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深处的忧虑:游戏与玩家的变迁

是他们长大了,还是我们老了?

这一段时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新闻是:各个大学迎来了第一批00后新生。

原来00后都长大了,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00后一直给我的感觉是婴孩时代。突然有一天,当他们用成年人的形象站在面前时,我却感受到很大的冲击,尽管我清楚那一天终将到来。我这种心态可能是作为前浪对后浪的一种恐惧和无奈——大自然的规律恒定如许,任谁也逃脱不掉周期和循环。

image.png

我在上一期《资本的"灵魂深处":关于近期市场的一点思考》一文中,批评某大机构关于00后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报告是一种缺乏敬畏精神的商业操作。我当时显然还未意识到00后会这么快就上大学。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我在上一期《资本的"灵魂深处":关于近期市场的一点思考》一文中,曾批评某大机构关于00后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报告是一种缺乏敬畏精神的商业操作见格隆汇APP,我当时还未意识到00后会这么快就上大学。上了大学,就意味着不久后会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而如乔布斯帮主、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等一众天才人物,甚至认为上大学都是耽误时间、浪费生命。由此看来,00后不仅不再是孩童级别,很可能明天就将成为你的交易对手。这时候,那句心灵鸡汤就变成了"你出走半生,遇到一枚少年"。

image.png

不知道从何时起,市场上开始流行了"韭菜"之说。这其实是对辛苦做投资却又遭遇亏损的人的一种嘲讽和挖苦式称谓。

我并不赞同这种补刀,不过韭菜这个说法确实非常形象,因为这种植物的生长规律是收割后又会长出一茬,有点"无穷匮也"的意境,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典型特征。而这正是我在这个文章想要谈的主题,也就是市场参与者即"游戏者"的更新换代问题,也是部分地解决我在上一篇中提到的"市场人口动力学"问题。

1

当下的市场:"物是人非"

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接近28年的历程。从2007年的大牛市算起,中国的基金行业经历了十多年黄金发展时期。从人才队伍上看,十年间基金经理的队伍人数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有数倍的增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注册的在职公募基金经理共计1273人,30岁~3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3.75%;其次为35岁~45岁年龄段,占比为40.46%;30岁以下为140人,占比11%;而45岁~55岁者仅为61人,占比4.79%。而在这个统计中,没有55岁及以上的基金经理。当然,不需要提醒,这些人都是经历过那场股灾的人。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是,你如果闭着眼睛从十个基金经理里选出一个人,有八成的可能性是你会选到一位管理年限不超过5年的"新人"。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初,全市场1602位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为3.1年。其中,有1034位经理的管理经验不超过3年,占全市场的64.54%;不超过5年的有1286人,占比高达80.27%。分段来看,任职年限不超过1年的有346人,在1年至3年间的有688人,在3年至5年间的有252人,5年以上的有316人。这意味着,从人才结构上来看,任职年限在5年以下的"新生代"基金经理已经成为了我国公募基金业的中流砥柱。

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的"新兵",是"供给自动地创造需求的结果"。2015年成立的新基金有823只,已刷新历史纪录;2016年,这一数据更是达到了1150只。须知,截至2017年11月初,全市场的基金产品总数有4580只。也就是说,近几年发行的新基金占据了全市场基金数量的半数以上。大量的新基金发行必然会造成对基金经理的紧俏需求。

这些"新兵"有多年轻呢?在有年龄可查的153位基金经理中,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虽然目前还没有"90后"的面孔,但"80后"已有41位,占比接近三成。如果把年龄标准放宽到40岁,"少壮派"的阵容更是扩大到了72人,占据半壁江山。 实际上,这个比例在总体上会更高。

有意思的是,同期美国基金经理的年龄数据为,截至2015年,美国共同基金经理人数约7700人。在彭博上查到的美国公私募基金经理,大部分年龄分布在40岁~60岁,平均年龄为54.9岁,说明美国基金经理们很多是老将。

