。同时还规定,一处房产或地产要出售,要先征求所在地的邻居以及卖方族人的意见,“先已亲邻买卖”,即邻居和族人有优先受让权,这又降低了住房交易流转。

但是大唐也并非一直岁月美好,波澜不惊,民众只是时代浮萍,随之浮沉。

杜甫出身宰相家,祖上是阔过的,他的祖父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杜审言,当时号称城南韦杜,离天尺五,杜甫小时候住的是大观园那样的豪宅。

但是,安史之乱后,玄宗仓皇出逃,长安立刻土崩瓦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杜甫弃官不做,携家带口越过秦岭漂泊西南,写下了名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见战乱后晚年的杜甫流离失所,住的房子也是破败不堪。

杜甫晚年最后一首诗,是写给李龟年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往昔豪宅都成尘土,他写完这首诗两个多月就去世了。

2,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建立了宋朝,定都汴京(现开封)。

宋时,政府废除了唐朝的“良民”(编户)和“贱民”(非编户)制度,以“坊郭户”与“乡村户”代之,类似如今的城乡分治。除此之外,政府也放宽了人口流动限制,不区分本地人和外来人,只要在当地有财产,就能拥有当地户籍。

在电视小说里,宋朝积贫积弱,辽国契丹、金国女真、蒙古和西夏都能过来侵略敲诈一番,但实则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的时代,城市经济日益发达,使得大量流动人口脱离农业,往城市聚集,城市越来越多,城市人口出现大幅增长。

自由的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为发达和活跃的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没过几年就会易手。宋朝《朱子语类》中有记载:“盖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

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催生出大量的中介机构和放贷机构,对于贷款机构,田契和地契是很好的抵押品。太阳底下无新事,现代银行中不动产也是最好的抵押品,房贷是最优质贷款。

毫无疑问,人口最多的城市就是都城汴京,一幅传世《清明上河图》绘尽汴京繁荣景象。北宋人口快速增长,已经达到1亿以上,汴京人口超过100万,人口密度甚至都高过今日的北京朝阳区,汴京城堪称是当时的世界超级大都市。

人多了,房子供不应求,天子脚下,寸土寸金。在北宋初年,汴京一套豪宅就需要至少上万贯,一户普通住宅要价1300贯,到了北宋末年,汴京的豪宅价格翻了好几倍,价格变为数十万贯。宋时两贯为一两,一两银子与现在1000元相当,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一套豪宅要几千万上亿元,而当时一个没有技术的青农民工,每月只能挣900文,还不到一贯钱,纺织女工每月约两贯。

面对天价房,宋人感慨:“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在当时,即使是高官也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遑论贩夫走卒。

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24岁考中进士,官至“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也是副部级,却依然只能租房度日,有一次他写信给好友说: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

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

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

从他写的诗来看,下大雨时他的出租屋还会浸水。

而当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赴京赶考时,在兴国寺一间浴室里蜗居了一年,苏家一门三杰,可是大宋文坛的半壁江山啊。

即使考取功名,苏轼官场沉浮几十年,没能在帝都买一间房。而官运较好的苏辙曾任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书记,也是租房度日。为此,苏辙甚至写过不只一首诗来抱怨。比如,“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苏辙好友乔迁时,他也写诗道:“我年七十无住宅”。

高房价造成居住问题,会引发社会矛盾,庙堂上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宋朝时,房价调控政策主要是限购,同时政府提供廉租房和公屋。 

宋仁宗天圣七年时,政府出台了“限购”政策:“诏现任近臣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置屋”。

这份圣旨对京城官员置业做出规范,限制高官不得购买两套以上住房。

同时,政府在都城与各州都设“店宅务”,就是官办的房地产公司,专门经营公有官地和公屋租赁,给城市中收入不高的人群提供一个基本的住房。

到了宋真宗在位的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汴京店宅务经营了23300间公租屋。而在宋仁宗在位的天圣三年(1025年),京师的公租屋数目增长至26100间。

