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过后 一个不亏不赚的普通投资者的总结

作者:理财牛回顾一下这轮行情我的A股投资历程~~2014年9月初,自从看到富国军工股票基金(161024)6、7、8三个月的绝对收益达到30%后,我就以购买股票基金的方式杀回了股市。选择入市只需掌握朴素的常识——一只基金的超高收益摆在那里(当时市场上不光是军工基金表现好,创业板相关的基金表现都很好),意味着你只要有选择基金的能力就能得到高

作者:理财牛
回顾一下这轮行情我的A股投资历程~~

2014年9月初,自从看到富国军工股票基金(161024)6、7、8三个月的绝对收益达到30%后,我就以购买股票基金的方式杀回了股市。

选择入市只需掌握朴素的常识——

一只基金的超高收益摆在那里(当时市场上不光是军工基金表现好,创业板相关的基金表现都很好),意味着你只要有选择基金的能力就能得到高收益,意味着股市行情至少是结构性行情。

我认为选择正确的基金对普通投资者是比较容易的事。而这么高的收益相比我比较熟悉的其他金融产品(银行理财、P2P、互联网宝宝类),就算有风险,也是值得冒的。

这个时点,上证指数才2300点,根本没有多少人入市。

11-12月股市成交量上去后,我甚至写了一篇《这样疯狂的股市行情下 我们可以做什么》提醒投资者入市,以及写了一篇《谈谈吴晓波先生的最新文章<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反驳他的荒谬逻辑。

到这个时候,对有点经验的投资者来说都很容易判断,牛市毫无疑问来了。

进入时机非常好,但我没能保住账户里50%+的浮盈——

2015年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6月12日。之后就是众所周知大家都饱受煎熬的三周。

这轮急挫行情,和过去任何一轮历史行情都不一样,在一直伴随着的强烈明确救市信号下基本没有过像样的反弹,因此很多有经验的投资者并没有成功逃离,都在等反弹出货,越等反弹救市信号越明确,侥幸心理越强,部分大胆的投资者甚至补仓(我对某些基金也在急挫时补过仓)。

至2015年7月6-7日,市场急挫根本看不到头。我把手里除金融、银行、QDII以外的基金全卖了。尽管卖得晚,由于这轮牛市入市很早,因此这轮急跌,并没有让我亏损。算下来之前部分基金退出的盈利,总账户实际盈亏约在5%内,算是这大半年陪市场玩了一遍心跳。

不过,作为全期参与了这轮行情的普通投资者,个人有诸多感触。很多过去了解到的道理并没有被彻底的贯彻执行。但现在被市场教育过的我完全有信心,在下一轮行情中既能抓住机会、又能及时规避风险。

我始终认为要做到这些,并不需要投资者掌握多艰深的金融知识,也并不需要如专业投资者一样每日保持长时间的看盘研究。

我始终认为股票市场是个重要的投资市场,除非具备较好的家庭条件,否则只要踏上投资理财之路,就很难只做余额宝这类低风险“投资”而一直远离股票市场。

我始终认为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常识和学习投资逻辑,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知行合一,培养自己的机会意识、风险意识和资产配置能力,就肯定能比市场上的平均水平要强。

以下是我个人的深刻总结,看上去都是正确得无比的废话,问题是不经历教训,恐怕没有多少普通投资者真正做得到。

只要普通投资者做到遵守这些常识,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应该是能跑赢市场平均收益的。

0、认清自己的投资者定位 (我做到了)

1、熊市进入好过牛市高点进入 (我做到了)

2、选股基只需选择大市场指数基金 (我没做到)

3、止盈止损是交易纪律不能心存侥幸 (我没做到)

4、相对股票类资产,现金是最宝贵的 (我没做到)

5、资产配置才是投资的王道  (部分做到)

整个一套下来就是个交易系统雏形。

我认为普通投资者根本没必要花时间在市场消息研读、市场走势判断、阴谋论分析、技术分析上,这些消息、判断和分析,知乎、财经网站、理财自媒体上天天发,问题是有蛋用,要么是正反都有理(比如走势判断和阴谋论分析),要么是事后诸葛亮(消息面和市场短期走势没有正相关),要么是对投资者能力要求极高(技术分析)。

应该如何救市、当前救市政策利弊,知乎上这些问答一堆一堆的,问题这种复杂的操作只有做了才知道结果,网络上讨论终归都是纸上谈兵,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看这些分析除了了解点股指期货的知识,对你下一轮行情进入和退出,有什么用?

