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龙(0777):电话会议纪要

网龙在巩固游戏业务的同时,2014年推进在线上业务的发展。2014年收益录得8.9%的增长,达到人民币9.6亿元。(作者:蔡浩)

蔡浩
852-25321963
Simon.tsoi@firstshanghai.com.hk         
  
行业        TMT           
股价        19.2港元           
                  
市值        90.29亿港元           
已发行股本        4.934亿股           
52周高/低        19.32港元/11.48港元           
每股账面值        11.5港元           
     

股价表现   

2014年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基本情况:

网龙在巩固游戏业务的同时,2014年推进在线上业务的发展。2014年收益录得8.9%的增长,达到人民币9.6亿元。我们的游戏业务保持良好的增长,在2014年度,网络游戏最高同时在线玩家达到64万人,同比上升6.7%,人民币2.2亿元。随着新游戏强劲的玩家流量,公司网游业务保持稳定的增长,于今年一月,与腾讯就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代理英魂之刃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英魂之刃正式开启公测后,月活跃用户数突破700万人。并于2015年的二月突破了月流水人民币2100万元。 我们还会陆续推出其他游戏新的资料片。其中征服的英文版本推出新资料片以后,在2014年的2014年初值收入创下了这款游戏近11年来的历史新高。在2014年第四季度,公司继续推进手机游戏业务。魔域口袋的iOS版本在2015年一月正式推出后也得到了良好的表现,在2015年三月也录得了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月流水。有关在线教育业务方面,在去年的第四季度我们继续加大产品的开发,教学一体化,内容合作,销售渠道构建以及并购,力求创造出一体化的在线和移动教育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我们正在利用世界级的技术架构来建立品牌。我们的101学生平板电脑将于2015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销售。继续深化与中国顶级学府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力求开发出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去年的十一月我们达成协议,共同研究电子教室的方案,更效率地将软件和硬件整合至教学模式和方法中。建立智慧学习研究院,通过这个平台实践最先进的教学一体化。与大型出版社共同探讨,完善我们教材的内容。希望通过并购拓展我们的生态系统,目前有多个标的在深入讨论。

第四季度收益为2.8亿元,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23.5%。来自中国的网络游戏及其他业务为人民币2.3亿元,环比增长16.9% ,同比增长11.6%。来自中国的收益增加主要是来自英魂之刃强劲表现。网络游戏平均同时在线人数为301000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64.2万人。ARPU为人民币273元,不包括英魂之刃的话,ARPU为299元,环比不变,同比增长4.5%。来自海外市场的网络游戏及其他业务为人民币5390万元,环比增长46.2%,同比增长126%。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为2.5亿元,环比增长17.9%,同比增长19.7%。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率为87.2%,上季度为89.9%。自持续经营业务的亏损为2220万元。Non-GAAP净利润为1350万元。截止2014年12月31日,现金银行结余和流动投资35亿元。

Q&A

我们教育事业从14年下半年开始到15年4月份市场给很高期待,在A股方面都出现针对K-12教育的竞争对手,和初期公司的投入。在教育事业的布局和K-12教育上的竞争力怎么样?

教育布局方面,网龙在做的教育的事业是比较特别的。因为我们是唯一一家做集成解决方案(Integrate solution),我们不单是做课后的作业,或者论坛,或者L&S,或者通讯(communication),我们所做的是一个比较大的体系,是一个生态系统。市场研究说在中国大陆,老师和学校都在做采购,无论是B2C还是B2B,但是在市面的产品都是单独的解决方案,大家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在用户体验上没有同样的一个入口。我们能把学习的数据和学生的行为都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收集和分析,然后去优化的这么一个用户的体验。我们目前还没有见到市场上,在大陆甚至是全球都没有这么样一个竞争对手。教育整个行业还是一个比较早期的行业,产品都比较早,特别是在货币化上面比较少,都是在过程当中。如果要做到一个集成解决方案, 那么公司非常需要实力。公司本身研发方面的经验和能力、移动互联网上面的经验、产品上面的设计、教育方面上的理解以及人员方面和财力方面。在能不能把生态做起来和去抢用户,这些因素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在整个线上教育特殊的地方。我们是有比较大的规模,但是我们不是BAT,他们目前可能还没看到教育方面的市场。我们的体量还是非常大的,拥有很大的团队,约3000多的员工。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有非常多年的经验,商业化的经验,也有做网络游戏的经验,所以对用户行为有很多的经验,特别是学生,知道年轻的人在线上平台上怎么让他们去用下去。移动互联网是第一个原动力(First Mover),是比较早的,也有很多学校跟我们合作,这些都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才能到今天。