可见,房地产调控古已有之,且在供需两端的调控手段与今政府的调控如出一辙。

随着北宋政治的日益腐败,金人攻破北宋,靖康之难后北宋南渡,经济文化中心就跟着南移了,经济衰落,汴京人口减少,日趋没落,往日繁华不再,房价应声而落。

此起彼伏,南宋大都杭州则快速崛起。在大运河的加持下,商贸繁荣,杭州成为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不断涌入,一度突破100万,南宋宰相依然只能租房。

3,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八年后,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江山易主。

但元是短命王朝,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就结束了。

朱元璋即位后轻徭薄赋,社会生产逐渐走上正轨。随着在农业上生产工具日臻完善,耕作技术日益进步,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手工业上,工匠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商业也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也随之产生。

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出现了经商热潮,不仅商人和手工业者追求盈利,连农民也得“变谷以为钱,又变钱以为服饰日用之需”。甚至形成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业集团,比如最著名的为徽商、晋商。

商人的活动沟通了南北各地商品经济的流通,也促进了市场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形成了许多都会,如北京、南京、苏州等。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转变,开始变得重利重商,社会风气也不复明初的节俭淳朴,享乐奢侈之风盛行。

这从小说《金瓶梅》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金瓶梅脱胎于《水浒》,但却是详细刻画了明中后期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史料。《金瓶梅》中大量关于房地产交易的描写,展现了明朝后期房产交易和居住的时代特点。原著中有 23 处明确标明价格的房地产交易,其中有 9 回写到了明确价格标明的房屋买卖。

《金瓶梅》开篇就提到,武大通过变卖或典当潘金莲的“钗梳”,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屋居住,而且还带两个小院落,就是在这座宅子上潘金莲撑开窗户不小心把杆子砸西门庆脑袋。

要知道,武大郎卖馒头炊饼,加上潘金莲的一点首饰就能住到两层带院子的小宅,可见当时在县城里买房的难度并不大。

当时房产交易中租房的少,但存在典房,武大郎的房子就是典来的。所谓典卖,就是房主把房子的使用权典给人,收取一定的钱,同时保留回赎权,在约定期限内原价可以赎回,过期不赎的话就视为卖了。

但是,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购买也不贵。西门庆的穷朋友常时节看上一所房子,“门面两间二层,大小四间,只要三十五两银子”。明末,普通工人的月收入略高于 1 两银子,而像纺织工人这类技术工人,一天大概就能挣两钱银子,那么当时的房价大致相当于普通劳动者3年的总收入,换言之房价收入比为3。

根据瑞银报告,在香港,一个熟练服务业从业人员需要工作超过20年才能负担的起市中心附近60平方米的公寓。

而西门庆住的自然是豪宅,明显贵出一大截。在金瓶梅中曾提到乔大户的房子是门面有“门面七间、总共五层的,价值一千二百两。”但这对西门庆这种土豪,还是买得起的,西门庆就阔绰地说“我明日买了对过乔家房”,不过最后他只花了700两。

金瓶梅成书时间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当时大明朝在张居正的主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有人说,明朝本不该亡,偏偏亡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勤勤恳恳,厉行节俭,但无力回天,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大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在仓皇逃往煤山,中途还跑掉了一只鞋,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而亡。

明朝最终还是亡了。

尾声

中国自古重农轻商,以农耕经济为主。土地就是古人的立命之本,古人觉得“故土难离”。近2000年前的《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就有:“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历朝统治者也以各种手段将人口固着于土地之上,令其纳粮当差,永做顺民。

但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从春秋战国到清末,政权更替频繁,烈火烹油,盛极难继,这些都是历史的宿命。每一次摧毁与重建,都是房价的波谷与波峰,就像杜甫青年富贵晚年落魄、北宋汴京的衰落、大明王朝的覆灭……

在古代的乱世里,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在经济萧条百叶凋零的日子里,百姓流离失所,生如蝼蚁,何谈房价? 

而若百姓能生在政治稳定的盛世,实属万幸,但生在盛世,经济繁荣,人口汇聚,也多是居不易,不易居。

此事古难全,杜甫之问现在仍不过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参考资料:

[1]. 古代“楼市”,李开周

[2]. 《金瓶梅》中的消费文化—以房地产交易为例,段素梅

[3]. 从《金瓶梅》看明代后期社会下层生活状态,张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