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炒新风头再盛,小心只是赚了涨幅亏了利润

继上周港交所一日8家新公司敲锣上市的盛况之后,这周三港股又有4家新股同时敲锣上市,本周以来已有9家新股上市。从目前情况看来,今年的7月可能是港交所有史以来最热闹的时节,短短半个月已有30只新股在港成功敲锣上市,数量上远超此前其他月份。

继上周港交所一日8家新公司敲锣上市的盛况之后,这周三港股又有4家新股同时敲锣上市,本周以来已有9家新股上市。

从目前情况看来,今年的7月可能是港交所有史以来最热闹的时节,短短半个月已有30只新股在港成功敲锣上市,数量上远超此前其他月份。

同时,随着近期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恐慌情绪逐渐消除,港股大市下跌站稳,以及今年以来陆续有多家大型独角兽公司到港上市的刺激,港股炒新也燃起了一波炒作热潮。

港股炒新股风头再盛

7月12日,港股上演了一天8家新公司同时敲锣上市造成港交所锣不够用的盛大场面。

在这上市的8家新公司中,专注于手表制造业务的恒伟集团控股(08219.HK)表现抢眼。该股的发行价为0.25港元,超购14.66倍,在上市前夜的暗盘时段便被炒高32%。在开盘当天,恒威集团控股一度高开30%后出现低走,但很快又被迅速拉升,在午后时段,股价在大量的抄单推升下,一度迅速飙涨到0.57港元,最高涨幅达125%,不过很有又被空单压下,最终收涨98%,换手率达17.8%。

image.png

除了恒伟集团控股外,当天同时还有人和科技(08140.HK)也曾一度飙涨至90%,不过很快又被杀下,最终收涨63%,换手率达15%,同时次日该股再次一度飙涨5成后才回落,市场资金炒作迹象明显。

不得不说的是万众期待的小米集团,在7月9日上市首日,一如其敲锣上市的盛大场面,其股价遭到市场市场疯狂热炒,虽然首日就遭到破发,但凭借其首日4000多亿港币的市值,及当日比当月所有其他新股加起来都要多的高达76.82亿的成交额,股王之名可谓实至名归,独领风骚!

不过,小米集团的首日成交额并非史上最大,从近一年的大型独角兽首日上市情况下,比小米集团远小一个体量等级的阅文集团的首日成交额竟然高达141.71亿港元,几乎是小米集团的2倍。市场新股炒作的疯狂可见一斑。

image.png

从本月上市的新股首日表现及累计表现看,炒新股的赚钱效应可谓亮瞎眼!

在30只新股中,共有21家新股首日收涨,占比高达70%,其中有3家首日涨幅超过100%,1家涨幅接近100%(恒伟集团控股),总共比例达13%,赚钱效应已非常明显。仅有共7家新股首日表现收跌,占比23.3%,不过除了2家首日收跌破30%外,其他首日收跌的幅度均相对很小。

从本月累计表现看,在首日收涨的个股中多家继续保持优势,并且扩大了累计涨幅,仅有7家累计表现为亏损,不过除了万顺集团控股(01746.HK)在首日及累计表现明显下跌外,其他新股跌幅并不算大。

image.png

另一方面,在新股炒作的不断放大的交易量上,也很能说明近月以来港股炒新的热度确实有了明显的增长。近两月的大部分新股的首日换手率达到2位数以上,并且有多只换手率超过30%。

于6月27日上市的小盘新股杉杉品牌(01749.HK)首日换手率高达159%,不过,恰逢当日恒指大跌近2%,该股上市首日收跌22%,直接跌破了发行价。有意思的是,该股公开发售超购148倍,并且在暗盘交易时报价比上市价高出了14.3%。

从新股的首日股价表现及换手率上可以发现,投资者明显偏向炒作小盘股,越是小市值越容易遭到爆炒,而市值超过50亿港元的公司涨跌幅明显有限。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小盘股只需要很小的资金量便可以对轻易影响股价波动,方便拉升股价,而大盘股由于交易者更多,再多的资金量也能难左右股价。