教育事业今年是比较成型的,市场关注度也很高。今年教育事业,第一个是M&A,第二是有具体的产品出来。在六月份之前在产品方面,在M&A方面有没有更多的规划?有没有预期?

远景是在第三季度有一个商品一个推出,从规模上来讲还在内部去定。我们可能从产品角度来看我们目前缺乏很多,因为每个产品在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所以规模还在定。我们准备推出的产品是一个软硬结合的产品。硬件在网上都看的到,是一个平板电脑,而且我们一直在学校里面做一些研究,在苏州有70多个学校在用。打算在七月份会有一个新的版本的平板电脑,新版本会有不少优化的东西,细节比较复杂,大约是10寸多的一个平板电脑,有不少的功能。基本上我们的产品会是一个为学生定制的平板电脑,跟普通的平板电脑不一样,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定制的。从硬件角度来说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控笔在平板电脑上做作业等等。软件方面我们还会推动互动课堂,通过这个软件来使学生跟老师有一个互动。我们会把拿到一些内容分开变成几个范围,把内容变成不同的模板放在平台上面。老师可以从我们的数据库里面能拿到模板来做他们认为合适的内容,在课堂里面的话跟学生互动。我们互动的概念不是仅是简单问答,我们期望老师和我们的软件能从一个40分钟的课堂里面互动课堂会引导老师去做什么,达到合理效率地分配课堂时间。软件能帮助老师规划出非常详细的课堂教学方案,达到一个时间分配利用,这些都会通过利用互动课堂反应出来。解决方案(Solution)有预制的内容在里面可以帮助老师来分配一堂课。在课堂前的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后相关软件可能会晚一点才出来。另外我们的IM和社交网络也在做。其实我们内部有一个IM,很稳定,我们要把这个IM做大的话需要重建,使得这个IM能到比较大的规模。我们预计今年是可以商业化我们的IM。M&A方面我们还在跟合作方在谈,没很多细节可以给大家。从技术方面的话我们会去收购一些比较好的技术,特别是一些可能需要比较长时间去研发的技术。技术方面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自己研发或者直接买。技术不是说把零部件放进去就可以做出来的,需要不断的试验和更新优化。如果我们把整个团队拿过来,那么我们新的技术就可以马上用在我们的产品上面,可以省下不少时间。M&A还是在技术上面看,我们的产品目前的性质在集成的途径的话还是不错,市场上也没有,所以主要还是需要技术方面。



教育产品今年计划出货量是多少?用户量是预计多少?

出货量还在预测当中,目前很难讲一个比较实在的数字,还在跟分销商做一个具体。一个较乐观的预测出货量可能5000万到1个亿左右。主要还是看什么时候产品能出来,我们需要等产品出来后的6-12个月才能得到一个合理的数字。用户量方面我们全国预计650万间的未来教室,其中我们希望渗透5-10%的量,那么如果是5000万到1个亿左右的教育产品出货量就大概需要渗透500间到600间教室。

关于与福建软件技术学院的合作,年报里面提到这个学院里面有5000人,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学院的收入体现?

2014年有3100万收入来自这个学院,而这个收入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学校是收学费的。另外学院在教育方法的研究和产品方面都能提供反馈以及技术上的一个帮助。

101 Pad在苏州有70多个学校在用我们的平板电脑,主要在哪些城市?老师和学生对平板电脑反馈怎么样?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我们在苏州提供的是一个早期版本的的平板。我们主要希望学生和老师能把一些产品的缺陷漏洞发现出来,这样能帮助我们产品开发。我们在供应量和缺陷漏洞方面都能够得到不错的效果和反馈。反馈的好与坏细节涉及到商品开发的信息,所以不方便提供太多。

线下推广费用方面以及在投资方面的预算是怎么样的?

