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成为市场新热点,持续性或不会太强

今日市场出现止跌企稳,盘中石墨烯概念成为整个市场最大热点,是大盘止跌企稳的先锋军。整个板块上涨了2.74%,超过6只标的涨停,多只标的出现大涨。刺激整个板块上涨的原因主要是近期行业出现了一些催化剂。首先,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16日在京

今日市场出现止跌企稳,盘中石墨烯概念成为整个市场最大热点,是大盘止跌企稳的先锋军。整个板块上涨了2.74%,超过6只标的涨停,多只标的出现大涨。

图片1.png

刺激整个板块上涨的原因主要是近期行业出现了一些催化剂。

首先,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16日在京举行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看到,中国石墨烯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经测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北京圣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金平带领的团队研发的石墨烯包覆技术,能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提升15%-25%,将循环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提升30%-40%;把负极材料的容量提升40%-45%,将循环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提升35%-50%

这意味着,把石墨烯包覆锂离子正、负极材料技术应用到车用动力电池上,有望提升目前三元锂离子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约200瓦时/千克),达到《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提出的2020年车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指标300瓦时/千克的目标。

其次,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京发布新制定的团体标准《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命名指南》。这项标准规定了石墨烯材料相关新产品的命名方法。

与《指南》同时发布的还有新修订的另一项标准《石墨烯材料术语和代号》。这两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我国石墨烯行业建立共同认知的交流语言提供依据,对促进新产品被下游客户和公众正确认知、促进行业自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外,近日,一种防高温高湿、防盐雾腐蚀、防霉菌的石墨烯“三防”涂层技术在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研制成功。据了解,这种涂层技术在南海、东海重盐雾地区的舰船高温部件上挂件测试,通过了6000小时连续工作验证,使原基材在不改变属性的情况下,增加了3倍以上的使用寿命。

还有,近期富勒烯已经成为了最近的最强热点,而富勒烯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已成为碳纳米材料家族的3大代表。龙头通产丽星出现了四连板,市场资金对这种技术革新事件更加重视,从而引导了部分资金对石墨烯技术突破的追捧。

上述的多重因素让石墨烯板块积聚了大量的人气,特别在去年也出现过同样的石墨烯行情,很容易成为市场资金的攻击点。

石墨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汽车公司Briggs曾经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车体采用石墨烯制造的汽车,因为用了石墨烯材料,车身重量减少了20%,强度却是普通钢材的200倍。

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曾合作研发石墨烯电池,实验室数据证明,该电池动力是锂电池约5倍,一次充电时间只需8分钟,可行驶1000公里,使用寿命是目前锂电池两倍。

石墨烯不仅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还可以用于汽车电路,与硅相比,电子在石墨烯内移动阻力更小,消耗能量更少。

而这次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上,石墨烯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化,而正负极材料龙头企业拥有技术及资金优势,或将快速推动该项技术的产业化。

石墨烯短期在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应用可能很难实现,尽管石墨烯从问世以来价格从5000元每克下降到目前300元每克,但是市场上大规模生产的公司还不多,成本可能需要继续通过技术更新来降低。石墨烯从车厂实验室到走向市场还需要时间,这是汽车开发的特性决定的。很多汽车企业已经在做石墨烯材料试验,但一辆新车通常开发周期在36个月,就算仅仅用石墨烯材料改良汽车底盘,光是操控性实验就要做两三年,消费者还需等待。

石墨烯热点短期存在博弈机会,长期或很难持续

石墨烯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的重大突破,对于正负极材料龙头企业来说,是明显的利好。

当升科技(300073):是国内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公司专业从事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正极材料技术行业领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等锂电正极材料,以及四氧化三钴、多元材料前驱体等前驱体材料。公司目前具备10000吨正极材料产能和12000吨负极材料产能。

杉杉股份(600884):作为国内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龙头企业,2017年年底将具备6万吨的生产规模。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长期维持于国内第一梯队,且技术水平获得下游市场广泛认可。当前公司每年70%左右的负极材料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下游客户包括CATL、力神、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国内主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以及LG、三星等海外客户。

不过,长期来看,目前石墨烯还很难在业绩上体现,在价值投资更加盛行的情况下,行情的走势或很难维持很长久的强势,目前属于概念炒作的可能性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