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视频”、资本的体统以及道德情操论

一转眼,又到了一年中“金九银十”的季节。但是,今年的金九银十,市场的成色差了好多,可能连个青铜都算不上。二级狗们都很郁闷,可是郁闷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也就因为是大市整体不好而变得心安理得了,于是人人变成了香客,佛系持股,清心寡欲

导言

一转眼,又到了一年中“金九银十”的季节。但是,今年的金九银十,市场的成色差了好多,可能连个青铜都算不上。二级狗们都很郁闷,可是郁闷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也就因为是大市整体不好而变得心安理得了,于是人人变成了香客,佛系持股,清心寡欲,吃斋念经,市场整体也就变得更加清淡而沉闷了。

( A股一年来的走势)

可是香客也是有底线和诉求的——如果发现自己供奉的僧侣们混乱纲常,胡作非为,这些虔诚的香客们会觉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变得很愤怒。这不,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分析师饭局,直接引发了一场证券行业地震,也让一众佛系状态的二级狗们躁动起来。

这种心情大概便是晚唐杜牧当时的心情,放在当下的情景,有诗曰:

烟笼财富月笼纱,夜往饭局进酒家。

商女不知A股恨,觥筹交错做探花。

我们无意刻薄,也怕被骂成“都在混江湖,装什么高尚”。但是,眼下这个市场,让人积攒了很多愤懑。我曾在《市场深处的忧虑:游戏与玩家的变迁》一文中,表达了对当下市场玩家“社会我龙哥”化的担忧,没曾想这么快又来这么一个艳俗的场景来佐证这个担忧的正确。所以,这篇文章想要从“资本的体统”这个可能让人喷饭的命题来探讨一下新财富拉票的正确姿势到底是什么,以及发出A股玩家的更新迭代刻不容缓这个呼吁。这是一个黑色幽默文,权当搞笑。引起不适,已为所料。


赢家通吃的“拉票大战”:名利场中 “戾气”的由来

据说,新财富评选由《新财富》杂志于2003年创办,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作为中国本土第一份市场化分析师评选,新财富旨在评选出中国资本市场最出色的分析师。上榜“新财富”,意味着名利双收。据传,如果能够进入新财富前三(或前五),收入至少百万级,时下经常见诸媒体的顶级券商分析师的收入更是达到上千万。

这就不难理解大家这么有动力要上榜了,状元探花的含金量都比较高,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竞赛。这个评比,应该与研究能力和研究业绩挂钩,是一个客观意义上的工作总结而已。但是,这个评比却搞成了券商的拉票秀和表演场,投票要看“和谁关系好”“对谁最有益”,而不是谁研究做得好,做得深。

比如曾经有美女分析师的拉票照传遍网络,搞得满圈风雨。而且,主办方明确要求参评各方须“凭借真实实力公平竞争,不得进行与证券研究工作无关的拜票、催票等不恰当拉票行为” 。如有违反“评选公约”相关规定的行为,可举报。举报经查属实,被举报的券商/分析师/销售服务经理、投票人/机构将视情节严重性取消1-3年、或永久参评/投票资格。

随后,拉票现象就收敛了许多,不见了内衣泳装秀、豪华游艇酒会,连旅游吃饭也屡屡被曝光,整个行业都风声鹤唳。于是,拉票变成了拜票。本来,分析师们在资本圈里算是知识阶层,应该守卫着“熙来攘往”、“蝇营狗苟“的最后一道防线。可是,拉票和拜票,让这些”知识分子“们不能免俗了,像大学里评教授一样,需要自己罗列过去一阶段成绩单以及工作的艰辛,当然,也少不了像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一样偶尔抖一下文字机灵。

这些,就像社会我龙哥一样,都代表了一种江湖做派和打法。在赢家通吃的竞赛激励下,参赛者就会不断突破底线,就像我们在酒局照片和视频中看到的那样。这就好比那些点击率很高的视频直播,让人瞠目结舌,没有底线,最终会带出来一种社会戾气,浅薄而且无知。


资本的体统:如何喝酒以及为什么不要向女士劝酒

我们好多人都看过《华尔街》系列电影,尤其是迪卡普里奥演的《华尔街之狼》,把华尔街金融人士糜烂腐朽的生活揭露了出来。还有一本书叫做《高盛小道消息》,以及记录当时几个英国人控制libor的书《The spider network》,都或多或少地触及到了金融圈的腐败。尤其是《高盛小道消息》,讲的国际投行人士在香港的故事,看后一定会让很多人辣眼到觉得自己没混进香港的主流金融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电影和书籍的教唆,让我们这些资本分析师们也跟着学坏了。

改革开放40年了,日子过的好了一些,很多人吃喝就上了档次,尤其是我们可以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晒自己的酒局,那种肥圆而又精致的高脚酒杯,透视出并折射着作为人生赢家的自得和满足。

但是,即使如此,你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土气。红酒可以是精致的,但是红酒如果配上湘菜、川菜这样的中餐,加上就餐人士那种似显个性但又土味十足的衣着,就愈发显得杯盘狼藉。不信各位可以回看自己的朋友圈,看看是不是这样。

华尔街的那些人,尽管被好莱坞描绘成糜烂而奢侈,但是他们的酒局看起来却非常入眼,酒水、菜品以及衣着都会让人觉得靠谱,从而他们的糜烂腐朽的游戏似乎更具有观赏性。希望这个评价不会被骂成美分或者崇洋媚外。

所以,既然喝红酒,就要像《红楼梦》里妙玉关于饮茶的讲法那样,不要“牛饮”,如果你实在要彰显豪情,还是国产白酒比较合适,与中餐也比较搭配,否则就成了不中不洋:说土吧却是一桌挺贵的,说洋吧却又觉得差点意思。

