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倒计时,“Food+超级平台”重新定义美团

9月6日,美团点评在香港进行IPO挂牌前的最后一场发布会。马上进入高光时刻的王兴借此机会,正式向香港和全球投资人重新定义了这家成立8年的中国独角兽公司。

作者:Mr.FLY

来源:字头社

9月6日,美团点评在香港进行IPO挂牌前的最后一场发布会。马上进入高光时刻的王兴借此机会,正式向香港和全球投资人重新定义了这家成立8年的中国独角兽公司。

“我们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一方面我们做的是最古老的业务,满足大家最基本需求,另外最新科技,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帮助大家吃得更好。”从团购,到外卖,再到酒店旅游、网约车、共享单车,一度让外界无法准确定义美团,这也是王兴经常被人问起的问题。现在,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将这家即将成为公众公司的品牌推向全球。

但在我们看来,整场发布会是美团对“Food+超级平台”战略的一次明确,是一种基于行业格局维度的对标性定义,又是一种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的自我定义。前者,在国内电商、社交、搜索、出行、内容、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各自出现巨头的互联网格局中,美团在餐饮(Food)领域一骑绝尘,在不同赛道与其它领航者并驾齐驱;后者,基于Food这个核心业务,融合创新技术,延伸出一个覆盖吃喝玩乐的生活服务全品类的超级平台,由此,以Food为核心的吃喝玩乐服务与技术形成美团这家超级平台的一体两面,一面满足基本需求,另一面更好的满足需求。

相比此前外界对美团的印象,此次发布会上,包括王兴在内的高管一些阐述释放出一种新的信号,比如聚焦“Food+超级平台”战略,对于非主营业务则会更加看中投入产出比,而把资源向与“Food”相关的产业倾斜。

上市,对于美团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

夯实“吃”的基础

从发布会的情况来看,美团和王兴依然保持着清醒。2010年,从“Food”开始,期间经历了多种业态的布局,一度被外界质疑多线作战;现在,在挂牌前夕,美团从Food这个原点重新定义美团,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我们可以看看国内的其它生态型互联网平台,阿里无论打造多少概念,其基础依然是电商业务,腾讯几乎所有成功的创新业务也是建立在社交(流量)的基础上,百度尽管转型人工智能,但依然无法脱离搜索。基础业务是自然生态形成的“地基”,而美团的地基就是“Food”这个比其它领域更加高频、刚需的品类。

民以食为天,一周可以不上网,可以不买衣服,但是绝不可能不吃饭。美团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个高频的大规模行业,去年一年,仅餐厅市场就有4万亿,整个关于吃的消费更是高达8.7万亿,由此美团建立起一个国内最大的关于吃的互联网平台。

如果归纳一下,美团点评围绕“Food”始终在解决两个问题——吃什么和怎么吃。因此,我们看到早期的团购到店,以及大众点评的评价,目前已经累计46亿用户的评价。线下BD可提供优惠的餐厅,线上提供决策参考,解决消费者吃什么的问题。并且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深入餐饮供应链,为商家提供高品质的食材,在源头上保食客吃到安全放心的“Food,由此也形成一块相对独立的业务模块。

解决吃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场景下,消费者怎么吃的问题。因此,在到店之后,美团外卖登场,足不出户也可以吃;再往后,发掘部分用户还可能有自己买菜做饭吃的需求,也就有了美团线下零售店——小象生鲜,并且同样可以实现到店消费和送货上门。

而为了能够实现多样的吃法,美团建立起庞大的运输网络,比如外卖,去年四季度日均活跃骑手达到53.1万,而推出网约车和收购共享单车,解决到店的出现需求。因此,此前看似眼花缭乱的业务,本质上依然是为“吃”服务。

其实梳理美团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其一直在解决和完善这两大问题,效果如何,数据不会撒谎。2017年,美团平台上活跃商家数达440万家,覆盖了内地超过2800个市县,从小吃到大餐,应有尽有;超过3亿用户通过到店、外卖、生鲜等方式在美团进行了“吃”。由此实现全年超过 58 亿笔交易,交易金额达人民币 3570 亿元,其中“吃”便是主力。

