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CEO邹胜龙谈,中概“私有化”的正确决策

相信大家都已感受到中概股私有化热潮了,继奇虎360宣布在上周三(6月17日)宣布私有化后,昨日(6月23日),陌陌也对外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值得注意是,这距离陌陌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仅过去半年。也就在5月份,虎嗅Eastland撰文《A股回归潮,22家“海归”企盼万亿市值》提到,回顾市值低于10亿美元,疑似被低估,而同类公司在A股“鸡犬升天”

 相信大家都已感受到中概股私有化热潮了,继奇虎360宣布在上周三(6月17日)宣布私有化后,昨日(6月23日),陌陌也对外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值得注意是,这距离陌陌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仅过去半年。也就在5月份,虎嗅Eastland撰文《A股回归潮,22家“海归”企盼万亿市值》提到,回顾市值低于10亿美元,疑似被低估,而同类公司在A股“鸡犬升天”的中概公司亦达10余家。而当前这个数量正在扩大,他们共同的理由是被海外投资者低估。

然而,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还需拆VIE架构其中间又面临哪些挑战?在《国内知名投资者们的忠告:回归A股,当心竹篮打水一场空》中提到,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回归A股,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这样指出:

第一,如果你的生意在美国有完美的参照系,例如搜索,百度是中国的谷歌,投资人看得懂,估值又高;第二是规模要大,二三十亿美金是个坎;第三是要有这个概念的板块,那么你最好留在美国上市。

经纬中国人民币基金负责人曹国熊则认为,这类企业是一定要私有化回归的:

第一,那些敏感性的行业企业得回来,比如说互联网金融、隐含中国消费大数据的公司们,是没有选择的;第二,明显的、美国市场不再看好这个行业的公司,比如说游戏、传媒、电影,估值都很低,那就回来,还可能获得一个好估值。

看完投资者对中概股回私有化之后,再来看下海外上市公司的态度。今天(6月24日),迅雷CEO邹胜龙发出《让我们来谈谈“私有化”》,时间节点正好踩在迅雷在美上市一周年之际,但有关几天前迅雷私有化的问题,邹胜龙并未做正面回应。

以下是邹胜龙原文内容:

今天是迅雷成功IPO一周年的日子,结合最近一段时间中概股们争前恐后的宣布私有化,我想谈谈这个与IPO一周年很不相称的话题——私有化。

对每一家中概股来说,是否要私有化,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考虑,不能一概而论,由于这个话题太热门,我从个人角度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家中概股到底要不要私有化?我认为,站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只要想清楚了两个问题就可以做决策。一,如果回归A股,能得到什么?二,如果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什么?

对于前一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高估值,如果对比中美两个资本市场,这个问题几乎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高估值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牛市下的高估值又能持续多久?

其实,受限于多种因素,高估值在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现金。而当牛市转为熊市,能否享受到高估值的溢价,最根本的,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经营。

必须要冷静认识的是,企业在享受到一定溢价的同时,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是不菲的。首先是财务成本,一家公司退市以及拆VIE结构的财务成本不低于当时IPO的成本,其次是时间成本,即使一家公司成功退市,能否在A股上市,以及何时上市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还包括退市以及重新上市过程中,无穷尽的股东沟通、利益分配和一关又一关的流程。

因此我认为,一定要站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要产品面向国内市场,主要用户都在国内,那么让用户同时成为投资人并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所带来的能量是巨大的;此外我相信,不同市值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也是不同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
对于第二个问题,放在不同的企业身上更是千差万别。从一个角度来说,回归A股能得到的,就是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的,但又不限于此。

此轮中概股回归的一个重大时代背景是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殷切期望和重大扶植,资本市场已经成为重要推手。

当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紧密集合,并开始重构中国的产业格局,成为一家“中国”企业,而非VIE结构下的“外资”企业,也成为某类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企业的不二之选。比如,涉及到政府和企业安全的行业,再比如受到政府大力鼓励的电商行业等等。

只有考虑清楚了以上两个问题,才能对“私有化”做出正确决策,既要顺应大势,又不能盲目跟风,其他都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已。(邹胜龙)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