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策略:国企改革与大并购重组有望获得超额回报

行业平稳、相对估值有优势的前提下,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将使汽车行业整体估值获得提升,下半年国企改革、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作者:张乐

汽车行业:弹性下降、结构分化,但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

我们认为,2015年汽车行业整体将表现出弹性下降(即销量增速下降)、结构分化(即车型结构和系别结构分化),但行业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主要因为:1、汽车行业整体需求尚可。狭义乘用车需求主要受政策和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打压汽车行业的总体政策较难出台,而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汽车行业整体需求将低速平稳增长。2、行业供需基本平衡,产能增速进一步放缓。3、行业库存情况尚可。以上牌数/开票数来跟踪汽车行业经销商库存情况,1-4月汽车行业经销商库存下降,行业运营情况仍较健康。4、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维持低位,有利于维持甚至提升整车企业的盈利能力。汽车行业即使有压力,主要也表现为车型、系别的结构性压力,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短期在提升。

国企改革、大并购重组有望获得超额收益


15年驱动汽车股股价变化的核心因素将是估值的提升而非业绩。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的趋势已经形成,下半年国企改革、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有望带来相关标的估值水平的大幅提升。原因在于: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虽然短期份额提升,但长期仍面临较大压力,自主品牌仍然集中于中低端车型领域、自主品牌产能过剩以及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盈利过多依赖合资企业等,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是整合产业资源、使中国资本活下来的必要手段之一。另外,由于汽车的核心是零部件,符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方向的一批未来有望崛起的零部件公司值得关注。

投资建议

行业平稳、相对估值有优势的前提下,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将使汽车行业整体估值获得提升,下半年国企改革、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有望获得超额收益。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推进的路径与可能的投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7点:1、资产证券化,如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建议关注一汽系的A股公司(推荐富奥股份,关注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一汽富维、启明信息);2、港股回归A股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北汽集团(A股推荐福田汽车)、东风集团(A股关注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中国重汽集团(A股推荐中国重汽);3、省属企业或具有做大市值的潜在冲动,我们推荐上汽集团、华域汽车、江铃汽车、江淮汽车、云内动力;4、集团内部上市公司或有的整合,推荐上柴股份、福田汽车,关注安凯客车、东风科技;5、民营自主品牌企业的突围和国际化,建议关注吉利汽车,推荐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江铃汽车;6、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研究所整合预期,推荐中国汽研。7、对于零部件,建议关注符合中国制造2025方向、未来能够崛起的零部件公司,我们推荐富临精工、天润曲轴、京威股份、云内动力、威孚高科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汽车行业景气度下降;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

一、核心观点

1、汽车行业:弹性下降、结构分化,但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

15年的投资策略中,我们认为,15年汽车行业整体销量将保持低速增长,但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主要因为:

(1)、政策层面:“调结构、补短板、淡化量、重民生”是政策的主旋律。在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刺激或打压汽车行业的总体政策不会出台。应重点关注与节能减排和国企改革有关的政策,如汽车拆解、燃油消费税调整等。

(2)、汽车行业整体运营情况平稳。由于能源安全压力较大,汽车行业未来资源瓶颈明显,不大可能出现高速增长,但由于我国千人保有量还不算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平稳的政策背景下,不大可能出现11-12年汽车刺激政策透支之后的补偿性下跌。目前汽车行业杠杆率健康,存货周转率维持高位,现金流量情况良好,成本下降或为毛利率提供改善空间。

2015年前5个月汽车行业基本面的表现与我们的预期基本相符。我们认为,2015年汽车行业整体将表现出弹性下降(即销量增速下降)、结构分化(即车型结构和系别结构分化),但行业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主要因为:

1、汽车行业整体需求尚可。狭义乘用车需求主要受政策和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打压汽车行业的总体政策较难出台,而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汽车行业整体需求将低速平稳增长。

2、行业供需基本平衡,产能扩张速度放缓,根据我们统计,15年产能增速较14年进一步降低;

3、行业库存情况健康,以上牌数/开票数来跟踪汽车行业经销商库存情况,1-4月该指标为1.02,汽车行业经销商库存下降,行业运营情况仍较健康;

4、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维持低位,根据我们统计的广发汽车原材料成本指数,2015年1-5月汽车原材料成本指数平均为5927,同比下降15.4%。原材料成本维持低位有利于维持甚至提升整车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们认为,整体来看,汽车行业基本面仍处于经济周期,压力即使存在,主要也是结构性的压力。具体来看表现为:1、SUV市场快速增长,轿车市场销量消化;2、自主品牌销量和市占率提升,合资品牌销量承压。

