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独角兽扎堆港股上市,成色如何?

在6月的尾巴,迎来了信达生物和盟科医药的招股书,生物科技独角兽的概念再一次的回到了市场的焦点,今日,港交所披露易上又出现两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

在6月的尾巴,迎来了信达生物和盟科医药的招股书,生物科技独角兽的概念再一次的回到了市场的焦点,今日,港交所披露易上又出现两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AOBiome Therapeutics和Stealth BioTherapeutics,转眼间,加上最初的歌礼医药和华领医药,排队上市的已经有6家了,生物科技独角兽的春天似乎慢慢到来。

未盈利的生物科技,要突破传统的估值体系,那么这一批独角兽以Pipeline估值到底可以得到多大的认可呢?在这个时间点,不如先来看下之前排队的歌礼药业、华领医药、盟科医药、信达生物。

image.png

1

信达生物

近来信达生物上市的消息,刷遍了基金和医药圈,自带光环的信达生物,光靠着创始人俞德超博士的名气,就已经圈粉一片,而信达生物的上市豪华阵容也是史无前例的,更不要提2页之长的基金参股名单,期期盼盼这么久的独角兽,魅力何在呢?

image.png

创始人俞德超博士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之一,当年带领研发出第一个上市的溶瘤免疫治疗药科瑞,以及重磅产品康博西普,已经名声大噪。带着国内唯一开发出两个国家1类新药的科学家光环,出来创建的信达生物也是吸引了不少贤臣,从安进、基因泰克、默克等国际巨头中出来的研究员们一同组建了500多名员工的研发团队。

在过去7年中,信达生物布建了一条由17种候选抗体药物组成的产品研发管线,覆盖了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领域。其中信迪利单抗(IBI-308)(新型PD-1抗体)已经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另外3种也已经进入临床后期,包括贝伐珠单抗(阿瓦斯汀)的生物类似药IBI-305,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ituxan)的生物类似药IBI-301和阿达木单抗(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IBI-303。

image.png

最受关注的就是信达的PD-1产品信迪利单抗(IBI-308),这一申报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总算在4月又重新提价了上市申请。PD-1相比都不陌生了,这个治疗肿瘤的新星,掀起了一阵研发风,之前还有个流传的笑话说,PE投资时都要问问,是否有PD-1的在研品种,没有也要做一个有的,不然这钱投了怎么跟投资者交代。

玩笑归玩笑,但PD-1的治愈效果,也让人们在肿瘤行业想抓到一颗稻草一样,怎么能轻易放过。目前市场已经获批的5个PD-1/PD-L1单抗产品,分别是BMS的Opdivo、默沙东的Keytruda、罗氏的Tecentriq、阿斯利康的Imfinzi、默克/辉瑞的Bavencio,而2017年,PD-1/PD-L1也正式进入了百亿美元时代。

虽然提交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但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依然是国产PD-1中走的最快,在海外市场,信达也进行了同样的布局,礼来以首付款加里程碑23亿美元,获得了信迪利单抗的海外市场授权,信达生物的这第一炮又将响变朋友圈了。

另外两个处于临床III期的贝伐珠单抗(阿瓦斯汀)的生物类似药IBI-305,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ituxan)的生物类似药IBI-301和阿达木单抗(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IBI-303,三种原研在2016年的全球销售额达到69亿美元、75亿美元、165亿美元,都是销售榜前十的明星产品,在现在支持国产替代进口的大环境下,信达的这三个品种或许也能有先发优势在。

带着“始于信、达于行”的slogan,早已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长达2页的参股基金名单,让俞博士的股权稀释到6.31%(5951万股),CFO奚浩先生也仅持有1.06%的股权(954万股)。2018年公司完成了上市前最后一轮E轮的融资,筹得1.5亿美金的资金,估值11.7亿美金,上市前不到百亿人民币的估值,看来还是留出了上市后的空间。

image.png

2

盟科医药

与信达生物同天申报上市的,还有盟科医药。盟科医药虽然没有信达生物那么大的噱头,但也有它的特色在。

盟科医药是袁征宇博士于2007年创立的,袁博士早期在康奈尔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创立盟科医药之前在Vicuron Pharmaceuticals Inc.任高级副总裁,负责研发,后来辉瑞把Vicuron Pharmaceuticals收购了。

目前盟科医药专注在治疗耐多药(MDR)超级细菌感染的抗菌疗法。研发最快的要数Contezolid(MRX-I),这是一种潜在的新一代噁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对抗革兰氏阳性多药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但不限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而目前噁唑烷酮类抗生素普遍存在的血液学不良反应,Contezolid有望降低不良反应。目前III期临床试验也临近尾声,预计在2019年下半年会递交NDA(新药上市申请)。

image.png

或许创始人被摊薄就是生物科技公司的特色,袁博士上市前仅持有盟科医药4.22%的股权,最大股东Genie Pharma持有29.12%的股权,Genie Pharma由公司非执董及委任董事长杨志博士和BVCF III L.P及BVCF III-A L.P共同持有。

image.png

3

华领医药

华领医药是第二家申报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紧随歌礼生物的脚步,在6月6日提交了IPO申请书。每一个生物科技公司,都是一个有故事的同学,对华领医药来说,创始人团队,就已经为公司带了光环。

