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泰尔:认知未来是投资人的谋生之道

现在人人都在谈“趋势”。但人们听到的每一个趋势可能都是被过度看重了,比如SaaS、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如果你要创业,你最好逆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离这些时髦词语越远越好。

来源:价值投资之道

现在人人都在谈“趋势”。但人们听到的每一个趋势可能都是被过度看重了,比如SaaS、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如果你要创业,你最好逆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离这些时髦词语越远越好。

因为这些很热门的词其实是在虚张声势。而且,“时髦”往往意味着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了。相反,一些独一无二的事情被低估了,有一些非常好的业务没有人做,有一些非常好的投资没有人投。

主动思考未来

1、时髦往往意味着不特别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没有什么未来是可以确定的。你必须主动思考未来——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别人,并不是一件好事。

科技和商业史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只有一次。下一个比尔·盖茨将不会研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将不会创造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建立社交网络。

如果还有人在亦步亦趋地模仿这些人,那一定有点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有“羊群心态”,这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如果一大波群众可以各自独立地做出判断,会是相当不错的。但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判断不是独立地进行,人们总是望向他人。

当人们像羊群一样都去追逐某样东西的时候,就产生了“溢价效应”。

现在人人都在谈“趋势”。但人们听到的每一个趋势可能都是被过度看重了,比如SaaS、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如果你要创业,你最好逆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离这些时髦词语越远越好。

因为这些很热门的词其实是在虚张声势。而且,“时髦”往往意味着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了。相反,一些独一无二的事情被低估了,有一些非常好的业务没有人做,有一些非常好的投资没有人投。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时面对着羊群效应所产生的溢价困境。因此创业者必须努力打破其中的困境,来为自己与群体带来全新的价值。

2、独立思考不是模仿,而是特立独行

人们需要的不是模仿,而是特立独行。

比如,在他对创新的态度上:创新不是要想方设法寻找成功的固定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是不存在的。

创新创业的一大挑战,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找到别人还没有发现甚至没有想到过的一些领域进行创业。

只要创业,就会面对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餐饮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在餐饮业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那些非常成功的大公司,都是在一些垄断领域,他们采取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做法。比如谷歌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垄断地位,在2002年和雅虎进行竞争,但是后来它在美国和欧洲成为了搜索引擎方面的垄断型公司。

在谷歌,可能只有5-10个人真正了解公司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而且他们是不会到处跟别人讨论这一点的。垄断型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商业模式是不为外人所知的。

如何破除这种所有人在一个领域竞争的模式,去寻找一些新的领域?彼得·泰尔认为,模仿别人是没有办法很好地突破和创新的,因为总是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自主的思考。 

在硅谷,非常多有才华的创业家总是和别人在同样的领域竞争,总是思考别人对他的期待是什么,而没有很好地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想问题。

最后大家的结果是总在做同样的错误的事情,而没有办法进行创新。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模仿性的,只有很少的公司进行过大的创新。那些特别有价值的公司,大部分都是能够做出大的突破的公司。

不断自我超越

1、跳出思维惯性

彼得·泰尔有一种强大的思考模式,助其实现自我超越——这是建立在反思和形式逻辑基础上的。

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由于实践对思想的反哺,使得他的超越具有更大的现实力量和灯塔效应。

“自我超越”的方法论在于:跳出目前的逻辑框架,在一个升级的极大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对世界进行重新梳理、再建;

以缜密的形式逻辑重新架构,而获得一个更高维度的俯视视角,并发展出拯救策略;

在不断升级、重组过程中,跳出思维惯性,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比如,我们常常以为竞争才是商业的本质,甚至为了打败对手,将所有精力放在竞争上,但是如果无法迅速取得胜利的竞争,只会导致价值的消耗,而不是创造价值。

因此彼得对于竞争的态度是:无法打败对手,就联合起来。当初彼得·泰尔联合埃隆·马斯克创造了Paypal。

2、跳出思维惯性,该怎么看垄断?

如何做到垄断?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占据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按照彼得·泰尔认为:垄断的第一步,不是急于占据巨大的市场,而应当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中占据一个大的份额。

每个初创企业都从小起步,每个垄断企业都需要统治市场,所以要成为好的初创企业,需要一开始就垄断一个小的市场。

像PayPal就是如此,他们一开始只针对eBay网站上的两万个小商铺,确定这样的目标客户群,他们的市场份额在5到6个月里从0增长到40%。

一旦垄断了利基市场,就应该逐步扩张到相关且更广阔的市场。贝佐斯创立亚马逊是为了垄断在线零售,但刻意从卖书开始。扫荡市场要方法得当,逐步扩张需要严守纪律,扩张前一定要先垄断特定的市场。