2、国企改革、大并购重组以及一批未来能够崛起的零部件公司值得关注

我们认为,15年驱动汽车股股价变化的核心因素将是估值的提升而非业绩。上半年具有转型预期的零部件公司估值大幅提升,带动股价大幅上涨,SW汽车零部件指数6个月收益率为87.8%,高于汽车行业(66.7%)和沪深300(37.1%)收益率;而整车企业由于缺乏转型预期,SW整车指数6个月收益率为37.0%,低于同期汽车行业和沪深300收益率。

我们认为,下半年国企改革、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将带来整车企业和部分零部件企业估值水平的大幅提升。

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从长期看仍面对较大压力,主要包括:自主品牌仍然集中于中低端车型领域、自主品牌产能过剩以及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盈利过多依赖合资企业等,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是整合产业资源、使中国资本活下来的必要手段之一。由于依靠市场化手段,并购重组、产能出清的时间效率太低,我们认为,管理层极有可能通过行政手段加大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力度。

汽车行业并购重组将分为两个层面:

1、整车集团的大并购。在行业平稳、相对估值有优势的前提下,有望成为汽车行业整体估值提升的关键催化剂。接下来值得期待的标志性事件包括不限于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东风集团和北汽的A股回归、四大和四小八家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上述事件排名考虑了权重和顺序);

2、优质零部件的并购重组。收购的目的是真正为了解决活下来和走出去的需要,而非仅仅是对热点题材的追捧。创新方面应高度关注未来为了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所进行的国内研究院所整合的预期。另外,我们估计,后续在相关行业汇总后,或将会有细化的财税补贴政策出台。

我们推测,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推进的路径与可能的投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资产证券化,如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建议关注一汽系的A股公司(我们推荐富奥股份、建议关注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一汽富维、启明信息);

2、港股回归A股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北汽集团(A股推荐福田汽车)、东风集团(A股关注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中国重汽集团(A股推荐中国重汽);

3、在改革和整合的大背景省属、市属企业或具有做大市值的动力,我们推荐上汽集团、华域汽车、高端轻卡龙头江铃汽车、处于业绩拐点的江淮汽车、受益于国四排放升级的云内动力;

4、集团内部上市公司的整合,推荐上柴股份、福田汽车,关注安凯客车、东风科技;

5、民营自主品牌企业的突围和国际化,建议关注吉利汽车,推荐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江铃汽车

6、中国制造2025规划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研究所整合预期,推荐中国汽研;

7、另外,建议关注符合中国制造2025方向、未来能够崛起的零部件公司,我们推荐富临精工、天润曲轴、京威股份、云内动力、威孚高科等。

二、汽车行业的2015:弹性下降、结构分化,但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

2015年1-5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1005.2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狭义乘用车累计销售798.6万辆,同比增长7.8%;商用车累计销售146.9万辆,同比下降17.0%。

由于国4排放政策对商用车基期和本期数据有扰动,行业景气度近期主要看狭义乘用车。前5个月狭义乘用车销量低速平稳增长,符合我们对15年行业整体弹性下降的预期。

具体分析车型销量结构可以看出,1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呈现车型结构分化、系别结构分化两方面的特点。

车型结构分化:SUV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我们对微客、MPV的数据按照12年的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将长安欧诺、欧力威、上通五菱的五菱宏光、东风小康风光、威旺M20、星朗由MPV调回微客。

2015年1-5月SUV累计销量为221.3万辆,同比增长47.7%,SUV销量占比达到29.2%,较2014年全年提高5.6个百分点;MPV累计销量为41.3万辆,同比增长43.3%,销量占比为5.5%,较14年全年提高0.8个百分点;轿车累计销量为494.3万辆,同比下降4.1%,销量占比为65.3%,较2014年全年下降6.4个百分点。

SUV具有空间大、时尚感强等特点,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年龄结构以及消费习惯变化,近年来SUV销量占狭义乘用车销量比重持续提升。

同时,考虑限牌情况以及城市群规模,现阶段狭义乘用车销量增量主要由三四五线城市提供。根据我们对上牌数的统计,2015年1-4月全国累计上牌量为613.3万,较2014年同期增加79.4万,其中,五线城市上牌数增加22.1万,是上牌数增加最多的地区。随着三、四、五线城市逐渐成为汽车销售的重要区域,价格实惠、宜商宜家的MPV销量占比逐渐提升。

系别结构分化:自主品牌占比有所提升

2015年1-5月自主品牌批发销量为217.7万辆,销售占比为28.8%,较2014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美系品牌批发销量为129.4万辆,销售占比为17.1%,较2014年全年提高1.4个百分点;德系品牌批发销量为170.3万辆,销售占比为22.5%,较2014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日系、韩系、法系批发销量占比分别下降1.4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

