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沪港通是港股牛市催化剂 港交所检讨扩容

倘交易峰值来临 须管理风险;资金流动 化学反应愈来愈大;沪港通催化牛市 中外资势融合

李小加:沪港通是港股牛市催化剂 港交所检讨扩容
作者:李小加

北水南下带动港股迈二千亿元成交新时代,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台北出席第五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时接受本报专访称,沪港通是港股牛市催化剂,A股股民与国际投资者在港市场碰撞,化学反应将愈来愈大。

长远内地10万亿美元资金有待出海全球配置,香港应转变定位,由为中国融资到助中国投资,在其国际化过程中占据有利战略地位。

倘交易峰值来临 须管理风险

两地市场融合的“化学作用”之一,反映港股成交额上。4月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逾2,000亿元,较2007年高峰还要高,甚至有担心港股系统不胜负荷。成交额突然急增,李小加称:“港交所马上就开会,要做好峰值有5,000亿至6,000亿的系统准备,有没有做到准备,不一定是常态。”

他补充,交易所不是预期成交额会到5,000亿元、6,000亿元,而是希望知道在交易峰值来到时,“那几分钟的时候,我们的结算、交易系统能否处理,风险管理的政策如何。”港交所交易系统的处理容量,非以金额计算,而是以每秒交易宗数计,若交易集中在极短时间来到,数十亿元的交易也可能出现交易延迟。目前该系统每秒可处理3万宗买卖盘。

资金流动 化学反应愈来愈大

“世界上第一大市场是世界市场减去中国,第二大市场就是中国市场,这两大市场终于通过香港、通过沪港通连接起来,如此大规模又如此不同的投资潮流所形成资金流动,未来化学反应会愈来愈大。至于这种反应带来交易量在甚么地方是常态,估值在甚么水平、更接近甚么,没人能预测,但几乎可肯定的是,对两地市场是非常强大良性互动。”李小加说。

沪港通去年11月启动初呈现“北温南冷”格局,直至上月底中证监放宽内地公募基金南下才真正激活港股通交投。4月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逾2,000亿元,为去年日均成交近3倍。

他称,实际由港股通渠道下来的钱有限,关键在于两个原本自成体系市场通过沪港通这座桥打通,带动资金流动,“钱从天上走、从地下走、从沪港通走,来来回回,走出来的钱就大规模了。”

“国际投资者开始认为香港股票哪值那么多,北边的钱来要买,就卖给她。但后来发现市场规则不一样了,又原兵人马还将家里兄弟姐妹都带来了。钱要见钱,不单是物理上多少,更重要的是化学变化。”

李小加称,内地资本市场上面顶着政策之手,下面是成千上万个人投资者“搬着小板凳”炒股,中间机构投资者的力量相对薄弱。当港股的内地资金多起来时,“A股化”担忧渐起,他认为互动的影响是双方面,香港亦为内地市场国际化带来机构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影响。

沪港通催化牛市 中外资势融合

“就像滚滚长江流入东海,长江里的淡水鱼(意指内地投资者)流入碱水(意指海外)里肯定死,碱水鱼(指海外投资者)一定往长江(指内地)里冲也得死,香港位于长江三角洲,淡水见碱水的地带,这是香港的特长,让淡水鱼漫漫流入大海,海鱼慢慢融入内陆,实现两个市场融合。”

沪港通后,深港通正积极筹备中,李称,世界上最后一块没有配置的资产就是中国,中国30万亿美元资产在银行,5万亿美元资产在债市,7万亿美元资产在股市,这个配置的过程将孕育庞大的商业机会,这10万亿美元计的资产配置需要大量的投资产品。

“香港的业务模式过去20年是中国需要资金的人到香港来融资,世界上有钱的人把钱融资给他;今后20年除继续做这个以外,要将中国有钱的人和世界上需要资金发展的人结合,这样的中国资金也能投入世界。”


来源:香港经济日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