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6.26”A股暴跌之时:火车过来了,我在铁轨边;而你,在铁轨上

对A股投资者而言,6月26日确定是个悲伤的日子:超过2000只股票跌停,创业板指数盘中几乎跌停,朋友圈留言板上是无数寻亲唤友的帖子:你还在吗?你在哪?

作者:@HeaveN


你还在吗?你在哪?

A股投资者而言,今天(626日)确定是个悲伤的日子:超过2000只股票跌停,创业板指数盘中几乎跌停,朋友圈留言板上是无数寻亲唤友的帖子:你还在吗?你在哪?



这是不是很类似汶川大地震后劫后余生的状况?


如果周末不出重磅一点的政策利好,A股下周一会怎么样?


天知道。


今天的暴跌,应该会让很多人开始关灯吃面。我不想马后炮说我多早多早就提示风险了,也不想判断这个地方是不是顶,这都超出了了我的能力范围。我想探讨的是另一个问题:你知道股市高手和普通投资者的本质差别是什么吗?


这波牛市创造了N多股神,很多是90后,完全没经过牛熊洗礼的“小鲜肉”,他们中很多人今年的投资业绩令人咂舌。以至于有一次一个小鲜肉很挑衅地问我:你的投资业绩比我差了一大截,你说你经历了那么多轮牛熊,天天花那么多时间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有什么意义?


老实说,这已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挑衅性的问题。前不久也遇到过一个一直放2倍杠杆赚得盆满钵满的90后小伙问我类似的问题:大家都觉得你是投资高手,那我这样没怎么经历牛熊的应该算俗手。但我的利润率肯定不比你低。你说高手和俗手之间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种问题,在A股天天暴涨,人人都是股神,大妈无脑买入都能赚钱的大环境下,基本是没法回答的,回答了也没用,因为没人信。但在这种连续下跌的环境下,答案就非常有说服力了。


差别在于:下跌(熊市)的时候,你在哪?


或者换句话说:风险来临的时候,你在哪?


“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如果你正沿着铁轨往前走,看见一辆火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向你冲来,或者是听到远处的鸣笛声,我会立马跳下铁轨让火车开过去。它开过去之后,只要你愿意,你总能再回到铁轨上来。”这句话来自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家利弗莫尔。


就像A股的这轮下跌,我一半的仓位运用期货等手段做了对冲,一半是空仓。


换句话说:我在铁轨边,而你,在铁轨上。


你一倍或者两倍的杠杆呆在铁轨上的结果,极大可能是把前期的超高利润损失殆尽。而我,基本无损。


用基金管理的专业术语来翻译,就是:短期你的净值增长也许远高于我(比如牛市),但长期看,我的净值极小回撤,或者不回撤,保持一个缓慢的斜率持续上升。但你的基金净值会上下翻飞,但长期会保持一个持续下滑的斜率。(见下图)
这就是高手与俗手的区别:如果一定要划分所谓的高手与俗手的话。


风险管控能力才是投资的核心能力这话在无脑买入都能赚钱的时候说,没人会听。不被打痛,所有的经验教训都只会是被嘲笑的对象。


在投资领域,高手和普通投资者的区别,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风险管控能力:风险可能来临前的敏锐嗅觉,和风险真正来临时的管控、回避能力。大家是否还记得格隆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穷人家的流水宴:记得坐在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里面提到:巴西狂欢节以其激情澎湃、参与者众、性感美女如云而闻名于世,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数百万人参加,每个人都肆意挥洒激情,素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但也正因为如此,几乎每年狂欢节都会有有火灾、拥挤踩踏等悲剧事件发生,于是就有了这句经典的官方温馨提示:狂欢吧,但记得坐在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最近A股的走势,确实让人有种惊慌失措的感觉。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的坐在了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经过这样的一波巨大调整,有多少人会尝试反省自己,而又有多少人会继续疯狂。还记得610日一跃而下的侯先生吗,过去了这16天,市场却告诉我们,到了这个时候,要考虑和准备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遇见风险,跑路的时候,必须果决,你只有30秒,不然,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不要把警告不当回事记得在美国当时911事件发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第一架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北楼的时候,玛丽莎(Marissa)正在南楼98层和两位同事说话。她不仅听到了爆炸,也感受到一波热气向她迎面扑来,如同烤箱门瞬间打开的感觉。办公室里陡然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玛丽莎没有停下来关电脑,甚至没有拿自己的手包,而是径直走到最近的紧急出口离开了大楼。
(不要把警告不当回事)
正在和她讲话的两名女子,包括和她共用一个隔间的那个同事,都没有离开。“我记得我离开,但她没跟过来。我看见她在打电话。另一名同事也是,她就在我斜对面的隔间打电话,没有想走的意思。”事后她说到。
实际上,玛丽莎(Marissa)办公室里的大多数人都无视了火灾警报,也无视了他们看到的在仅仅131英尺外的北楼发生的事件。有些人去开会了。玛丽莎的一个朋友塔米塔(Tamitha)下了几层楼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办公室。“塔米塔说‘我得回去拿孩子的照片’,然后她就再也没逃出来。”那两名留下讲电话的女子,那些去开会的人,还有塔米塔(Tamitha)最后都不幸丧生。
警报响起的时候,人们并不着急离开。
多数人会高估自己的风险逃生能力研究表明,当火灾警报响起的时候,人们并不会立即行动。他们会和彼此聊天,试图弄清楚发生了什么。通常会站着不走。参加过火警演习的人应该都能明白这种做法。人们并不着急离开大楼,而是等着。人们在等更多的线索,比如烟味,或者听取我们信任之人的建议。但也有证据表明,就算有了更多信息,我们中的很多人依旧不会有所动作。
如果人们真的开始行动,会遵循老习惯,非常难改变本身固有的观点。人们不信任紧急出口,几乎总是从试图从入口处逃离,或尝试其他办法。法医重塑了一场在肯塔基州的贝弗利山晚餐俱乐部的著名餐厅火灾现场,当发出火警警报后,发现许多顾客只是抬头看一眼,没发现什么异常,认为是误报。自信自己在发现火情前有足够能力和时间逃离,埋头继续吃饭;还有一部分人,试图走到窗边和门口观察一下是否有烟雾或者其他异常,觉得没什么严重的,然后回到座位继续吃饭;只有非常少的人,立即放下碗筷,第一时间撤离到广场等安全的场所;
绝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的火警逃生能力,这也是绝大多数火灾中多数人丧命的最根本原因。市场并不是慈善场所,如果你风险意识不够,或者说看到风险,自己没有执行力的话,那么最后只有一种结局而已。
跑路,只有30秒的时间我再分享一下这个经典视频:
视频地址:http://v.qq.com/boke/page/f/0/f/f0156yoxyof.html


