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的政治经济分析

作者:四大少 来源:小逻辑 东北,不只是东北人的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东北过去20年遭遇的困境,恰是今天整个中国需要面对的

作者:四大少 来源:小逻辑 

壹 

被污名化的东北人

因贫而堕落,还是因堕落而贫?

每到转折的时代,总会有这样一群失落者。就像今天在大城市里的精英阶层一样,他们相信自己有资本,有智慧,有能量,相信自己完全能够Hold住这种生活,永远不会是输家。他们也相信这个世界已经合理了,已经足够合理,任何失败者不是愚蠢的就是懒惰的。其实这也和三十年前这些下岗的工人想的差不多。在这种转折里,有的人注定会被送到风口,送到浪尖;有的人会被送去水底,甚至在石头上撞得粉碎。这一次失落的不知道是谁,是不是我,有没有各位?

——作家贾行家

今日,东北人形象和声誉一塌糊涂。而被批评被指责的当事人,因其独特的语境,任何解释和反击都进一步恶化了自身的形象。以至于被调侃:犯我东北者,虽远必喊麦。

随着MC天佑们从夸张到低调再到泯然众人,另一个原本小范围内流传的语录却传遍大江南北,那就是:投资不过山海关。

富裕的中国人已不愿辩证思考,只相信眼前所见,这是集体的文化懒惰。在河南人承接周边高污染产业而GDP增速生猛后,加诸其身上的偏见慢慢退潮,东北人的缺陷形象却越来丰满。

这种污名化的文化流行背后,是东北经济的崩塌和当地社会关系运转的偏瘫。贾平凹在《画人记》中提到: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大概率而言,素质和财富正相关。

芭芭拉·艾伦瑞克借《体验时薪6-8美元以下的美国穷人生活》一书向大众袒露了公开的秘密只有在我毫无病痛、浑身舒畅、精力充沛的时候,我才温柔、大方、善良,对得起我受到的教育。否则我只是一个自私、刻薄、小肚鸡肠、口出恶言的市井小民。

很多人不知或刻意忘记,东北GDP曾经占了旧中国的七八成,也曾是新中国的工业重地;时至今日,东北依然是中国教育水平和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但在现实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面前,在整个中国社会一朝进入“向钱看”的时代,东北人的言语夸张与动作粗暴,恰恰是自我定位与现实不符之间的抗争。过去的时光有多美好,今天的窘境就有多逼仄;失望之余,唯有出走。到南边去,到欧洲去。留下一个毫无生气的东北!

贰 

东北没落的根源

改开的地缘劣势导致了东北必然没落

建国后,东北一直是中国工业原料和重型装备基地,支撑和引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显示,即使到1994年,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依然在七大区((东三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六省、大西北、大西南))排名第二。

但是,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中国经济骤然提速,在投资、消费和外贸三架马车拉动下,中国依靠传统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产业三大产业助力。这三个产业将东北抛入了深渊。

为什么长于工业原料和重型装备的东北,进入到轻工业领域就不行了?原因有两个:

一,先发者陷井改开前,东北基础好,被重用,并受计划经济保护,国家通过投资和统购统销模式,延续并保护了东北的先发优势。但是,这不是充分竞争状态下的真实市场格局,容易造成市场钝感。所以,改开后,尤其是小平南巡和中国加入WTO,东北一年不如一年。

image.png

二:高成本窘境。东北偏处一隅,两个原因导致其无成本优势。冬季寒冷导致全年生产率偏低,远离主要市场导致物流成本增高。一低一高,在过去几十年血拼价格的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当年华晨汽车计划撤出东北搬入华东,除了仰融跟主政官之间不合的主观因素,更有降低成本、贴近主要市场的客观考虑。而东北周边,接壤的朝鲜,属于封闭状态,俄罗斯西伯利亚区域已经人口和经济塌陷。无可奈何,我的东北!

image.pngimage.png

将胡焕庸线和南北分界线叠加,看似是地理,背后是人口分布,实质是中国经济晴雨表。在这里,四大少再次提醒各位读者:中国的经济重心,是长江Y型经济带:I是长江中下游,V是杭州湾。

将东北拉扯成工业基地的,是国家意志(日俄打基础,新中国顺势而为),不是市场;将东北遗忘的不是国家,是市场经济!振兴东北投再多钱,围绕重工业的老路或者轻工业的新方向,逻辑上都站不稳脚跟,只是不断强化投资东北,海南吃饱的怪像。

过去20年里,整个东北活成了1.3人的痛,期待一线生机。

叁 

东北振兴的机会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朝鲜改开

image.png

近代史上,我之边陲,日俄之要塞!