但从我们跟踪的最能反映终端实际销售情况的上牌数情况来看,1-4月德系品牌累计上牌数占比为21.0%,2014年全年下降3.0个百分点;自主品牌累计上牌数占比为30.5%,较2014年度提高4.5个百分点;日系品牌累计上牌数占比为20.0%,与2014年度相比基本持平。

从批发销量和上牌数两方面来看,自主品牌贡献了2015年1-5月销量增量的主要部分,自主品牌批发销量、上牌数占比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对比批发销量数据和上牌数数据,美系、德系品牌批发销量虽然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上牌数占比均有较大程度的下滑,美系、德系品牌的终端销售面临一定压力;日系品牌批发销量占比虽然有较大程度的下滑,但上牌数占比基本与2014年持平,日系品牌批发销量并非其真实销量的体现。

从主流整车厂商1-4月累计上牌数/开票数数据来看,日系企业上牌数/开票数均有不错表现,广汽本田(1.46)、一汽丰田(1.30)、东风日产(1.28)、东风本田(1.25)位列前四,广汽丰田(1.16)位居第七,上海大众、长安汽车、长安福特、东风标致、一汽大众、比亚迪、神龙汽车这一数据低于1。从主流整车厂商上牌数/开票数这一指标同样可以看出,日系企业批发销量并非其销售能力的真实体现,而德系企业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

从前5个月的销量情况来看,汽车行业呈现出弹性下降、结构分化的特点,但整体来看,我们认为,2015年汽车行业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1、需求端:狭义乘用车需求整体尚可

狭义乘用车的需求主要受到政策和收入水平两方面影响。

政策方面,由于汽车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度较高,且汽车工业有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在经济稳增长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

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因此,在没有刺激或打压政策出台、居民收入水平平稳增长的情况下,狭义乘用车需求具有平稳增长的惯性。从实际数据来看,2015年1-5月狭义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8%,1-4月上牌数同比增长14.9%。狭义乘用车需求整体尚可。

2、供给端:产能增速放缓

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对行业盈利的弹性较大。根据我们对主流汽车厂商(包括北汽集团、比亚迪、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华晨、吉利、江淮、奇瑞、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长城等整车厂商)产能扩张情况的整理,预计15年狭义乘用车产能增速较14年继续下降,狭义乘用车产能同比增长15.4%,新增产能约369.7万辆/年。这一结论是符合逻辑的,因为汽车作为竞争性的行业,市场参与者受到的约束较多,理性的管理层大概率不会傻到行业增速下降的时候还会大举扩张产能。

供给端产能增速放缓,有利于缓解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压力,稳定整车企业的盈利水平。

3、成本端:原材料成本维持低位


需求平稳时,成本下降或维持低位将给有议价能力的公司业绩带来重大正贡献,汽车行业具有议价能力、且与原材料成本关联度较高的公司通常集中于汽车整车企业、核心零部件。同时,原材料成本处于低位有利于部分缓解企业的营运压力。

根据我们统计的广发汽车原材料成本指数,2015年1-5月汽车原材料成本指数平均为5927,同比下降15.4%。其中,轿车原材料成本指数为5728,同比下降14.4%;重卡原材料成本指数为9947,同比下降12.4%。

汽车行业原材料成本指数在15年2月达到2007年来最低水平,并持续维持低位。原材料成本维持低位有利于稳定甚至提升整车企业的盈利水平。

4、行业运营情况良好,终端库存情况健康

汽车行业是早周期的行业,同时也是市场化运行程度较高的行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汽车行业通过去杠杆、调整库存、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等方法应对增速放缓的压力。

上牌数/开票数可以反映终端库存变化情况,该指标大于1时,终端库存有所下降,该指标小于1时,终端库存有所提高。2015年1-4月狭义乘用车累计上牌数/开票数为1.02,行业整体来看终端库存有所下降。

5、压力即使存在,主要还是结构性的


15年汽车行业整体仍处于景气周期,汽车行业压力即使存在,主要还是结构性的压力,具体表现为自主品牌回暖、合资品牌承压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可以从产品结构和供需关系两方面来分析。

产品结构

受到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年龄及消费习惯改变影响,SUV对轿车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充分把握了SUV子领域快速增长的机会,推出SUV系列车型,如长城汽车先后推出哈弗H6、H2、H9、H1、H8等车型,江淮汽车推出瑞风S5、S3,长安汽车推出CS35、CS75等车型。