我只追求容易实现的普通投资者的股票市场投资之道。省下来的大量时间用在提升工作能力、投资其他金融产品以及改善生活上。

以下分别阐述所悟~~

零、认清自己的投资者定位

每个领域都有专业投资者,他们非常熟悉这个领域,甚至以此为生。

P2P领域,我是专业投资者。

A股领域,我是普通投资者。

公募基金领域(这个领域跟A股相关性较大,但仍然值得分开研究),我处于普通投资者向专业投资者的转化过程中。

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相比,对领域历史经验教训了解少、缺乏充足的时间研究、信息获取渠道和效率不够有效。

普通投资者一定要转变成专业投资者吗?不一定。

有些领域普通投资者也是可以生存甚至生存的很好的,譬如A股。

有些领域普通投资者是绝对不可能生存的,譬如期货。

我从来就没打算过钻研A股的技术分析,尽管我觉得技术分析有一定正确性。但如果我的工作不在证券领域,我为什么要花宝贵的时间去研究这个?研究股票的技术分析存在极大的机会成本,有这个功夫,身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即使不考虑当前公司的项目,我去学习Python恐怕都比研究技术分析对我的价值更大。

不一定要成为A股的专业投资者,背后付出的极大的持续努力不一定与所得成正比。

再比如在P2P领域,身为专业投资者,我有能力获取15%-20%区间的年化收益。但P2P的普通投资者,限于领域知识和信息不对称,老老实实在一些有背景的平台省力的拿7%-12%的收益有何不可?绝对比研究债券费的时间少、收益高、风险也不见得高。

认清自己,是最基本的。工作如是、生活如是、投资同样如是。

一、熊市进入好过牛市高点进入

前边已经阐述,正是及早进入股票市场,这波跌得鬼哭狼嚎的行情,才没有让我亏损,没有影响我的投资心态和生活。

选择A股的进入时点是有迹可循的。一方面是长达六年的长熊,另一方面是13-14年创业板已经呈现复苏的迹象,总之就是市场有部分人在比较轻松的赚钱(想想14年只要买了军工或创业板投资方向的基金,都可以在熊市轻松赚钱)。这种时候无需恐惧,只需以闲钱投资适合的对象,慢慢等市场复苏起来。

越是熊市,越是投资的时候。坚持越久,未来收益越丰厚。

那么未来是熊市还是牛市呢?我不知道。

如果不是这一轮急跌,谁都确信肯定是牛市,肯定能超过上一轮牛市高点。

但这一轮急跌下来,增加了无数变数,即使现在看上去市场已经恢复,但投资者信心不可能完全恢复,未来走势不再能轻易预测。

如果市场存在较大的回撤,那还能叫牛市吗?存在较大回撤的市场肯定已经不适合普通投资者了。

暂且观察吧。

二、选股基只需选择大市场指数基金

1、为什么选择购买基金而不是直接购买股票?

普通投资者购买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从而间接参与中国股票市场,这是省时省力的。即使有基金经理老鼠仓的新闻,也不应否定投资基金比投资股票更简单的事实。

本轮行情,我坚定以学习基金投资为目标,为此不惜不在交易所购买ETF基金、不在交易所购买分级基金,就是考虑到哪怕只是购买基金只要一打开股票交易软件,很难不受诱惑去尝试购买股票。

2、为什么选股基只需选择大市场指数基金?

07年那波基金启蒙投资,我的经验教训是不能相信基金定投。

那轮市场,专家、媒体、基金公司喜欢鼓吹基金定投适合普通投资者。我事后复盘发现,基金定投只是一种资金运用方式,是一次性购入基金还是分阶段购入,是自己择时还是机械投资,这都不重要。

购买基金的前提,不是选择定投、坚定定投,而是认识基金。吹基金定投的都是骗子,逻辑就这么简单。

错误的选择基金,即使坚持基金定投,心态很难端正,迟早会要放弃。

这轮从第一支购买的军工行业基金开始,我逐渐建立了一个基金池,先后精心挑选了银河行业优选、汇添富移动互联、中邮战略新兴产业、长城品牌优选(这只是南北车去年年底复牌的套利)四只主动管理型的股票基金,先后配置了军工、证券、金融、银行、信息、食品饮料、医疗七只行业股票指数基金,大数据基金也配置了广发百发(认购)和南方新浪大数据100,量化投资的基金也先后配置了大摩多因子和大摩量化配置,QDII配置了国泰纳斯达克和华宝标普石油,此外还有选择特殊投资方向的前海开源股息率100和华夏沪港通。

尽管这些研究足以让我分析清楚基金分类从而更好的认识清楚基金。但我也逐渐发现,股票基金无论是选择主动、被动,还是选择行业、量化、大数据、特殊投资风格,其实都是在以研究和风险博取超额收益。

真正对基金投资者省时的投资,就应该只是大市场指数基金。

而这大市场指数基金国内只有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没有充足的指数基金),考虑到创业板,还可以考虑配置创业板指数基金。未来如果有投资新三板的指数基金,也可以考虑配置。

