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湊湊”挑战海底捞,呷哺呷哺能够转型成功吗?

随着海底捞即将在港上市,火锅界掀起一片哗然。呷哺呷哺(00520-HK)身为“全国火锅连锁第一股”自然而然的被市场拿来与海底捞做比较。面对海底捞的强势来袭,呷哺呷哺又会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

作者:刘玲玲

来源:财华网FinetHK

随着海底捞即将在港上市,火锅界掀起一片哗然。呷哺呷哺(00520-HK)身为“全国火锅连锁第一股”自然而然的被市场拿来与海底捞做比较。面对海底捞的强势来袭,呷哺呷哺又会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

业绩虽好,仍难掩盖发展漏洞

呷哺呷哺自1999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最初带有闽南特色的呷哺呷哺发展并不顺利。惨淡的经营状态持续到2003年以后出现了转机,2003年非典的爆发,让“一人一锅,安全卫生”理念走红,呷哺呷哺顺势开设多家分店,至此小火锅市场在全国彻底打开。

根据年报显示,呷哺呷哺的业绩自2014年上市至今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2014年到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02亿元(人民币,下同),24.25亿元,27.58亿元,36.64亿元;同时实现股东应占利润1.41亿元,2.63亿元,3.68亿元和4.2亿元。

(图片来自:港交所)

可喜的是,自从呷哺呷哺上市至今,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7年再创新高,营业收入年增长高达约32.8%。

除此以外,在股价方面,呷哺呷哺从刚上市4.70港元的发行价到如今最高17.50港元的价格,上涨了近3倍。

(图片来自:东方财富)

虽然业绩稳中有增,但依旧难以掩盖呷哺呷哺的发展缺陷。从经营网点布局上看,甲哺甲哺主要集中在北方,截至2017年底,共有748家门店,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地区的门店共有553家,占比高达73%。江淮以南地区,布局稀少。

出品“湊湊”,挑战海底捞

呷哺呷哺以吧台小火锅的形式满足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注重的是享受一顿饭的感觉。

这就不得不提海底捞,海底捞以其“变态”的服务深讨消费者的欢心。当你在海底捞排队用餐时,可以享受免费美甲服务;坐定点餐时,围裙、热毛巾一一送上,服务员还会细心的为长发女生提供皮筋和发夹;餐后,还会递上一片口香糖。

面对中高端人群定位的海底捞如此火爆,让一直秉承着“廉价快捷”理念的呷哺呷哺倍感压力。同时,这也是“湊湊”诞生的原因,弥补呷哺呷哺在中高端市场的空白。

就目前来看,市场上主流的火锅品牌呷哺呷哺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海底捞在100元左右。由于海底捞的强大,导致整个火锅行业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也是在90元到100元之间浮动,几乎没有哪家火锅品牌敢于挑战强大的海底捞,而湊湊约为130元左右的单价定位,填补中高端的市场空白,勇气可嘉,挑战也大。

转型策略能否成功

面临“消费升级”的问题,呷哺呷哺推出“湊湊”品牌的同时进军调料市场进行转型,然而此次转型一直被外界诟病,普遍认为其火锅底料的定位与自身发展和品牌不符。与海底捞相比,呷哺呷哺不仅要弥合新产品与原定位之间的落差,而且需付出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匹配和支撑。

海底捞作为川味火锅,无疑是现在发展最火的。但是自从“老鼠门”事件,给海底捞的食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此外也曝露出企业管理缺失、内部控制制度混乱,严重影响了海底捞的商业信誉和持续盈利能力。这给呷哺呷哺冲击中高端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湊湊打破了传统火锅,也打破了传统中式餐饮的模式,巧妙而和谐地打造了中餐难以突破复合业态经营,使餐饮经营的空间、时间得到延伸。截止2017年底,全国范围内湊湊已经有21家店,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地区。

湊湊的创立使得呷哺呷哺的客户从人均消费40元扩大到人均消费200元左右的消费群体,使其营收由2016年的27.58亿元提升32.8%至2017年的36.64亿元。

呷哺呷哺最初靠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口味打入市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品牌从区域范围内到全国范围内的过渡,企业的很多标签逐渐被弱化,例如火锅的口味和餐厅的装修。

此时,呷哺呷哺选择挑战中高端市进行转型,相信只要保持其品牌最终的特性、亮点,提供最具品牌特色的服务,未来呷哺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同时这也是未来更多消费者选择来呷哺呷哺吃火锅的理由。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