那么,与"前浪"相比,"后浪"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如何?数据显示,任职期限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该项指标均值为3.5%;任职期限在3年至5年之间的基金经理,该项指标均值为2.74%;任职期限在1至3年间的基金经理,该项指标为1.68%。也就是说,从全市场来看,"后浪"暂时还是没有超出"前浪"。

当然,我们经常看到初入江湖就创造惊人收益的一些关于神童、天才的报道,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去年的业绩冠军今年爆仓"这样的报道。总之,市场中的玩家改变了。

2

玩家的变迁与市场的疲软:"社会我龙哥"的倒掉 

近几天,网络上都在传着一个黑色幽默悲剧故事,就是昆山的社会我龙哥。龙哥这种悲剧人物的出现,昭示出那个亚文化玩家群体的失败。他们光头赤膊,浑身刺青,有着条件反射一般的无脑执行力,却没有意识到社会整体的变迁。

image.png

这些好像跟股票市场玩家没有什么关系,联系在一起会引起很多不适和愤怒。但是,如果把近期的滴滴顺风车事件也联系起来,并在价值观的意义上进行抽象和归纳,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金领阶层的基金经理们也都和"社会我龙哥"有着相似的境地,他们作为市场中的玩家,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迁,把市场做坏了。因为,市场既虚幻又真实,市场结果是玩家们玩出来的,玩家们要为当下的这个市场结果负责。

那么,当下的市场玩家有什么特点?按照上面的数据简单说就是年轻化。年轻是资本,有冲劲,体力好,头脑灵光,熟悉同龄人的需求,因而在投资选择上似乎更加准确合理。

滴滴负责人在公开的道歉信中,坦言公司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在顺风车场景下植入社交,这里的价值观确实是有问题的,甚至有教唆和诱导之嫌。故事并没有结束,如果我们看到湖畔大学"校友们"对同学的支持和打气,那么可以推论,不仅仅是滴滴的公司价值观出现了问题,那些同学以及他们的公司的价值观也一定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

价值观是指挥行为的。社会我龙哥在其亚文化群体中的生存也有价值观的,他那么年轻,没有意识到,催债和解决冲突的方式已经更加文明化——如果他着装得体,甚至手端一杯普洱,和颜悦色地跟人交涉,他不仅不会搭上性命,而且会更加巩固自己在那个群体中的地位。他有的只是被人教出来的匹夫之勇和无脑执行力。结果,他把这个市场和行业搞砸了——公民们见到这种赤膊光头、刺青满身的人不再那么害怕了。

道理是相同的。新一代的玩家玩出了这么一个市场出来,与社会我龙哥的效果是一样的——一般的投资者不再相信了市场进入了一种胶着状态,因为大家都相同了,"你不过如此,再多的刺青我也不鸟你"。更惨的是,就像社会我龙哥一样,斗狠逞勇不成,反误了性命——想要割别人韭菜的"韭皇",被人当韭菜割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今年业绩冠军、明年就可能爆仓这种大对比度画面。

3

欧美股市VS A股:玩家与玩家的区别

当下,好多人羡慕欧美特别是美股的牛气冲天,感慨A股的惨淡。任何一个游戏都属于玩家的,玩家必须承担游戏结果,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归责问题。美股与A股的不同境地,是玩家们玩出来的,尤其是对行情有关键影响的大玩家即机构们玩出来的。所以,市场游戏的最后表现,比拼的是基金经理们的段位和水平。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也涉及了看中国历史还是看世界的问题。我们应该谨慎用过去历史的逻辑来解读当下,因为那将让我们不能自拔,能让我们开辟新天的只能是多看世界。你要看国际同行们的思考和行为,不仅仅是巴菲特和索罗斯,而是那些稍微年轻的基金经理们的思考和投资风格。

image.png

(道琼斯指数走势)

image.png

(上证综合指数走势)

美股恐怕会让我们的基金经理们觉得匪夷所思。资金似乎带有某种目的般把那些大股票不断推高,而且是在唐总推特和各种事件如贸易战的不断干扰下,"不闻穿林打叶声"地走出长牛行情。

