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增速大幅放缓的原因到底在哪?

众所周知,存款是商业银行立行之本,没有了存款商业银行便沦落为“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的角色。因而存款增速放缓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不和谐音符”,也释放了不祥信号。

作者:莫开伟

来源:新浪财经

近日,央行出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3%,创40年来最低。与存款增速的整体下滑相比,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严重。从2008年到2018年,短短10年间,居民部门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左右(9月17日《经济日报》)。

众所周知,存款是商业银行立行之本,没有了存款商业银行便沦落为“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的角色。因而存款增速放缓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不和谐音符”,也释放了不祥信号。因此,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放缓应引起各种部门的重视,对其原因进入深入细致的探究,然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抑制商业银行存款平整的继续放缓。

据分析,商业银行存款增速放缓主要缘于四方面原因:

其一,银行存款下降和存款搬家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将是未来银行存款增长的一种新常态, 因为互联网等新兴金融组织的出现,对银行金融机构传统储蓄理念及存款习惯等都产生了较大冲击,极大地分流了居民手头的资金。尤其,近年投资理财产品多元化,理财产品不断创新,也对居民手头的资金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大量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理财产品,产生存款搬家现象。

而且,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将大量居民的投资和剩余的财富吸引到了楼市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居民储蓄存款,这也是居民储蓄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在城镇化推进背景下,家庭收入中投向房产的比例大大超过存款配置。2016年和2017年,居民贷款增量连续超过存款增量,开始由资金供给方转变为资金需求方。尤其,随着货币政策趋紧、金融监管趋严,受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政策影响,商业银行表外转表内、非标转标不断加快,表内信贷占比进一步上升,负债端压力逐步显现,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压力加大,这是这个经济时代变化所带来的必然产物。

其二,我国银行机构长期实行的负利率政策已让民众深深感触到存入银行的资金在不断缩水,随着投资理财渠道增多和投资理财意识觉醒,民众已心生“奋起反抗”之意,决心将存入银行的存款加入到能够确保自身财富保值增值的投资领域。据相关资料,近20年来,我国房价翻了好几番,各种大宗商品的物价水平也涨了若干倍。比如北京的房价1998年刚房改时二环以内的房子不过每平米2000元左右,而到了现在二环以内每平米10多万元,幅度增幅达到50倍之高。

尤其我国的M2总量从1998年的104498.5亿元增长到2017年底的167.68万亿元,再到2018年7月增加到177.62万亿元,M2翻了近17倍,可见通货膨胀之高;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增长幅度以一年期为例,1998年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78%,而2017年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依然只有1.5%,这与M2增长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存款利率不仅没有提高,反面下降了,这与实际物价水平上涨指数严重不符,导致民众到银行存款严重贬值。

银行这样低利率的存款,根本无法赶上物价上涨指数,老百姓存款越多,财富缩水越大,银行存款实质上是对民众财富的无情剥夺。在这样一种负利率政策背景下,又怎能让银行存款对民众产生吸引力呢?现在银行之所以还有这么多的存款总量,主要是一些民众为了防止养老、生病、买房和上学而不得不储备的,其实老百姓也打心眼里不想到银行存款。

其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去产能化,淘汰僵尸企业及金融去杠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存款的增长。截止2018年4月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较大,已逾250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26.16万亿元。显然,目前我国银行业杠杆率较高,需要有一个降信用、降杠杆的过程,存款增幅下降和存款搬家有助于银行加快经营战略转型,不再迷恋高扩张经营行为,催促银行加速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将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并不提高信贷资产运行质量,把提高信贷资金经营效益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这样降杠杆的结果也对商业银行经营扩张尤其是派生存款的增长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冲击。

其四,随着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有效推动了居民消费意识的变化,促使了民众新的消费理念的形成,使民众对消费升级与超前消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用于消费支出尤其是高档消费支出的资金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居民的储蓄存款。

而银行存款增速放缓,则意味着银行经营将潜藏着较大的风险。从当前看,将带来三大负面影响:

首先, 有可能降低整个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导致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规模的萎缩和利润下滑,引发多种不利经营后果,最终会诱发金融风险。因为存款尤其是住户存款下滑,使组织资金变得越来越困难,会迫使银行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缩经营规模,压缩信贷增长计划和其他中间业务经营规模,使银行金融机构利润呈大幅下降趋势,进而影响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各种风险损失准备及拨备覆盖等应对经营风险提取能力的提高,加大金融风险发生的危险。

其次,有可能抬升整个社会资金的融资成本,进而将这种成本传导给实体经济,会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进一步加剧。因为我国长期来实行的是负利率政策,住户存款也一直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低成本资金,今天或往后呈下降趋势,则会进一步加剧银行金融机构组织资金的难度,使银行可用于信贷投放的资金下降,因此会使实体经济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行为变得更加不顺畅。 而且还有可能引发商业银行之间新的揽存大战,对存款秩序会产生较大的破坏力,也会促使中小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投放到高利、高风险项目上,加大潜在金融风险;还有可能为转嫁上浮存款利率成本而提高贷款利率或中间业务收费,加大实体经济或贷款人的负担。

基于存款增长难的困局,银行机构应根据存款增长变化的实际,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在存款理念、存款模式、存款产品、存款经营策略等方面应跳出旧有的思维定势,大胆拓展存款增长之路,推出各种有利于存款增长的政策建议和政策措施,以更加有激励效力的存款经营机制稳定原有客户、吸引广大新客户,使银行存款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状态,防止存款增速的进一步下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