这是前几天格隆汇发表的文章《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任何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写在A股猜顶之时》引用的视频,虽然视频里发生的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每次看也挺揪心,但是我们必须能从里面体会到什么才对。


这个视频的经典在于:在或有风险(水流开始增大)来临时,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后果!原本水流很小的河道,一开始有水流开始增大,人们开始反应:有身手敏捷迅速往岸边跑的,有反应慢半拍,但也连滚带爬,虽然几次摔倒(不排除有摔伤),但好歹还是跑上了岸的。有产生反应,但不是往岸上跑,而是逆流而上,去和水中间的人汇合抱团取暖的,当然,也有完全无动于衷,站在和中间原地不动的。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基本有4类人,而从之后的行为动作看,有三个阶段。


第一类人,看见远处有水流过来,很快很轻松的跑上了岸,到了岸边,回头向河中的人喊话说,快跑。


第二类人,水已经慢慢过来了,但是一开始只是小水流,不影响跑路,他们也顺利的登岸,登岸后向河中的人喊话说,快跑。


第三类人,水过来了,有点大,自己向河岸狂奔,但是自己脚下一滑,摔了一跤,但是基本也在岸边了,然后就连滚带爬的跑上了岸,湿了鞋,登岸后向河中的人喊话说,快跑。


第四类人,因为身处河中心,走到岸边有难度,但是他们走的并不快,似乎在犹豫什么,当只有小水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停住不前了,就站在那里,期待水流快过去,岸边的人疯狂的喊,但是也没有用,结果……


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从远处来,一开始有预警,人们开始向岸边跑。


第二阶段,水开始漫过双脚,有人停住不前了,有人连滚带爬跑上岸了,这个过程持续了30秒左右。水开始慢慢变大。


第三阶段,没走的人,抱团取暖,希望依靠并肩作战的力量,抵制洪水,但是到最后,仍然无效。
(在洪水猛兽面前,抱团取暖无效)看完后,在结合08年熊市那会,甚至是最近几天的市场,是不是能体会到些什么呢,在熊出没的时候,不要认为抱团取暖有效,因为当你需要抱团取暖的时候,已经晚了,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活命,那就是在发现风险的第一阶段就狂奔,在第一时间脱离危险境地。


就像干涸的河道,空旷的铁道,这次洪水袭过,火车碾过,河道仍然会再次干涸,会再有游客上去玩,火车过去之后,铁道仍在,你仍可上去行进。


但,前提是:你必须还活着!


请记住,就像这个视频里体现的,跑路,留给你的可能只有30秒的时间。


也许不会每次都这么冲走,也许只是虚惊一场。但,一次,就意味着全部!


巴菲特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活得够长做投资,风险嗅觉很重要,当遇到风险之后的管控能力,回避能力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回避风险的能力。我们会在风险面前犹豫,因为市场已冲昏人们的头脑,你的风险嗅觉会丧失,因为当你做出抵御风险的举动是,会产生损失。但如果我们不接受一些损失,可能会失去所有。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研究发现,泡沫最初的出现往往源于一个新的理念,或市场一时心血来潮而跟风。但随后出现的泡沫则一般归因于交易者在经历第一轮泡沫时期后,过份自信所致。


换句话说,交易员在上一轮泡沫时期亏了钱,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和聪明,让自己在下一次出现泡沫时可以在最佳时机,在所有人之前提前兑现离场。而如果在第一轮泡沫中,赚取了相当的利润,会变的很自信,但这往往就是最危险的。遇到这两种情况,你的风险嗅觉都会下降,更别提风险真正来临时你的管控回避能力了。


在最后一波下跌之前,离场——其实你做不到。因为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也不比别人更聪明。


我们再回顾一下利弗莫尔的经典名句:“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看起来还不错,我就再回来。”


如果你正沿着铁轨往前走,看见一辆火车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向你冲来,或者是听到远处的鸣笛声,你是会立马跳下铁轨让火车开过去,还是等到火车开到你不到50米的距离,再跳下去?我相信但凡理性的人,都不会愚蠢地站在那里不动。它开过去之后,只要你愿意,你总能再回到铁轨上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利欲熏心的股市中,人们的理智往往被盈利的预期消磨掉了,风险嗅觉变为零。真的是“零”。


这里并不是看空市场,只是想告诉大家,狂欢可以,但一定记得坐在离出口近一点的地方,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遇到的风险。在股市中,机会与风险并存,选好时间,警惕风险,提升自己处理风险的的能力,长久的活下去,才是王道。巴菲特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市因为他获得够长!


古人云:"善败者不亡"。提前发现风险,预防风险,管控风险的人,才拥有成功的基石。一切从现在开始,也许还不晚。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