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谈及大陆医保体制、医疗体系远逊于台湾

当我不是药神播出时,我们才发现大陆医保体制和医疗体系的落后,甚至远逊色于台湾,制剂、新药研发也和台湾存在着差距。当中美贸易战爆发时,我们才发现中国对美国出口企业百强榜半数以上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分部。

引言:

当我不是药神播出时,我们才发现大陆医保体制和医疗体系的落后,甚至远逊色于台湾,制剂、新药研发也和台湾存在着差距。

当中美贸易战爆发时,我们才发现中国对美国出口企业百强榜半数以上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分部。

当中兴倒下时候,我们才发现电子业居然比不过一个小岛(论卖掉半个上海来买台湾省的急迫性和可行性:台湾省电子业全览)。

我们嘲笑台湾城市景观陈旧,殊不知那是因为台湾藏富于民,地方政府征税或发债受限,无法培育出城投公司、棚改这种政策手段高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同时留下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巨额债务(台湾各级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上);台湾各级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下):财政体制及现况)。

我们嘲笑台湾部分群众对大陆现况愚昧无知,却不知道台湾居民来往大陆每年1174.57万人次(全台人口2300万)。

这些年,我们剩下可以嘲笑台湾的大概就是台北人卖掉台北三套永久产权的房产,也买不起上海内环的70年使用权的房子了吧

笔者曾在台北听过张忠谋的演讲,那个时候就在想一个在大陆长到十六岁的宁波少年,而后又在美国学习生活几十年,缘何会选择了陌生的台湾开创自己的事业;写下这篇文字时,脑海里是土生土长台北外省人张汝京为大陆电子业劈荆斩草的落寞背影;脑海里是捐出了北大光华、交大安泰的尹衍梁先生。

一、两岸医保、医疗医药业的比较表

image.pngimage.png

         注:数据来源主要系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

二、台湾健保体系简述及两岸医保体系的几点对比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经济处于换挡期、政治变革剧烈,中产阶层已经形成但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早期的台湾分别实施“劳工保险”、“农民保险”、“公务员保险”、与保险业各自承保的健康保险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台湾健保改革的政策研究负责人萧庆伦(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经济学教授)以及任赫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带领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的专责小组,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医保体系,经过分析后,台湾选用了融合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和加拿大健保制度的单一支付系统(single-payer system)。从而把各行业保险系统融为一体,加保人不因病史差异而缴纳不同保费,而是根据行业身份有不同的纳保费率。1994年7月台湾地区正式通过了“全民健康保险法”,并于1995年3月正式实施,迅速实现了全覆盖,覆盖率长期稳定在99%以上。2016年台湾健保实现覆盖了2380多万人口,覆盖率高达99.6%。

多年实践下来证明,台湾地区健保是世界医疗保障制度中较为成功的范例之一,其具有公平性较高、给付范围广泛、费用控制较好,而且医疗质量较高等特征。具体来说,台湾健保有如下的制度设计优势:一是全民强制参保,量能付费、按需享受;二是单一保险人体制,行政成本低,对医疗机构的约束能力强;三是实施总额预算框架下的多元支付制度,费用控制较好。总的来说,以单一保险人和总额预算为核心要件的制度结构是台湾健保成功的关键。

虽然如此,但目前台湾的全民健保制度也存在财务压力较大、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这些挑战下,台湾地区启动“二代健保”改革,对非薪资收入开征补充保险费;针对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问题,实施“家庭医师整合型照护计划”“健保门诊高利用保险对象辅导专案计划”等。

中国大陆从1994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幵始,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大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目前改体系主要以基本医疗保障为基调。新医改方案从2009年启动,中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四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这四大部分中,只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相比大陆的医保,台湾的健保体系仅从重大伤病项目的范围就比大陆医保的范围来的广,并且提供了一些免费的健康检查(例如:40岁以上每3年一次65岁以上每年一次可以要求免费健康检查。检查内容为身体检查、健康咨询、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四项。)这样的免费健康检查在使民众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的同时,也为预防以及早期发现重大疾病做出了贡献。而健保采取的总额给付制使病患不给付保险的风险先由医院承担,当医院由于亏损无法继续经营时,该风险才由病患承担。另外,健保在一些重大的伤病项目上大幅地减少了病患的负担,除了少部分自费其余都有高额的补助,同时健保也能补贴民众小病的医药支出。此外,台湾健保还限制了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同时将医生的绩效与病人支出进行逆推考核,虽然一定程度上损害到了医生群体的利益,但是也让更多人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三、台湾医药医疗产业纵览

(一)医学教育

最好的学生去学医,是台湾社会固有的风尚,这也奠定了台湾优质医疗教育和医疗的基础。在台湾,医学系的学生必须接受7年的医学教育,再经过4年住院医师,以及专科医师考试,才能成为合格的主治医师。平均来说,一个台湾医学系的学生要成为一个主治医师必须花费12到13年的时间。

2017年QS医药学科排名为例,台湾大学医学系拿到全球第46名,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大学(26,全球名次,下同)、新加坡国立大学(29)、香港大学(34)、南韩首尔大学(40);台湾上榜的学校还有151到200名区间的长庚大学、中国医药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台北医药大学;301到350名区间的国立清华大学;351到400名区间的辅大医学院、中兴大学(医学科技所);401到450名区间的高雄医药大学,合计一共10所。

