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股灾,证监会主席是如何力挽狂澜的?

当前中国突然的股灾已经国家不遗余力救市却成效不佳的情况,让所有人都大为震惊的同时,也为其后市何去何从充满了担忧。且看2008年美国股灾时,美国证监会是怎么做的。

时钟拨回到2008年,美国股市暴跌,S&P指数从高点下跌超过50%。

事后看来,9月15日星期一是整场危机的关键时点。这天美国第四大独立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申请破产,美国财政部没有如预期般伸出援手,而雷曼的倒闭立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雷曼倒闭带来了严重的信心危机。同一天,第三大独立投行美林(Merrill Lynch)卖给了美国银行。9月17日,美国宣布接管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所有人都被吓懵了,一夜之间就连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都有可能倒闭了,9月17日星期三,摩根斯坦利的股票重挫24%,几乎所有的基金和个人都在斩仓和爆仓边缘徘徊。

证监会的奇招

这时候,是传说中的证监会主席出场的时候了。

时任美国证监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

9月17日星期三,美国证监会(SEC)发布了禁止裸卖空(Nakes Short)的通告,明确不准在没有持有股票或融券的情况下进行卖空。虽然态度明确,但裸卖空市场规模毕竟较小,影响不大。在没有止跌的情况下,证监会终于发出了一记大招。

9月18日星期四收市后,美国证监会发布了一条惊人的通告:证监会决定停止797只金融股的卖空,为期10天。同时证监会宣布所有机构投资者必须每天汇报做空的头寸,并且宣布会严厉查处操纵市场行为。通告发布时,X教授正在芝加哥。芝加哥大学的学者们一向是自由市场理论的捍卫者,但是在这次禁令出来之时并没有很多的异议。

发布时间仓促,这个通告有许多漏洞。比如禁令号称包括799只股票,实际上有2只不在上市状态,此外还有约50只股票很久没有成交了。但是毕竟是在18号发出来了。9月21号星期天又发布了一个补充文件,把一些技术上的细节修正了。

9月22日星期一, 三大证交所继续增加禁止做空股票清单。例如纽交所加了32只股票,后一天又加了44只。新增的已经不仅仅是金融股了,就算有金融子公司的大型企业也被加了进来(比如通用汽车和通用电气)。

到了10月2号,10天的禁令到期,证监会又把禁令延长了几天,直到10月8号。10月9号起,所有金融股都恢复了正常的卖空交易。

成效

禁止卖空的禁令立竿见影,下图展示了在禁令期内,金融股(粉色线)的卖空余额大幅减少(之所以没有减到0是因为做市商有一定的豁免权),而没有受禁令限制的其他股票的卖空余额只是回复到了正常水平。

由于做空交易大幅下降,股票的抛压受到了很好的抑制。下图蓝色是禁止卖空的股票的升/降幅,粉色是其他股票,淡蓝色则是两者的差距。很明显,由于做空动能减弱,经过禁止卖空期,蓝色的股票比没有经历过禁令的其他股票(粉色)表现要好出不少。

最关键的是,在这轮断崖式下跌过程中,禁止卖空给美国股市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停止了大跌-爆仓-强平-大跌的螺旋式下降,10月3日,布什总统签署了问题资产救助法案(TARP),开启救助模式,证监会随后宣布,禁止卖空于10月8日结束。接下来的日子,虽然股市仍然在下跌,但是再也没有9月15 -18日那样的恐慌性情绪,一直到2009年3月,美股开始回升。

不易做的决定


禁止做空对于信奉自由市场的美国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上一次停止做空股票要上溯到1931年,当时英国宣布他们决定放弃对美国的主权,股票狂泻,纽约证交所停止了所有股票的做空交易。隔了这么多年,又决定如此“干预市场”,自然有许多人群起而攻之。Jim Chanos,知名对冲基金经理及私人投资公司联盟主席评论道:“只有投资人能同时听到做多或做空的理由时,这才是一个好的市场。这些卖空禁令阻止了信息的自由流动,最终会影响美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为自由,强大和高流动性的市场。”

更为直接的是当时的总统候选人,越战英雄,参议院麦凯恩。麦凯恩的原话是:“这样就让投机者和对冲基金把这个股市变成赌场,背叛了公众利益......如果我现在是总统,我会马上把他炒了”。

考克斯毫不退让,表示“紧急措施” 将会 “保护证券市场的质量并增强投资者信心”。“证监会将全力使用武器库里任何一种武器,来打击市场操纵行为,因为这影响到证券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

如果用中国的文字来表述,就是“我个人的荣辱并不重要,保住老百姓的钱袋子才是最重要的”。看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终于明白X教授写这篇文章春秋笔法和用意了吧。但是,我什么都没说哦,我只是介绍了美国证监会在股灾时的做法哦。(本文来源微信公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