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流感疫苗缺口,东阳光药(1558.HK)有望迎来拐点

还记得今年1月的最冷"立春"吗?最冷"立春"的来袭,让香港医疗系统进入高压状态,公立医院如战场一般,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特别宣布特区政府为医管局提供额外5亿港元拨款,同时推出一系列短期措施,纾缓公营医疗系统人手短缺及资源不足。

作者:厚扬

还记得今年1月的最冷"立春"吗?最冷"立春"的来袭,让香港医疗系统进入高压状态,公立医院如战场一般,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特别宣布特区政府为医管局提供额外5亿港元拨款,同时推出一系列短期措施,纾缓公营医疗系统人手短缺及资源不足。北京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文章刷遍朋友圈,治疗流感最有效的奥司他韦也一度传出缺货的消息。这一波紧急救火的行为,至今依旧影响深刻。

近日,前三季度流感疫苗批签发量的数据出来了,2017年同期的1457万支的批签发量,今年只有735万支,下浮了近50%,这么大的缺口,预计流感防控将提前纳入日程,而流感最受益的概念股东阳光药(1558.HK)刚披露三季报公告,在市场这一波调整后,东阳光药是否又可以关注起来呢?

1、

流感概念股一个是疫苗股,一个是抗流感药物股。

近日,中检所披露2018年前三季度的流感疫苗批签发量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共签发了735万支,较2017年同期的1457万支同比下降49.5%,而过往几年的年均批签发量约为3000万支,目前距离3000万支还有很大的缺口,11~12月赶上流感高发期,四季度的流感疫苗预计会扩大批签量。

今年受到一些产量大的药企停产或减少产能的情形出现,才致使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出现大幅的缺口,比如长生生物(ST长生,002680.SZ)因为"狂犬疫苗造假案"时间,使得在风头浪尖的长生生物(002680.SZ)进入停产,长期批签量在前五的北京科兴也同样没有看到批签发流感疫苗,同时六大所中的上海所也同样没有看到批签发流感疫苗的状况。这样大的缺口,预计2018Q4会迎来较大幅的批签发量,但不管如何2265万(3000万-735万)的缺口太大,若疫情爆发,直接受益的将会是抗流感药物。

"流感概念股"首当其冲的就是东阳光药(1558.HK),去年那一波大牛,才让市场开始后知后觉。

走出舞台的东阳光药,在这两年间发生了不少大事。先是和A股东阳光科(600673.SH)完成了重组,东阳光科(600673.SH)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向宜昌东阳光药业购买东阳光药(1558.HK)2.262亿股内资股(占总股本50.04%),总代价32.21亿元。交易完成后,东阳光药将成为东阳光科的控股子公司,间接实现A+H架构。

重组是有对赌协议的,原本在2017年2月份的公告里给出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东阳光药承诺在 2017-2019 三年间各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80 亿元、5.75 亿元、6.52 亿元;而在2017年11月26日,公司再次公告,将盈利对赌改为2018、2019、2020年度,三年间各年度的利润分别不低于5.77亿元、6.53亿元、6.89亿元。补偿条款不变,风险调整系数提高至4%。按之前的补偿条款,2017年已经大幅超出,以2018年中期的数据(净利润6.35亿),2018财年稳稳的已经过了。

上半年亮眼的数据,1月份的流感季贡献不少,一度有新闻报告出2018年1月的可威订单量达到10亿。也正因为成为了A股的控股子公司,所以A股披露季报,港股这边也披露Q3的季报。

然而,三季报的数据却有点差强人意。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7.2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14.47亿元,毛利率83.98%,归母净利润6.8亿元,净利率39.5%;2018Q3单季度营收2.4亿元,毛利率84.6%,归母净利润4795.6万元,净利率20.8%。

今年三季报的数据一出来,冷眼看会有些低于预期,但是必须考虑到2个可观因素,一个是去年7~8月有一波流感高峰,造成去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很高;二来流感有季节性和疫情的波动因素在。公告当日(10月29日)市场先走出来个大跌幅(下跌10.61%),那到底是机会还风险呢?