炒新股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从结果看,参与7月炒新的投资者无疑是赚大发了。但如果从今年以来的所有月份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新股炒作都有7月一样的靓丽成绩。除了在1月中有超7成的新股首日表现很好外,其他月份的涨跌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

image.png

从截止7月18日的收盘数据看,在今年总共135只发行上市的港股新股累计表现中,仅有46只新股累计表现为涨,占比为34%,其中有7只新股涨幅炒股100%,占比约5%,其中ISP GLOBAL(08487.HK)首日收涨122.86%,上市至今累计涨幅574.29%,录得榜单第一,聚利宝控股(08527.HK)首日收涨100%,上市至今累计涨幅390%,排名涨幅第二。据公司资料显示,该两只新股皆为来自新加坡的股权高度集中的小盘股。

image.png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至今共有87只个股累计表现为跌,占比高达64.4%,包括有17只个股跌幅超过50%,占比达12.6%。还有近30只个股跌幅也超过了30%。新股上市后的累计表现其实明显偏向跌势。

image.png

另一方面,按月份的新股首日涨跌情况与恒指大盘走势及市场情绪呈高度相关,其中1月属于港股单边大牛市行情,恰逢新股大批量同时上市,市场积极的投资气氛同时也引爆了炒新股的情绪,由此催生了1月上市的28家新股中(剔除转主板上市个股)有22家新股首日收涨,其中更有4家涨幅超过100%。不过随着2月起大市震荡走弱,新股上市数量及首日上涨的比例均迅速回落。

同时,虽然近期的新股首日表现十分诱人,但其实多数也是可望不可即,操作难度及风险度都非常大。

由于遭到爆炒的往往都是超小市值股,并且存在大股东高度控盘情况,这种新股有些在认购时就有几十甚至数百倍的超购,场外投资者真正能中签的概率其实不高。

同时,由于小盘股控盘度较高,大部分新股要么在首日上市就开在高位然后再逐渐往下炒,要么就在盘中段时间拉升吸引跟风者再出货,导致跟进这类股票的投资者往往是吃到涨幅却亏了利润的结局。

例如,7月18日上市的新股PACIFIC LEGEND(08547)上市开盘价直接开涨100%,开市后的早盘一直在小幅区间波动,成为当天涨幅最大的新股,但午盘后很快遭到大量抛售,在下跌途中还通过小幅拉升吸引不知真相的投资者跟风抄底,结果很快又是一次更加疯狂出货。截止收盘,该股的1倍涨幅全部被抹平,最终股价收在与上市价格相同价位,不涨不跌,但换手率超过34%。

image.png

还有大部分新股虽然首日表现优异,但次日之后会开始单边回落,从而让首日跟进还没有平仓的投资者接连亏损,导致越持有就越亏。这可以从上半年上市至今的超过6成的新股累计表现为跌并且不少跌幅很大的统计中得到解释。

此外,对于众望所归的独角兽或新经济公司,在这一次的炒作中表现反而不如小票股,由于多家公司开盘就破发,难以形成赚钱效应,因此首日被爆出的情况明显偏少。

一些冷思考

今年以来,得益于港交所的上市制度大改革,各类新股得以源源不断赴港上市。相对于上市审核制度仍然在趋严的A股市场来说,港股市场给了众多需要发展资金的创业公司一个非常便捷和及时的融资平台,在这一点确实要为港交所点个赞!

不过,大批量的新股上市的背后,必然也掺杂着一些业务实际可能有问题的或盈利难保证的创业公司,即使是题材性感的新经济公司也可亏损上市,仍然难以确保以后可以实现盈利。虽然这从选择上为投资者大大增加了不同的机会,但也很可能给投资者埋下一些暗雷,加上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一些问题的新股有可能上市之后就持续大幅下跌,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这一点,港交所还需继续在监管方面多下功夫。

另一方面,从2017年来上市的小米集团、平安好医生、易鑫集团、雷蛇、阅文集团、众安在线等众多大型独角兽公司的上市情况下,招股价下限发行,上市破发,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明显增多。究其原因,均是上市前一级市场给予的估值就已经明显偏高,在上市之前就已经提前透支了股价未来的成长空间。

独角兽在上市经过一轮炒作之后,反而变成了一级市场投资人大赚退出,二级市场投资者被纷纷忽悠成为接盘侠的局面,这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这种情况应该认真反思。

此外,不可否认,在目前市场交投情绪偏弱环境下,新股上市会带来一些很不错的投资机会。但无论是炒作性感的独角兽还是不知名的小盘股,其实在其中都酝酿着很大的风险。

事实上,这些被炒高的新股往往并非因为其公司的业务性感或业绩靓丽,或被市场低估,更多的其实是资金驱动型炒作,并且更多是发生在小盘股中,这些股票在被爆炒最后还是要回归理性,往往此后就是一路难以见底的下跌之路。

因此,港股炒新虽然看上去很美,实际风险很大。对于不够熟悉其中套路的投资者来说,无论是买卖独角兽还是小盘股,在参与炒新游戏之前,最好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