能够说美国的基本面比中国好么?如果这么说,那么基本面也是玩家们玩出来的。所以,市场结果的区别本质就是市场中玩家的区别。

美股的玩家比A股的玩家似乎要老一些,像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些高龄人士都活跃在一线。年轻玩家和"老炮"谁更好?在年化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年限越长,含金量越高,因为他有穿越牛熊、应对不同市场行情的能力。

分析表明,新老两有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确实有明显的差异。以从权益基金为例,从业年限较短的基金经理整体投资风格偏成长,业绩表现更为出彩;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偏价值,业绩表现稳健,且长期风险调整收益表现更优。

曾经一度涌现了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其中不少是80后。财经类的文章中经常看到这些80后经理的访谈记录。"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互联网+","第四次工业革命","VR/AR","区块链"等各种时尚的名词总能从这些年轻的基金经理口中听到。这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投资是一个时尚行业,组合的增值幅度与他们对时尚的把握呈正相关。下面这个对一个83年出生的基金管理人简单访谈很有代表性。

Q:"你觉得自己是怎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环境发挥得更好一些?"

A:"我告诉你,我们没有固定的风格。什么的市场环境,我们就用什么样的策略,这就是我们产品业绩一直很好的原因。"

当时,该管理人的产品业绩都非常好,净值在过去一年上涨幅度超过100%,仿佛每周都在上涨,但在随后的几轮股灾,该管理人的产品净值下跌幅度很大,平均回撤超过45%。几个新发的产品止损了,几个老产品的净值坐了一几轮过山车,又基本回到原点。

有一句老话,华尔街有老的交易员,有胆大的交易员,但没有既老又胆大的交易员。年轻意味着生命力、冲劲、希望,以及良好的身体和使不完的精力(事实证明这确实也很重要);而年长意味着经验、阅历、沉稳以及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不论投资者是否相信。在对二者的选择上以及后效观察上,我们的A股基金经理们可能是图样图森破了。他们未能担负起市场行情发动和稳定的领头羊资金的作用,而是很可能成为了实际上的羊群中的一只。他们看起来是机构,实际上是一种散户心态,甚至比散户尤甚。

用一句当红的网络语言来说,这种散户化的基金经理是没有投资灵魂的。当然,他们无法与国际同行比较。所以,如果你选择基金经理,或许应该看他的港股、美股等国际市场的业绩,而不要仅仅看他的A股市场业绩,用这个来倒逼基金经理们多看世界,而不是动辄就像哲学家式地对中国谈古论今,好像一个被市场耽误的历史学者。

4

"枪炮与玫瑰":寻找理性与浪漫的平衡

从道理上讲,年龄大的人阅历丰富一些,经历过的事情也多一些,枪炮和玫瑰都见过,价值观成熟而稳定。这或许就是美股"老炮"玩家们能玩出一个新高度的部分原因。而年轻玩家的价值观尚在成长期,则更容易被热点左右,更容易被"玫瑰"诱惑。

像巴菲特和索罗斯这样的人,会更加看重自己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口碑,不会为了出名而拿客户的资金去冒险。因为他们知道,口碑的积累需要长久时间,而口碑的毁坏可能只需要一天。

投资大多数时候都需要逆向思维,本质上都是反人性的决策,不仅需要克服贪婪、恐惧等心理上的弱点,更需要克服生理上的欲望。年纪大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对话,从而更有可能从错误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

还记得前不久那位著名的首席感叹,自己自由了,80后们怎么办。这是真诚的,比那些号召向"青年人甚至向90后、00后学习"的大咖们要有良心得多。基金经理们,以及滴滴管理层这些80后们,都是际遇和智商超群的人中龙凤,可是,如果他们的价值观还像社会我龙哥那样被自我的格局局限和约束,他们就不会玩出一个好的市场结果出来。

毫无疑问,80后们也在自然规律之下逐渐变成"老炮",但是一定要是那种具有良善价值观的老炮。当下市场可能真的需要更多的"老炮",需要那种能够唤回投资者浪漫情绪的那些老炮,用以滋养一下投资人心中那朵行将枯萎的玫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