这一的业绩也助推美团在“吃”的领域力压对手,2018年Q1,美团外卖市场份额扩大至54%,超饿了么与百度外卖之和,整个上半年份额再次提升至59%,以绝对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外卖商家资源之争已出胜负,美团外卖商家资源优势遥遥领先。而2018年春节过后,骑手规模再回增长通道,美团外卖骑手资源增速远超饿了么,差距再次拉大。

内生性生态构建

发布会上,王兴提到了一个数据,美团酒店的用户80%由吃的用户转化而来。而这个数据背后,正凸显了夯实与吃相关的业务基础后,美团有一种内生性的延伸生长能力,也就是围绕吃拓展其它相关服务边界。

因此,我们看到几年前,美团大力推动包括酒店旅游业务在内的整个休闲娱乐,当时还有很多质疑,现在来看恰恰是忽略了背后的需求内生性逻辑。生活场景下,吃饭的场景可能在家,也可能在酒店及周围,吃饭前后,同样存在休闲娱乐的需求,比如KTV。美团正是抓住了这些看似细微而又高度关联的需求,开始走向一个生态型平台。

以酒店预订为例,2018年二季度,美团酒店在线酒店预订订单量近七千万,排名第一;在线酒店总间夜量超携程系之和;今年5月,美团酒店与携程11,5%的重合用户中,6月42.4%的用户只用美团酒店。这一组数据证明美团的生态发展路径也踏准了节奏。

大众——刚需——高频——关联,四个关键词的层层深入,促使美团形成一个以吃为核心的全品类生活服务平台。并且各业务之间也并非相互割裂,反而在获客成本方面取得巨大优势。

在用户端,满足其关联的多元需求,而在平台端,多物种的生态运营也实现了交叉营销,相互拉动。比如在酒店业务中,可以根据场景需求提供餐饮推荐服务,在旅行中提供出行服务。以此方式,大大提升了用户在美团平台上的停留时间,提高粘性,另一方面,在流量高企的当下,这种多触点、强流动的的模式大幅降低成本。

来看一组数据: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的绝对数值自2015 年的人民币 71 亿元增至2016 年的人民币 83 亿元并于 2017 年进一步增至人民币109 亿元,但其占我们总收入的百分比自 2015 年的 177.7% 降至 2016 年的64.2% 并于 2017 年进一步降至 32.2%。

生态型平台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在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模效益明显。

超级平台关键一步:技术平台

要想成为一个超级平台,不仅是解决用户吃喝玩乐什么和如何吃喝玩乐的问题,还要将吃喝玩乐的体验做到极致,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技术。

在发布会上,王兴也明确了这一战略:建立一个技术平台,来支撑吃喝玩乐多个品类,即一个平台多个品类,各品类之间可以互相拉动,互相交叉营销。这是“”Food+超级平台“”的核心要义。

如此多元的业务,如此庞大的用户商家数量,如此绵长的服务链条,纵横交错,如何调度资源,保证这张网中的每个参与者享受到良好的体验,是美团当下和未来的方向。同时,在商业模式上,支撑业务的技术也将自我进化,形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平台,可以看看亚马逊从电商到云计算的发展之路。

毫无疑问,美团的技术积累和平台的形成依然起源于其核心业务“Food”。以外卖为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美团实现精准调度,将平均配送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背后甚至要求对骑手的骑行路线都要做出精准规划,要知道,这套系统每天要为超过50多万的骑手计算时间和路线。也正因此,一方面让用户获得更加的用餐体验,另一方面提升整个运营效率。在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领域,美团开发出天眼系统,为商家建立电子档案,实时跟踪。

而这类技术的创新研发,也并非孤立,而是具备极强的可复制下,比如在外卖领域的技术同样适用于小象生鲜的送货上门服务,在 30-60 分钟内将生鲜食品送达周边 3-5 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手中。

当然,所谓平台,技术就不仅仅用于自身,美团已经推动整个技术向产业链上下游输出。比如面向商家,为其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精准在线营销工具、高效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基于云计算的企业资源规划 (ERP) 系统、一体化支付系统、以及供应链和金融解决方案。以此提升商家效率,降低成本,将更多资源和精力转向为消费者服务。

因此,在“吃”这个核心业务方面,美团通过业务布局和技术创新,已经渗透进整个链条的每个环节,不仅做大而且做深。同理,作为开放平台,这些技术也正在向整个吃喝玩乐全品类业务延伸,日行30里,最终构建起一个“Food+超级平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