在华领医药的招股书中,出现了千亿回归的药明康德(603259.SH)的创始人李革博士的身影,李革同妻子赵宁博士合计持有公司3.37%的股份,而李老板的名字在2010年4月30日第一轮融资的时候,就已在其中,随后药明康德以Wuxi Pharmatech Healthcare Fund基金的身份又进行了认购,持有8.92%的股权,而深受这个带头独角兽喜爱的公司,到底亮点在哪里呢?

image.png

华领医药采用的是新的“VC+IP+CRO”模式(简称VIC),资本在公司创立之初就进入共建团队,寻求平台和技术后,再交给CRO企业进行临床开发和试验。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药明康德的至始至终坚定支持。

华领医药的创始人,陈力博士之前在罗氏的中国研发中心担任首席科学馆,2009年成立华领医药后,组建了一只83人的团队,其中包括59名科学家。跟大部分为盈利生物科技一样,最开始都专注在一个品种上,华领医药主打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Dorzagliatin。

早期陈博士还在罗氏时,与同僚在研发Dorzagliatin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出来单干后,Dorzagliatin就成为了公司第一个期望突破的品种。2011年,华领医药从罗氏手中,买下早期候选Dorzagliatin的权利,继续研发。

Dorzagliatin是全球首创新药口服胰岛素药物,可以通过解决葡萄糖激酶的葡萄糖感应功能进行治疗,这已经是第四代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前三代的实验为葡萄糖激酶的开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华领医药顺利的进行了四代的研发,公司预计可以作为单药疗法,也可以与已经获批的抗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

糖尿病一直是个世界大难题,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靠口服制剂、抑制剂、和可注射药物来维持,阿卡波糖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抗糖尿病药物。近些年,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也为一线、二线疗法,但依然有3~4成的糖尿病患者无法维持血糖平衡,最终依然要接受胰岛素的治疗,原因在于,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胰岛素β细胞也受到了损伤,而华领研发的Dorzagliatin可以避开伤害β细胞的同时,保持降低血糖的功能。

image.png

目前市场上,同类GKA产品的研发,华领药业进展领先一步,在2017年7月已经进入III实验的,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品种。

image.png

除了以单药的形势,华领也同时在进行与其他2型糖尿病治疗的联用,比如二甲双胍也已经进入III期临床,预计在2019年下半年有所结果。

image.png

传统抗糖尿病药物的市场份额在逐年减少,像GKA这样的新抗糖尿病药物会逐步替代胰岛素的市场份额,市场空间的想象力是很大的,自然资本市场也不会放过这样的香饽饽。

从2014年至2018年,进行5轮融资,参与基金有2页之长,其中不乏马云和蔡崇信持有的基金,以及BlackRock这种大型机构的身影。2018年华领完成了上市前的D轮和E轮融资,共募集资金1.174亿美元,融后估值达到约7.4亿美金。然而基金的热情加入,也使得创始人的股权也逐步被稀释,陈力家族共同持有4.95%的股权。

4

歌礼生物

歌礼生物是第一个试水的独角兽,2013年成立,到现在也只有5年的历史。歌礼生物专注在做抗病毒平台,包括抗HCV、HIV、HBV的同类创新药的开发,目前公司共有5项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其中有2个已经临近商业化的丙肝药物,以及1个完成IIa期临床试验的HIV在研药物。

image.png

歌礼生物是目前唯一拥有三个不同靶点丙肝的药企,在研的2个较为关注的1.1类新药丹诺瑞韦(ASC08)和瑞维达韦(ASC16)。歌礼生物走的是“自主开发+Licence in”的策略,丹诺瑞韦(ASC08)就是歌礼生物从罗氏引入的第二代丙肝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目前已经提交了上市申请,有望成为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原研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另一重要品种,瑞维达韦(ASC16)也是歌礼生物从美国Presidio公司引进,将与丹诺瑞韦联合组成国内首个本土原研全口服无干扰素治疗方案。

歌礼生物并没有像信达生物和华领医药复杂的融资之路,公司在2015年9月进行了A轮融资获得5500万美元,高盛、天士力、康桥资本等在这一轮进入;2017年1月,公司进行了B轮融资,募集1亿美元,估值7.35亿美金,这时蔡氏家族的身影也在其中。

image.png

5

小结

这批拟上市的独角兽公司,基本都是高规格的“千人”带头,资本加持,快速跟随,迅速上市,走的都是国际创新药发展的标准路径,这些没有历史包袱的药企,生于最好的时代,躁动的资本,监管改革红利,政策的支持,巨大市场带来的人才回流。

一切的一切,都是时代的红利, 放水养鱼的趋势已经很确定了,优胜劣汰,未来必然有大鱼,也要翻船的,就看带头大哥们怎么表演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