今日,我之重镇,东北亚之核心!

东北过去20年的困境,恰恰是今天整个中国需要面对的。那就是当外部环境变化催生产业调整时,如何争取机会!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东北脱困是中国转型成功的积极探索!

大环境方面,在中国失去低成本这个比较优势后,需要做实两件大事:

一:全球化3.0和中国开放2.0

全球化1.0:始于1750,终于1950,主要通过殖民方式推动产业发展,二战后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昭示殖民式全球化结束;后发优势的美国取代了英国,重塑世界格局;

全球化2.0:1950年至今,尤其是确认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之后,国际贸易推动全球化。期间,后发优势的中国已经全面展露出重塑世界格局的实力和雄心;

全球化3.0:展望新一轮全球化,是全球配置资源,不在是简单的国际贸易问题。中国资本要走出去,中国市场也要与全球共享,这也是中国开放2.0的机遇和挑战。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有的支柱性产业(传统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产业)已经很难支持中国发展,而且越来越表现出对整个社会的束缚。替代产业可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请认真看,炒股或者创业,都有帮助):

1,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工程、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制造;

2,服务业,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文化产业;

3,现代制造业,包括航天器制造与航空器制造、高铁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和现代船舶制造与海洋装备制造。

如果做实了全球化3.0,中国的资金以及过剩产能将得到对外输出的机会,日韩不需要,需要的是蒙古、朝鲜等未开放国家;如果做实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产品将跳脱价格竞争困境,凭技术和专利溢价获取更高利润。东北恰恰拥有这方面的技术底子,因此不再像传统制造业(轻工业)一样输给了空间距离。

PS: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的简单区别。传统制造业就是生产吃穿住用等满足私人需求的产品,简单理解为轻工业中的加工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链的上游。

image.png

2010年就确定的国家六大区域中心,唯独沈阳未见起色,在这之后基本未见有将沈阳作为国家区域中心的官方表述。其中有不可言说的特殊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等待周边市场放开。

中国这次深化改开,成功与否,将决定中国是否能跨越中等发达国家陷进,中国经济是否能够进入中高端结构(成本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与中国一样站到了历史窗口的,是朝鲜能否从封闭走向开放。

四大少认为,朝鲜改开的内在压力已经非常大,主要体现在外汇储备枯竭。朝鲜的外汇来源主要包括对华贸易,以及地下投资收益。中国直接、间接、变相地给于朝鲜各种金融援助,常见方式包括无偿援助、无息或低息贷款、债务展期、债务勾销等。相信这次朝鲜助力中美贸易谈判,大连棒子岛的中朝会谈有了更多实际的合作与支持共识,而这些计划的兑现,四大少认为快则2018年就能看到。有理由相信,中国已经在即将开始的朝鲜改开中拿到了最大份额;当然,站在朝鲜角度看,朝鲜拿到了最没有攻击性的境外投资和技术支援。

其次,在通讯和资讯发达的今天,保持封闭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手机的地下交易,冰封的国度难抵各方陆续出现的裂缝。

无数历史事件表明,当民众开始觉醒,内忧外患之时,领导人将面临保王朝还是保家族的抉择。保家族成功的有英国王室,保王朝失败的有法国王室。作为一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度过自己青少年时期的领导人,相信他会有这个辨识。而今年频繁的见面和会谈,恰恰是需要中国在保其改开后的家族安全上给与承诺。

对中国而言,推动朝鲜改开,将一个封闭王朝和平塑造成现代化国家,将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其意义重大深远。

唯一的问题是,朝鲜什么时候会正式启动改开按钮?四大少认为就在2018年!无论期间还会发生多少波折,无非是利益各方在试探、拼争份额而已。

而朝鲜的改开,将为东北亚注入活力。这,也许正是中国东北期待的一线生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