开创创新性垄断企业的路径是:先在利基市场取得垄断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础上扩展到临近市场,一步一步扩大垄断,不要找原有产业的麻烦,不要像Napster那样试图去毁灭原有产业,因为这样会带来麻烦,当扩张到临近产业的时候也要遵守这个原则。

3、任何其他人已相信的东西中,没有什么价值可被创造

硅谷顶级投资人本•霍洛维茨也说过,每个人想听的是:他们已经相信是“真实或者正确”的东西;他们最不想听到的是:与他们认知系统相违背的独到观点。

但所有任何其他人已相信的东西中,实际上都没有任何价值可以被创造,商界中一切皆是如此。

彼得·泰尔认为,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基于某一个秘密建立起来的,每个公司背后都有一个所谓的“近在眼前,但是没有人认识到的秘密。”

Facebook的秘密是:在2005年、2006年能用什么办法把学校里面的年轻学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公司。后来了Facebook走出了哈佛,走到美国全社会,现在成为连接全世界所有人(除了中国以外)的巨大的社会网络。

Airbnb也是这样的:以前我们去旅游只能住酒店,要么经济型,要么豪华型,Airbnb出现以后,你有可能住到一个成熟的社区,从社区里感受当地的文化。

这些空置的房子如果能够租出去,就可以给房主创造很好的收益,对游客来说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这就是他们在大家没有认识到的事情中发现的秘密。

战略是成功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真正铸就成功企业的除了技术、人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谷歌雇佣了三、四万人,但过去10-15年以来,很少有从谷歌出来的人能创业成功,我们也很少投资从谷歌出来的创业者。

谷歌员工可以享受免费按摩服务,免费寿司,谷歌招聘的人才无疑是最聪明的,要通过高要求的IQ测试,但关键是不懂企业战略,他们创业也没有去关注企业战略,所以即便是绝顶聪明的人也没有创业成功,因为他们缺少了很核心的东西。

那么如何建立垄断?先关注小市场,然后实现规模化,不要一开始就盯上大市场。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创业要追寻大市场。大公司去寻找大市场是对的,但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先要找小市场,先占据小市场,关键是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

1999年,彼得·泰尔创办了PayPal,当时支付市场巨大,要做出一个比其他产品更好的产品并不容易,比如eBay上的竞拍,上面有成千上万的小型销售商,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支付方式,我们就专注这个市场,三个月内我们的市场份额从0上升至40%。所以先专注小市场,然后再实现规模化,不要一开始就盯上大市场。

Facebook最初的市场也只是12000名哈佛大学生,大部分投入者都因市场太小而不感兴趣,认为不可能做成,但10天之内Facebook的市场份额从0上升至60%,然后不断向其他学校扩张。

在美国,其中一个遭受惨败的技术是清洁能源技术。那么是哪里出错了?我在书中有提及七个因素,其中一点是他们错误地理解了市场。

2005年到2008年期间,如果你和那些做清洁能源的企业交流,他们会说这是一个万亿美元的市场。但关键是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你占据的了多大的市场份额,否则竞争如此激烈,你像是海洋里的小鱼,很难活下去。

1、那么创新式垄断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首先,要实现突破,最重要的是你的专有技术不是比别人好一点点,而是得大大胜出,如亚马逊网上售书,超越任何书店铺货量的10倍以上;

第二,网络效应。他的特点是越多人用越有用,比如Facebook。要实现网络效应,即使在网络很小时,你的产品对种子用户要有价值。

第三,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也是一种类型的垄断,随着你的规模越来越大,你的产品可以更便宜,你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规模经济的优势。

第四,品牌优势。如果这个品牌在人们印象中觉得好,他们愿意为这个品牌付费,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之间的竞争。他们都是含糖的饮料,它们的原料都非常廉价,但这两家公司都赚取大量的利润。

2、认知未来,才有可能提前找到趋势

在人生的现阶段,你们面临的限制、禁忌和恐惧是人生中最少的阶段。所以彼得·泰尔建议不要浪费自己的无知无畏,要勇敢地走出去,做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和从没想过的事。

很多人总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事物快速更迭的时代,但众所周知,这种陈词滥调目前正到达一个拐点:创新已经日趋停滞。

如今,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变得更快,智能手机也是一种比较新的东西了。而另一方面,飞机的速度变慢了,火车故障频发,房价难以企及,居民收入止步不前。

彼得·泰尔认为应该坚决抵制假定历史已经结束的诱惑。当然,如果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无力做成任何不熟悉的事情,我们将不会犯错,但这种正确仅存在于一种自我应验的方式中,这只会是我们自己的错。

熟悉的轨迹和传统就像老生常谈——它们无处不在,有时是合理的,但通常除了不断重复以外没什么道理。

彼得·泰尔属于那种典型的擅长“长远思考”的人,他们常常更清楚地看到未来,他不用去试错,只需要的只是认真思考,而后想出来的东西就是趋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