2、

熟悉东阳光药都知道公司的当家产品是抗流感用药可威(磷酸奥司他韦),按2018H1的数据,公司91.3%的收入都是由可威贡献的(2018H1:可威营收13.53亿元,其中颗粒9.53亿,胶囊4亿)。可威是罗氏(Roche)达菲(磷酸奥司他韦)的仿制药,原研达菲是1999年获得FDA批准,2002年达菲进入中国市场,核心专利在2017年才到期,但因为2005年H5N1全球禽流感全面爆发,各国订单骤增,罗氏应付不来,各个国家已扩充产能,要求行使专利强制许可权,受压下,罗氏放开专利授权,给了上海医药的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维制药及东阳光药机会,目前依然保持三家分天下的状态。可威之所以"一炮而红",因为作为仿制药的它,销量远超过比原研。以2017年样本医院的数据,东阳光药已经占到奥司他韦销量的96.1%,远远超过原研达菲,形成绝对的优势。

可威的成功,公司的销售团队,功不可没。2013年东阳光药开始收回代理,转为自营模式,自建销售团队后配合学术推广,2015年仅有196人的销售团队,到2017年已经扩展到856人,可威的销售额开始质的改变,百万的小品种转身变为十亿级的拳头产品(2012年:900万销售额,2017年:14亿销售额。)

近来刚出炉的《2018年的新版基药目录》,可威(颗粒和胶囊剂型)和尔同舒均被纳入新版基药目录,之前只进了部分省的基药目录,各省间的覆盖率较大,而此次而进行全国覆盖,可威进一步下沉的空间还很大,而公司也已经布局全面建设基层队伍,可威是抗流感类药物,小病可在乡县内解决,所以基层的销售空间是星辰大海。此次基药目录将于2018年11月1日开始施行,业绩的释放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另一个进入基药目录的产品是治疗痛风的尔同舒(苯溴马隆片),治疗痛风可主要降低血液中尿酸浓度,可以从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2个方面来降尿酸,目前市场上苯溴马隆和丙磺舒都可以起到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而后者促进尿酸排泄的方法国内还没用于痛风的治疗中。以2017年PDB的数据来看,外企Excella GmbH和KRRP两家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东阳光药的尔同舒排在国产的第一位,2017年在PDB的占比大概在8.75%左右。

2017年尔同舒全年的销量只有3970万元,同比下降11%,因为尔同舒之前没有自己组建队伍做,二、三级医院覆盖率比较低,公司决定收回代理转自营,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重要的医院还是被竞品替代了,所以整个销量下滑。现在公司全面接手后,尔同舒的增长还是明显的,今年上半年4002万的营收已经超过来了去年全年的营收,销量恢复明显,且此次进入基药目录,作为国产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品种,还有很大下沉空间。

在研管线上胰岛素板块,重组人胰岛素和三代胰岛素门冬和甘精胰岛素都已经进入临床III期的状态,2019~2020年有望陆续获批上市。东阳光药预计最快能上市的是二代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已经报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市场比较早,竞争也比较激烈,竞争者包括外企诺和诺德、礼来、拜耳,内资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等,以2017年的数据,诺和诺德还是占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通过东宝排第二位占到28%左右,礼来位居第三,东阳光药除了有销售团队的优势在,就看东阳光药愿不愿意打这个价格战占领市场,此次医保目录加入了三代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胰岛素市场的放量还有机会。

丙肝在研管线方面,东阳光药自主研发依米他韦(NS5A抑制剂类抗丙肝病毒DAA药物),太景生物(4157.TWO)研发的伏拉瑞韦(NS3/4A抑制剂类抗丙肝病毒DAA药物)也与东阳光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书,这两个1.1类抗丙肝新药联合进行临床开发,组成全口服免干扰素治愈丙肝的药物组合。东阳光药的依米他韦有望成为国产版的索磷布韦(生产药企:吉利德)。

另外,公司还有6个已经在欧洲上市的品种申报国内上市,4种抗生素品种克拉霉素缓释片、克拉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莫西沙星片已经进入优先审评通道,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奥美沙坦酯片和第二代PPI药物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也在审评中。仿制药方面,已经在美国上市的恩他卡朋、奥氮平片、阿奇霉素、非布司他、替格瑞洛、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利伐沙班有望于2019年于国内上市。

为了迎接2019年的管线的大扩展,公司已经在不断扩容销售团队。2018年中期财报里披露,公司的全体销售团队扩张到1480人,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三季报)已经增至2328人。

东阳光药也逐步引入资本,8月14日,公司与黑石基金签订认购协议,以年利率3%发行本金总额4亿美元的CB,到2021年。黑石可按每股38港元的初始价格转换8263万H股,占扩大后股本的15.46%,上下调整价格幅度不超过10港元。有了资金,公司的产品收购范围就不仅仅限制于集团研究院了,产品线的扩展有更大的空间。

3、小结

这一波股市的调整,东阳光药已经回到10.5倍PE(TTM)的位置,今年4季度是否会有流感疫情是个风险因素在,到2019年有胰岛素和仿制药的上市,管线扩容还有进一步的空间,值得长期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