更关键的一点是,有很多成功人士喜欢在饭桌上劝酒,尤其是向女士劝酒,说是一种酒文化。近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酒后事件,说明了酒后多么误事。饮酒本来是一件乐事,乐事就应该是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而不是被动接受;如果使尽了伎俩劝女士喝酒,那么这个人不是有目的就是坏。这不是什么酒文化,这是酒糟文化。


道德情操论:如何才算得体的“资本人士”

这一代“资本人士”(这个称谓非常肉麻)大都经历过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洗礼,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斯密还写过《道德情操论》。学《国富论》比较到位的人会说出“人通过利己而利他“这种比较高雅的逻辑。但是,部分人都从中悟到的是人都是自利的,于是乎思想解放了,忘记了道德情操这一码事。

从救赎的角度讲,我们对涉事女主角是同情的,她的教育背景和个人形象本来可以让她体面地工作。她面对的,都是比他年长、权力比她大的上级或者客户,而且自己也少不经事,为了业绩会触及底线。从事情属性的角度讲,当事券商的对涉事员工的处理是对的。一个分析师的表现,应该是他的分析报告水平和洞察力,而不是在酒桌上曲意逢迎,左右逢源。从这个角度上说,那些权力大、资源多的家伙,是在运用一种隐形霸凌手段,胁迫别人以图私欲。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会把年轻人的认识代入误区,认为工作就应该是那样,就应该“同流合污”。就像社会我龙哥年纪轻轻就迷信满身刺青一样,职场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士也同样可能在“精神和心理上满是过时而落后的刺青”,却以为自己老练而成熟。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那个爆出视频的人对行业乃至社会是有积极贡献的,至少告诫了年轻人要注意底线,不要被误导。有意思的是,好多人对爆料者嗤之以鼻,言称私人聚会偷拍非常不地道,情景堪比当时知名主持人事件。这里面有比较深入的逻辑需要厘清一下。

首先,从宏观讲,社会需要也客观存在着纠错机制,而这种饭局是需要纠错的,如果没有人披露,恐怕会继续错下去,市场仍然说这些低水平玩家在操弄;从微观讲,即使是私人聚会,举止行为也得有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地之分。

什么叫公共领域,什么叫私人领地?三人为众,超过三个人的场合,就是公共领域了,言行举止就要注意了,否则,你就是把应该在私人领地的行为放在了公共领域,就可能侵入别人的私人领地了,别人是有权提出反对意见或者是采取偷拍这种措施的。道理非常简单,你可以恩爱,但未见得在别人面前秀,尤其不要在“单身狗”面前秀,不要做“厉害了,我的爱”这种事情。这个分析可能刻薄了,所谓水至清无鱼,人至察到没朋友(但我还是喜欢交朋友的)。这不是对朋友的苛刻,这叫做得体,或者是文明。

作为国内第一高校的毕业生,基本的得体都没做到,除了为年轻人惋惜,我们还要深深地质疑高校到底教给了他们什么。当然,如果是她主观自愿的,那么这些分析显然成立。


一点题外话:深刻的肤浅与肤浅的深刻

清朝有个大学问家叫戴震好像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句话恐怕会有很多资本人士认同,朋友圈里经常见到洞见和好文,但是他们在操作的时候就另一回事,就是马云讲的“晚上脑袋里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所以,最好不要用朋友圈来判断一个人。

我们就是要在典型社会和经济事件中,寻找到本质的、大众们忽略的东西来剖析,所以,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分析式“偷拍者”,偷拍的是隐蔽而又昭然若揭的精神和社会心理层面的东西。

这个事件的饭局特别典型,在年龄梯度上符合“传帮带“的感觉。这样的传帮带,可能就是大家不喜欢的染缸机制,怎么可能做出一个好市场出来?这种染缸机制,会有两个表现。我想做这么一个总结,一个是肤浅的深刻,一个是深刻的肤浅。

什么叫肤浅的深刻?就是把自以为对的东西传帮带给别人,就像本文一样,也不免流于肤浅的深刻。如果用自己的权力和资源以及暂时的所谓成功,去教导别人,就有一种肤浅的深刻。如果这个场景变成了胁迫甚至软性而隐蔽的霸凌,这种深刻就会更加肤浅。酒局上,那些年长的分析师们,就是肤浅的深刻,他们无论怎么解释都是肤浅的深刻。他们以老玩家自居,对新玩家“循循善诱“,最终结果是把市场玩坏了。

什么叫深刻的肤浅?就是轻易接受自己以为是对的东西,并且貌似是受过教育且科班出身的。他们自信甚至自我,但却同时又随波逐流,他们不仅固化了老朽的套路,甚至为老朽的套路附上了光鲜的外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已经有了老玩家给纹上的刺青,与社会我龙哥的认知结构和水平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把斯文和得体的东西抛诸脑后,甚至想重新定义得体。就像他们写出来的拜票信一样,那种充满脂粉气的词汇和行为风格都是深刻的肤浅。酒局上那个年轻分析师,就是深刻的肤浅。他们以市场新锐自封,新潮而开放,窥测并准备随时攫取老玩家的权力和资源,最终是固化了这个惨淡的市场趋势。

一度,朋友圈里经常有拉票行为,有给自己孩子拉票的,有给朋友孩子拉票的,还有给各种评比拉票的。这时候往往是心里五味杂陈:投票吧,觉得是造假、不对;不投吧,又辜负了朋友圈的信任。索性,投了以后就不再看他的朋友圈了。所以,公道自在人心,好的事物不需要拉票,向市场拉票相当于拉黑自己,新财富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