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在即的美团,具备哪些硬实力?

2010年3月4日成立,2018年6月25日递交IPO招股书,2018年8月23日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而今,美团点评在王兴的带领下,即将于9月20日完成赴港敲钟的壮举。

来源:凡夫俗子话财经

2010年3月4日成立,2018年6月25日递交IPO招股书,2018年8月23日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而今,美团点评在王兴的带领下,即将于9月20日完成赴港敲钟的壮举。有消息称,美团点评已敲定IPO定价区间为3575亿~4290亿港币(约合455亿美元~547亿美元),每股定价区间为60港币~72港币。

经历了“千团大战”的洗礼,熬过了数次“危急时刻”,而今的美团点评,早已超越了昔日单纯的外卖业务,围绕着吃喝玩乐的消费场景打造自身商业生态,形成了集餐饮、酒店、旅行、出行、大零售为一体的多元化业务板块。从其披露的数据看,最近12个月(截至2018年4月30日),人民币交易金额达4110亿元,拥有3.4亿年度交易用户数,交易笔数69亿,年度活跃商家470万……这些都证实了美团已是国内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巨头之一。

image.png

正如美团点评在招股说明书里写到的一样:

“我们是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也是“全球服务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先锋”。

01 超级生活服务平台的养成

外资机构看中国互联网公司时,喜欢从国际对标角度出发,总要找出中国公司对应的美国的公司。例如,阿里可以对标Amazon+eBay,腾讯可以对标Facebook+Twitter,百度可以对标Google……然而,美团点评却几乎在国外找不到任何一家可以对标的企业。

这就彰显了美团的不同之处。作为国内互联网公司新一代的典型企业,美团不仅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整套生活服务体系。从到店餐饮到外卖,从生鲜到非餐饮外卖,从休闲娱乐到婚庆,从酒店预订到旅游,从交通票务到摩拜网约车……美团点评几乎在与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各个领域都有大面积的涉及。

多元立体的布局,让美团点评得以迅速发展。从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2015~2017年,美团点评的交易金额由1611亿元增至3572亿元,两年翻了一倍有余;交易用户数由2.06亿增至3.1亿;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从10.4笔提升至18.8笔,日均餐饮外卖交易笔数由1.7笔升至11.2笔;营业收入由40亿元增至339亿元,增幅超过7倍。

image.png

从结构来看,美团点评主要的收入来自餐饮及酒店,不过其ERP系统、支付系统、供应链等新业务的比重也逐年增加,2015~2017年年底,美团点评来自新业务的收入分别为7048.4万元、6.67亿元和20.4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38.4%。

即便如此,美团点评仍不可避免地因未能实现盈利而受到不少人的质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美团点评的历史数据已经呈现出非常乐观的盈利趋势,直接表现便是亏损的不断收窄,从2015年的亏损59亿元,到2016年的亏损54亿元,到2017年的亏损28亿元。这与其整体收入规模的增长与成本结构的改善不无关系。

可以预见的是,美团点评在不久的将来达到盈亏平衡点几无悬念,而实现盈利也是指日可待。这大概也是资本市场对其认可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凭借海量O2O消费习惯的用户规模、大量的线下商家资源、遍布全国的同城即时配送能力,美团点评已经享有显著的规模与网络效应,成为刚需、高频服务领域中家喻户晓的品牌以及覆盖消费者生命周期价值的一站式平台,同时还在垂直方向上不断积累和提供生产率的解决方案能力。再加上其他服务品类的横向扩张,一个超级生活服务平台已经浮出水面。

可是王兴和他的美团并未满足。

image.png

02 继续发力新兴业态

2018年5月25日,美团旗下的生鲜超市“小象生鲜”在北京方庄时代life广场正式开业迎客,主打生鲜食品、餐饮、电商和O2O即时配送;仅仅过了两个月,小象生鲜就在无锡又开出两家门店。这宣告着美团点评的业务边界已经延伸至新零售领域。

自从马云在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以来,各路商家纷纷加码布局,开启了新零售赛道上的竞相角逐。在此背景下,美团自然不甘落寞。早在2018年3月,就有消息称美团点评战略投资部和大零售事业部正在接触便利店企业,试图建立投资或合作关系,提出的方案包括直接投资、股权合作、提供线上流量入口等。此外,美团还投资过喜茶等企业,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事实上,美团点评已经具备了发力新零售的底层基本条件,包括线上流量、消费者行为大数据、近场即时配送与支付能力等等。

举例说明,新零售的核心理念在于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成为新零售价值链的起点。因此,商家必须要足够了解消费者,才能在新零售的角逐中抢占先机,这也是新零售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此时,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就成了核心驱动力。对于美团点评来说,通过对线上与线下海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消费者画像,从而为不同偏好的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服务。而在线上新增流量红利逐渐衰减、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美团还通过布局线下来打开新的流量入口,进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此外,按照新零售的逻辑,除了线上与线下的完美融合外,还要求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加持。这一点刚好是美团点评的优势所在。凭借自身遍布全国的骑手配送网络,美团点评真正做到了无限贴近消费者,给其带来便捷迅速的购物体验。而配送数据的聚集还能够推动精准营销,甚至店铺选址及商品的SKU调整,这对于美团点评生态链中的线下合作伙伴来说同样是重大利好。

image.png

除了新零售,美团点评已经手握“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四块牌照,其金融板块布局也在锣鼓紧密地铺开,特别是在消费金融领域动作频频。而纵观美团点评从用业务平台为线下商户引流、用大数据帮助线下商户决策,到用小额贷款帮助商户循环投入以达到增值的最后一个步骤,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餐饮生态圈服务闭环。

从目前来看,美团点评未来极有可能会将业务深入到供应链、云计算等领域,进而通过壁垒从服务转向自营、投资甚至并购——而对摩拜的收购,或许就是前兆。

03 结语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浪潮席卷而至。相比过去,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新鲜感与体验式的消费过程,消费内容也开始由实物商品转向通过便利性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生活服务。

美团点评的崛起,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机遇;其上市,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新兴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成人礼”。当然,成年后的美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更复杂的商业环境,也需要更多的耐心、远见和执行力,这也需要美团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过在笔者看来,相比于财富数字,美团点评赴港上市更大的价值意义在于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式创新领先全球的可能性。对于生活服务全场景的专攻,让“美团模式”俨然成为中国企业独创商业模式的典范,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外卖领域,美国的Doordash、Uber Eats,英国的Just Eat等等都是美团的效仿者。

正如《人民日报》对美团点评的肯定:

“全世界正目睹中国的创业和研发实力……创新战略为中国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空间的开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这成就了美团的现在,也让美团的未来更加令人期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