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信达生物将于下周一开始全球路演,基石投资者将认购IPO规模的50-60%

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信达生物计划下周一在香港开始薄记,募资规模将在4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

作者:C叔

来源: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

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信达生物计划下周一在香港开始薄记,募资规模将在4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IPO早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本次募集获得国际长线投资者的大力支持,基石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景林投资、资本集团、淡马锡、惠理基金、涌金资本等,合计认购金额将占本次IPO交易总额的50%-60%。该公司的估值将在20亿美元左右,并将于10月23日前后进行IPO定价。

7年变身医药独角兽

目前信达生物是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生物医药公司,尤其是在目前大热的抗肿瘤药物 PD-1抗体方面,与恒瑞医药、君实生物及百济神州四雄争先。除百济神州因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可能上市进度较慢以外,另外三家均已经上报上市申请。

此前提交的招股书显示,信达生物制药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及招商证券国际。公司去年亏损7.16亿元,按年扩大32%。据申请文件,信达生物制药共完成5轮融资,涉资5.8亿美元(约45亿港元),投资者包括淡马锡、国寿、平安以及财政部、工银瑞信投资的先进制造业等。

融资历史方面,信达生物也倍受明星资本青睐。

2011年10月,信达获得500万美元A轮投资,由斯道资本和F-Prime Capital Partners投资。

2012年6月,获得3000万美元B轮投资,礼来亚洲基金、斯道资本、F-Prime Capital Partners投资。

2015年1月,公司获得1.15亿美元C轮投资,此次融资君联资本、新加坡淡马锡和高瓴资本等新投资人和美国富达、礼来亚洲基金、通和资本等原有投资人共同出资完成。

2016年11月,公司完成2.62亿美元D轮融资,国投创新领投,国寿大健康基金、君联资本、理成资产、中国平安、泰康保险集团等跟投。

2018年4月27日,信达宣布完成1.5亿美元的E轮融资,CapitalGroup Private Markets(CGPM)以9000万美元资金领投了该轮融资。

可见,信达生物在成立的7年时间内,已经凭借超强的产品研发获得了市场和资本认可,跻身医药独角兽行列。

海归博士的质朴情怀

创始人俞德超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俞德超博士从事生物制药创新研究近20年,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安柯瑞和康柏西普)并成功领导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

image.png

很多人知道俞德超“海归”的背景,其实,“海归”背后有一个山里人的质朴情怀。

1964年,俞德超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的一个山村,他从小在山里放牛砍柴,上小学时,教学条件非常简陋,班里有5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到了初高中阶段,有些科目的任课老师还常常缺位。

1982年,俞德超考入浙江农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成为当地第一个大学生。

1993年,他在中国科学院获得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在加州大学博士后站从事药物化学专业研究,随后在美国多家生物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成为业界知名的肿瘤治疗药物专家。在美10余年,俞德超拥有了数十项专利。

2006年,俞德超发明全球首个抗肿瘤病毒类创新药物“安柯瑞”,开创了利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也是这一年,他告别家人,只身回到中国,投身创业。

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一时起意。在美国时,俞德超常听说一些老家的乡亲患上癌症等重疾,有些疾病在美国有药可治,但乡亲们因买不起昂贵的进口药而不得不放弃治疗。这样的状况激起了俞德超心中的涟漪。2006年,他决定回国,研发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五年后,2011年,他创办信达生物,致力于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2013年,他共同发明并领导开发的“康柏西普”在中国上市,改变了中国眼底病致盲患者无药可治的历史,这是我国首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被评为“中国眼科学最大科技突破之一”。

2015年,信达生物先后两次与世界医药巨头美国礼来制药达成产品开发全面战略合作,获得首付及潜在里程碑款等超15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金额最大的国际合作,创造了“中国企业第一次将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等多个“中国第一”。

时至今日,回国创业十二载,俞德超认为,情怀是支持他走到今天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早已融入了信达生物的企业文化。目前,信达生物拥有600多名员工,其中有60多位是海归,俞德超说:“我们的想法大抵相同,虽然在国外生活得都不错,但我们还是想回来为国家做一点事,这应该就是使命和情怀吧。”

多重挑战,任重道远

不可否认的现实情况是,尽管近几年,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迎来了种种利好政策以及迅猛发展,但与国际标准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的生物制药生产能力不到美国的五十分之一,甚至不到韩国的十分之一。在世界十大畅销药物中,有八种是生物制剂,五种是单克隆抗体药物,而中国最畅销的药物仍然主要是化学药物和中药。其中进口药物主导着中国的抗体药物市场,而对于大多数中国患者来说,这些拯救生命的药物往往是难以负担的,又或者是根本买不到。

信达生物以生产高度复杂且患者能负担得起的生物医药产品为目标。自2011创立以来,该公司已经建立起了一条包括17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其中4个处在III期临床(包含一个提交上市申请),承担国家科技项目7项,其中5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个品种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

目前已在中国获得优先审查的PD-1抑制剂Sintilimab(IBI308,信迪利单抗)是该公司的明星产品。从信达的招股书里,能够看到该公司对信迪利单抗充满强烈自信。由于其与PD-1受体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长时间的结合,作用更强,同时副作用似乎又少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信达认为信迪利单抗 “有望成为全球同类中最佳的PD-1”。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在研厂家众多(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丽珠单抗、康宁杰瑞/思路迪、复宏汉霖、迈博斯等多家企业),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信达生物和俞德超本人也同时面临大考。长远看来,在高效产品链的建设上,目前信达生物拥有17个品种,“如何更快地实现后期开发,形成连续上市的产品梯队,对于信达生物的业务发展是最重要的。”俞德超说:“ 公司商业化后,对人才搭建、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 ”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