从批发销量数据来看,2015年1-5月自主品牌批发销量较14年同期增加23.7万辆,其中哈弗系列、瑞风S3、C335、CS75四款车型批发销量较14年同期增加25.7万辆。SUV产品是自主品牌销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合资品牌产品主要集中于轿车车型,缺乏对SUV产品的布局,部分A0级、A级车型市场被自主品牌SUV替代。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部分合资品牌的降价促销力度明显加大,但自主品牌5月增速仍高于合资品牌,主要由于SUV厢型优势符合消费潮流所致。

供需关系

1、供给端,合资品牌为追求利润,价格下探有限,对中低端车型的供给有限,从而为自主品牌留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2、需求端,三四五线城市逐渐成为汽车销售的重要地区,受收入和消费习惯影响,这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更加在意性价比而非品牌,为自主品牌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因此,在汽车行业整体需求情况呈现低速平稳增长的情况下,汽车行业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内部结构性的压力,合资品牌受车型、价格等因素影响,15年销售可能存在一定压力。

三、汽车股上半年看转型,下半年看改革

1、上半年走势回顾:整车股跑输行业和指数,转型预期的零部件跑赢行业和指数

2015年6月19日,上证综合指数6个月收益率为44.1%,沪深300指数6个月收益率37.1%,SW汽车指数6个月收益率为66.7%。其中,SW汽车整车指数6个月收益率为37.0%,低于行业指数收益率及沪深300收益率,SW汽车零部件指数6个月收益率为87.8%,远高于行业指数收益率及沪深300收益率。

回顾汽车股上半年走势不难发现,上半年转型预期是推动汽车股估值提升、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汽车零部件公司由于体量较小、转型预期较强,估值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从而带动股价大幅上涨,而整车股由于体量较大、缺乏转型预期,股价涨幅较低。

2、汽车行业未来大并购重组的趋势已经形成,下半年国企改革与大并购重组有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本次规划的重点是中国资本,而未包含外资,也未重点强调合资,管理层的这一规划思路是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资本”“活下来”“走出去”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

我们认为,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的主要手段将包括不限于鼓励并购重组、创新和智能制造等方向。由于依靠市场化手段,并购重组、产能出清的时间效率太低,我们认为,管理层极有可能通过行政手段加大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力度。

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是整合产业资源、使中国资本活下来的必要手段之一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有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能够解决就业问题。做强汽车产业,让中国资本活下来、走出去,是中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的重要保障。

然而,虽然1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和市占率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仍面对较大压力,主要包括:自主品牌仍然集中于中低端车型领域、自主品牌产能过剩以及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盈利过多依赖合资企业等。

1、自主品牌仍然主要集中于中低端车型领域

我们对在售车型的国别、价格区间情况进行了统计(样本共包括397款车型,14年合计销量占乘用车销量的92.3%,代表价格以经销商指导价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计算得出)。从自主品牌车型在各价格区间分布情况来看,自主品牌车型主要集中于12万以下,14年在售车型在12万以下区间的共175款,占自主品牌总车型数的79.5%。

自主品牌仍然主要集中于中低端车型领域,对自主品牌盈利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自主品牌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对整车企业盈利能力又较大影响。09-10年在刺激政策下汽车行业销量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厂商纷纷扩建产能,根据我们统计,2015年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产能将达到1200万辆/年,远高于自主品牌销量水平。

自主品牌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对自主品牌厂商盈利能力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3、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盈利过多依赖合资企业

我们对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14年前3季度整车企业合营联营企业贡献投资收益占归母净利润比重为78.2%,具体测算方式及结果可以参考我们的报告《“中国制造2025”汽车行业投资机会系列报告之一:中国制造2025是汽车股未来新的关键驱动力》

整车企业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重过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整车企业业绩对于合资公司的依赖性较高,未来假如放开合资股比,将对整车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巨大冲击。

基于以上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提高自主品牌竞争力、解决产能和竞争问题便成了中国资本活下去的关键问题。而汽车行业的大并购重组有利于解决汽车行业的产能和竞争问题,并促使核心技术得到共享,是整合产业资源、使中国资本活下来的必要手段之一。

根据产销快讯,目前我国乘用车生产企业共计76家,根据我们对车型的统计,自主品牌车型约220款,而自主品牌14年的销量不足500万辆,同大型汽车集团单一平台产销超过百万辆有巨大反差。

整车企业和车型数量众多,一方面加剧了自主品牌内部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整体的产能规划,导致自主品牌近年来产能井喷。竞争程度和产能利用率下降对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盈利能力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并购重组有助于解决汽车行业的产能和竞争问题,从而提升自主品牌车企的盈利能力。