目前预算还在制定,所以还不知道数字,因为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推动我们的这个产品。我们商品市场的规模会是多少,这些我们也会继续规划。我们会在今年第二季度,也就是六月份会拿出来具体的数字。

在线教育子公司持股比例是多少?

在今年一月份,持有子公司77.96%股权比例。

未来平板电脑销售方式是什么?

平板电脑销售方面主要有B2B和B2C。B2B会对地面的分销商,传统分销商,跟当地学校有关系的我们跟他们去合作。我们也会有我们自己的营销的团队跟他们去做,用我们自己的团队去影响。B2C会通过电商来将我们的产品卖到学生或者家长手上。

如果是B2B的话那么到一个学校去然后整个学校都能比较集中使用平板电脑,但是如果B2C的话假如一个学校没有推广平板电脑,但是学生或者家长买了,那在跟课堂互动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帮助有多大?

今年目前来讲我们还是以B2B为主,再考虑B2C。我们会在未来从营收的角度再看,B2C专注课后,因为B2C吸引力不高。除了课堂能使用的软件之外,我们的产品还有普通平板电脑拥有的功能,一些安卓平板的东西,所以和竞争对手来比的话还是有竞争力的。纯粹课堂的话可能还是会专注B2B来卖。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教育产品是独特的思路,软硬结合。从K-12这个方向来看是相对比较封闭,其他都做了很多年,但是都做不大。我们要把平板电脑渗透到学校里面,那我们会不会跟传统线下的教育机构有竞争,还是合作的关系?

更多是合作的一个关系,理论上我们的产品都可以在这些机构里面一起用。毕竟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实力自己去研发课中和课后的东西,所以我们平时也会跟机构交流。未来我们不管是学校还是机构,其实理论上我们的可以去做,我们的产品都有这个扩张,可以去跟他们合作的。客户可以课后帮助学生去学习,通过客户的一些评测来看学生的行为和强弱的点,来推送内容给机构、学校或家长。这是从一个智能的方面,去了解一个学生,毕竟机构也是希望托我们去加强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们都是互补互助的。我们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平板电脑或者一个软件就能解决,还是需要一对一,一个真人导师的指点,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去教一些学生可能真的需要一对一才可以解决。有这种趋势,虽然不一定要找机构,但是很多东西技术方面可以解决。

学校毕竟不是商业机构,采购过程是不是跟其他的地域不一样?推广的方式是不是不一样?通过教育局?一个区域一个区域还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这样去推广?收入(Recurring Revenue)会用在什么上面?

从采购的角度来讲的话就是上述推广渠道都有包括,如果是每个学校这样去卖的话那么这个行为就不太多,除非有一个非常发展性的学校,比如名校之类的,我们就会一对一推广。更多的可能还是一个区域来推广,来影响整个区域的学校。通过省或者市的教育部推广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见得说完全只是靠关系就可以的了。其实当中是有几个维度,有几块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还有就是质量和服务,这几个因素都是很重要。所以关系只是一部分,尽管有关系在里面但是还有很多别的因素,特别是在服务上面,而且公司的品牌和实力也是非常重要。在区和学校的谈判当中,如果他们用过其他产品的话,“停止继续用的话是为什么?”,“那我们又为什么比他们好?”,这些就是学校会比较担心的一个事情,但这就是体现我们的竞争力的时候。货币化的问题,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模式,能不能做一个订阅的收费模式,给月费或者年费的方式来收费,然后学校和学生来持续订阅,这些概念是我们都在考虑的。目前我们货币化方面我们是在寻找可持续的方法,不同的功能也可以收钱,有些高端的(Premium)我们可以收费,以后还可以通过广告收费等等。我们以后还可以考虑学生数据,一些中枢的货币化。(来自第一上海)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