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取消75%存贷比 影响几何?

6月24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


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所谓存贷比指标,指的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也就是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可以贷出去75元。这一措施最早是1994年央行对部分股份制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时提出的,1995年,存贷比指标被写入《商业银行法》正式确定下来。而在银行存款压力陡升、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业曾多次呼吁急需监管层对存贷比考核松绑。


事实上,在《商业银行法》实施之初,存贷比可以说是一项简单并且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但20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有了极大发展,股市、基金、黄金、信托、互联网金融等投资渠道快速发展,存贷比监管的弊端日益显现。作为一项监管指标,存贷比一直是银行不敢逾越的雷区,由此也催生了存款冲时点、违规揽储、金融掮客等乱象。尤其在互联网金融、股市火爆的背景下,存款逃离银行的趋势已难以逆转。


去除拉存款魔咒,缓解竞争压力。信贷资产端经营主要受信贷额度、资本金、存贷比等限制,存贷比取消,将解除银行头顶一紧箍咒,缓解银行揽存压力,部分精力由吸储转移至资产管理、存量盘活等未来蓝海领域。资产端经营灵活性增加,负债端存款成本降低,利好银行中长期发展。贷存比调整为参考指标符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状况,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加放贷,降低负债成本,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存贷比今后将由监管指标变为参考指标,这对于饱受存贷比制约的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次大手笔的动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完全放开,毕竟银行仍然还存在资本充足率等约束。


银监会近日公布的季度监管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末贷存比为65.67%,较上季度末上升0.58个百分点。虽然与75%的法定限额仍有一定距离,但部分贷款投放机构的实际放贷能力确实受到限制。


一、能释放多少贷款?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极端情况下(按照80%存贷比测算),16 家上市银行将新增人民币贷款约6.6 万亿,释放出6.6 万亿的信贷。存贷比较低银行,比如:南京、兴业、农行等,能够释放出的新增贷款较多。


二、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由于新增贷款收益率高于其他生息资 产(指除存放央行之外的生息资产,高1.5%-2.5%),替代后的银行在存贷比达到准备金约束上限的情况下,生息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约提升10bp。不同的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幅度不同,主要基于2个指标:1、贷款于其他生息资产收益率差,2、当前存贷比水平。农行、平安、宁波、南京的收益率提升水平相对较高,另外工行的收益率 提升也较可观。


三、提升净利润?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银行信贷投放规模提 高,资产配置结构将调整,高息的信贷资产替代其他低息的资产,净息差回升,从而影响到银行利润表,提高盈利能力,提高ROE。经过测算,在存贷比达到上限的情形下行业净利润提高提高2.55%;存贷比相对较低的,银行收益最大。主要包括:农行、南京、平安、工行、宁波。 


四、资本消耗增加?如果各家银行都将存贷比达到临界值,行业 平均来看,资本充足率下降大约下降1%左右。其中:南京、农行、平安、宁波、工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程度最为明显。


(以上信息由网络资料整合而来,并参考了华泰证券与中信建投的报告)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整理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