产能:并购重组对产能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并购重组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先进技术共享,提升生产效率;其二,企业合并后,能够优化新建产能的规划。

竞争:整车企业合并后,可以优化车型结构的设计,精简车型数量,避免同一价位区间车型的过多投放,从而改善竞争环境。

另外,整车企业之间的横向合并有利于提高市占率、形成规模效应,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整车企业之间的横向合并也有利于关键技术在整车企业之间的共享。

事实上,国外成熟的汽车产业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经历过高速发展、品牌数量众多、竞争无序的过程,但受到市场化和行政干预的影响,最终形成3-4家巨头鼎立的局面。

对德、美、日、韩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不难发现,这些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整车厂商和汽车品牌众多的时代,但受主导和市场调节两方面影响,四个国家先后经历了汽车行业的并购整合。其中,德国逐渐形成大众、宝马、奔驰三大汽车集团,美国逐渐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集团,日韩两国更是借助行政手段推动本国大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合并。从国外成熟汽车行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整车厂商和品牌的整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竞争环境,是汽车行业由大转强的重要途径。

或者通俗的来说,变了不一定能行,而不变则一定不行。

汽车行业大并购推进的路径与可能的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并购重组将分为两个层面:

1、整车集团的大并购。在行业平稳、相对估值有优势的前提下,有望成为汽车行业整体估值提升的关键催化剂。接下来值得期待的标志性事件包括不限于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东风集团和北汽的A股回归、四大和四小八家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上述事件排名考虑了权重和顺序);

2、优质零部件的并购重组。收购的目的是真正为了解决活下来和走出去的需要,而非仅仅是对热点题材的追捧。创新方面应高度关注未来为了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所进行的国内研究院所整合的预期。

其中,我们推测,整车企业并购重组可能的推进路径及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6点:

1、资产证券化,如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建议关注一汽系的A股公司(我们推荐富奥股份、建议关注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一汽富维、启明信息);

2、港股回归A股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北汽集团(A股推荐福田汽车)、东风集团(A股关注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中国重汽集团(A股推荐中国重汽);

3、在改革和整合的大背景省属、市属企业或具有做大市值的动力,我们推荐上汽集团、华域汽车、高端轻卡龙头江铃汽车、处于业绩拐点的江淮汽车、受益于国四排放升级的云内动力;

4、集团内部上市公司的整合,推荐上柴股份、福田汽车,关注安凯客车、东风科技;

5、民营自主品牌企业的突围和国际化,建议关注吉利汽车,推荐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江铃汽车;

6、中国制造2025规划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研究所整合预期,推荐中国汽研。

一批未来有望崛起的零部件公司值得关注

汽车的核心是零部件,做强汽车产业的核心是提升零部件的研发能力。我们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方向下,一批未来有望崛起的零部件公司值得关注。

未来值得关注的零部件企业可能具备但不限于以下特征:1、产品本身有一定技术壁垒,但中国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核心技术,且公司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2、公司所处的行业基本整合完成,公司是行业龙头;3、公司在国内市场有结构性的增长机会,如进口替代、产品升级带来的结构性机会;4、公司已经进入合资或国际巨头配套体系;5、公司管理层有积极进取的企业家精神。

零部件公司我们推荐京威股份、富临精工、天润曲轴、云内动力、威孚高科等。

四、投资建议

行业平稳、相对估值有优势的前提下,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将使汽车行业整体估值获得提升,下半年国企改革、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有望获得超额收益。汽车行业大并购重组推进的路径与可能的投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6点:1、资产证券化,如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建议关注一汽系的A股公司(推荐富奥股份,关注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一汽富维、启明信息);2、港股回归A股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北汽集团(A股推荐福田汽车)、东风集团(A股关注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中国重汽集团(A股推荐中国重汽);3、省属企业或具有做大市值的潜在冲动,我们推荐上汽集团、华域汽车、江铃汽车、江淮汽车、云内动力;4、集团内部上市公司或有的整合,推荐上柴股份、福田汽车,关注安凯客车、东风科技;5、民营自主品牌企业的突围和国际化,建议关注吉利汽车,推荐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江铃汽车;6、中国制造2025创新中心建设带来的研究所整合预期,推荐中国汽研。对于零部件,建议关注符合中国制造2025方向、未来能够崛起的零部件公司,我们推荐富临精工、天润曲轴、京威股份、云内动力、威孚高科等。

五、风险提示

行业平稳、相对估值有优势的前提下,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将使汽车行业整体估值获得提升
(来源:广发证券)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