清楚认识这三个大市场基金的特性,根据市场情况考虑配置、调整配置即可,根本无需多花精力研究其他股票基金。即使投资者特别看好某些投资方向的股票基金,也应明白是在试图博取超额收益,在其上边的投资金额不应超过大市场基金。

或许,只有FOF基金才值得作为大市场指数基金的重要补充,但国内基金雷同性较高,基金公司功利性明显,市场上并没有成功的,甚至是为人所知的FOF基金。

三、止盈止损是交易纪律不能心存侥幸

广发百发曾经带给我翻倍的收益,7月7号全部赎回的时候仅剩34%的收益。

其他过去收获颇丰的基金同样如此,有些甚至是在亏损的状态选择赎回。

没有比收益得而复失更能让投资者明白止盈的意义了。经历过收益得而复失,才真正明白浮盈的含义,才真正理解为什么止盈止损是铁的交易纪律。

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幻想和预测市场,如果没有能力在股票类资产投资前就明确止盈线和止损线,那就不要做股票类资产投资。

尽管这是少见的股灾(有些甚至称是百年一遇,但那也结束得太早了点),但如果能树立坚定的止盈线,对早早进入市场的我,本来此刻应该是笑纳收益、坐看市场起伏。

未来我一定会加深基金投资中对止盈止损的学习与认识。

四、相对股票类资产,现金是更宝贵的

在这样的急挫下,我开始明白现金是如此的宝贵。

现金多,表明账户亏损少;现金多,投资者心态好更容易下正确的决定;现金多,稳赚的投资机会向你招手。

都知道股票市场是高风险市场。那么这样高风险的投资品种,普通投资者能重仓炒股、满仓炒股、甚至杠杆炒股吗?

答案是明显的。

我选择卖出大部分基金,还有个原因是我大部分资产配置在P2P中,最早的资金也得在8月才能到期退出,这轮行情,我基本是以工资所得投入到市场中,实际已经是满仓操作,短期内的后续资金补充无法保证。

在一轮急挫行情中,如果没有及时止盈,又无法从其他投资品种中及时获取资金支持,就算我看好救市,策略是补仓降低成本也完全无法实施。因此我选择卖出大部分基金换成现金,表面上是出于对未来行情继续急挫的恐惧,实际上是发现自己完全没做到仓位控制,以及发现现金是如此的重要的亡羊补牢。

过去,我曾经以货币基金中百位数的流动资金,主要依靠信用卡生活而沾沾自喜。

现在,我终于明白,现金足够多,在投资机会来临时(譬如这一波急转),才抓得住绝对的收益。

因此,我的股票类资产必须常年最多保持半仓(当然也可以短时间是七成甚至满仓仓位但需要迅速离场),永远有5成左右的现金保证后续子弹的供应。

这5成现金如果进入市场,目的不是为了补仓,目的应是在保证超大概率收益的前提下进入市场获取收益,并如期调整仓位转成现金。

因此,理解现金的宝贵,就能理解仓位控制的意义。而前边说到的止盈,同样是围绕现金的变化做文章。

巴菲特在2014年股东大会上说:“现金是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到它,但一旦没有后果会很严重,因此,伯克希尔将永远保留手头200亿美元现金的流动性,从不指望银行或其他任何人。”

在08年的金融危机里,只有巴菲特,才有充足的现金入股高盛,高盛为了获得市场上很难得到的50亿美元借款,不得不接受巴菲特的苛刻条件。

现金,是投资的根本。

我会比以往更重视互联网金融系的现金管理工具。

五、资产配置才是投资的王道

在选股基上省下来的时间,得花在资产配置上。

节节高升的股市,体会不到资产配置的好处。一旦有个起落,就能体会到资产配置的好处了。

我曾经嫌弃我一只债券基金今年至今以来只有24%的收益,相比某些基金半年翻了近一倍,实在是觉得太保守。然而市场急挫下来,其他基金跌成了屎,债券基金居然仍然保持了16%的收益,开始感觉到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资产配置的意义。

此外,原来已经有些嫌弃收益的QDII,现在看来,居然相对收益还是能接受的了。

另外,急跌行情下市场上表现良好的对冲基金值得作为特殊投资方向的基金配置。

很明显,精力花在收益不相关的多项资产上进行配置,远比在相关资产上耗费精力研究,风险要小得多,实际收益就可能大得多。

资产配置简单的方案,初级的资产配置是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简单持有债券+股票这两个不相关的传统金融资产;中级的资产配置是A股基金+海外基金,希望分享全世界股票、房市、石油、黄金的收益;高级的资产配置是基金+P2P+房地产+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真正实现持有多种不相关的金融资产,从而哪怕其中一个投资市场发生起伏,整体账户盈利也不会产生根本动摇。

本文不涉及大家爱发表言论的后市判断,仅为总结常识。我以为了解常识才是了解金融产品的最本质的部分。如果你有一番自己的领悟或者经历分享,也请留言赐教于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