相比之下,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2017年QS医药学科排名,最佳是北京大学、上海交大(51-100),接着是101到150名区间的复旦大学,151到200名区间的清华大学;201到250名区间的广州中山大学、浙江大学;251到300名区间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301到350名区间的华中科大、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351到400名区间的天津南开大学、山东大学;401到450名区间的苏州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大;451到500名区间的暨南大学、东南大学、郑州大学,合计一共21所。

(二)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

政策层面,台湾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起步于1995年推动的《台湾生物技术起飞钻石行动方案》,促成设立食品药物管理局,着手建置与国际衔接法规环境,加入PIC/C GMP国际质量组织,强化台湾生技医药研发单位第二棒产业化的研发角色,启动成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提供整体服务平台。2012年该方案修正为《台湾生技产业起飞行动方案》,计划期间自2013年至2015年,计划目标包括在药品领域设立药品开发、技术平台支持暨核心平台建置,以及法规资金人才培育等。2011~2016年间同时执行了「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以新药、新试剂、新治疗策略、新兴医材研发为重点发展项目,目的在整合台湾生技医药研发体系与能量,落实研发成果进入临床前及初期临床试验,加速促成研发成果产业化与商品化。2016年11月通过了《生医产业创新推动方案》,提出完善生态体系,整合创新聚落、连接国际市场资源,推动特色重点产业四大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发展利基精准医学、发展国际级特色诊所聚落以及推动健康福利产业三项特色重点产业,具体如下图所示:

image.png

台湾对医药制造业的定位是成为亚太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重镇,具体如下图:

image.png

台湾生物技术和医药制造业的产业推动结构如下图:

image.png

人才储备层面,来自台湾的医药界精英,在美国制药界创出一片天地。其中赵宇天创办了Watson,陈志明创办Andrx及Anchen,许照惠创办了Ivax,许中强和萧俊雄创办了Impax。在美国医药业整合浪潮中,他们或将药厂转手出售或退居幕后,陆续返台创业。

市场层面,2016年台湾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营业收入为新台币3150亿元,增速5.5%,其中医疗器械产业最高,占比约32%。截至2016年底台湾生物技术及医药制造企业未1918家,从业人员78219人,出口产值新台币1295亿元。

公司层面,台湾制剂领域出口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辉瑞生技公司、益邦制药公司、安成国际药业公司、生达化学制药公司、信东生技公司、永信药品公司、展旺生命科技公司、台湾东洋药品公司、得生制药公司、大丰胶囊公司、台湾巩生公司等11家。原料药领域,台湾神隆公司专注于抗癌原料药开发、中化合成生技公司专注免疫抑制制剂原料药、台耀化学公司在降胆固醇具有优势、展旺生命科技公司从事抗生素的研发制造、生泰合成公司专注日本市场的肠胃用药原料药等。生物制剂领域,中裕新药公司治疗艾滋病新药TMB-355获得美国FDA突破性治疗资格、台湾浩鼎生物技术公司治疗乳癌的新药OBI-822获得美国FDA核准、生控基因疫苗公司研发的TVGV-1获得美国FDA核准,此外还有台康生技公司、联合生物制药公司、泰福生技公司、台新药公司、泉盛生技公司等。医疗器械领域,台湾的隐形眼镜享誉全球,年出口额92亿新台币,主要公司有精华光学公司、金可公司。

(三)医疗机构

台湾虽小,但却是享誉世界的医疗中心,全球前200大医院台湾占14 家,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台湾用仅占GDP6.6%的医疗卫生支出却达到了84%的民众满意度。台湾医疗体系中公立和民营的占比约2:8,截至2016年底,台湾医疗院所490家,诊所21894家,合计22384家。截至2016年,台湾总计通过美国JCI国际医院评鉴(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Hospital Accreditation)共计有18家医疗机构,而中国大陆同期通过JCI的为66家。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体系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办的体系脱胎而来,直到现在,中国90%以上的基础医疗服务、99%以上的公共卫生服务和80%以上的住院服务仍然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

 四、资本市场中的台湾医药医疗产业

截至2018年初,台湾上市生技医药公司共32家,总市值达到新台币2千4百亿元。台湾上柜生技医药公司共81家,总市值达到新台币5千4百亿。2018年六月,台交所生物技术及医疗行业的市盈率达到54.93倍,是所有行业中最高,如下图:

image.png

在台湾医药圈,以永信、中化、美时、生达、南光为代表的老牌药厂选择开拓并深耕国际市场;以安成、法德、友霖为代表的新型医药公司以技术优势抢占高端仿制药利基市场;以神隆、展望为代表的优势原料药厂谋求向制剂延伸转型增值。统计至2016年,台湾已有十多家药厂完成美国ANDA申报数十项,已有30多项产品获准上市,已有不少高端产品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此外,台湾医疗器械产业还有有乔山健康科技、百略医学科技、精华光学、全可国际和佳医健康事业等知名品牌;应用生物技术产业有葡萄王生物科技、龙灯公司等,具体上市公司名单如下:

image.png

 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笔者在台湾生活两年,相比底层累累白骨堆砌的香港、纸醉金迷的澳门,对真正培育出中产阶层的台湾地区一直怀有好感。对比香港、澳门靠房地产、赌博发家的郭炳湘、李嘉诚、李兆基、汪穗中、郭鹤年、郭令灿、施怀雅、冯国经、黄延方等人,台湾地区深耕实业而崛起的王永庆、郭台铭、张忠谋、施振荣、张汝京、尹衍梁、张荣发、高清愿、蔡宏图、蔡衍明等人,笔者怀着崇高的敬意。

是非成败尽付长江东去,往事一甲子,江山多少事,断不掉两岸同文同种,有生之年,能否见到两岸同仇敌忾、砥砺同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