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创业板VS2000年的纳斯达克:已经到疯狂阶段了吗?

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创业板指数未来的走势,但是我深刻地感觉到,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开始,并且将长期持续地改变中国社会。一大批优质的公司将在创业板成长起来。(作者:范小明) ... ...

当下的创业板VS2000年的纳斯达克:已经到疯狂阶段了吗?
作者:范小明

导语:

15年过去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互联网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模式日臻成熟,用户基数庞大,变现能力增强,生态型公司强者恒强。把2015年创业板形容为2000年的纳斯达克,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我清楚,部分创业板股票存在高估的嫌疑,泡沫已经开始出现,但是也深知,一定程度的泡沫可以引导社会资金配至急需资金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去,并不一定是坏事。

近2年来,在创业板指数上涨过程中,我多次听人说,创业板的走势,就如同2000年左右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走势,言下之意是即将迎来恐慌式的暴跌,以挤出估值泡沫。如果你没有对创业板公司做出一定程度研究,或者缺乏对互联网行业的深度比较,那么很容易被这种言论吓倒,放弃了对创业板的投资。

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和2000年时相比,有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第一,产品形态更加成熟。2000年左右,当时大多数的科技公司,并没有找到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形态。当时市值最大几家公司,包括思科、微软、甲骨文、英特尔、爱立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依然是依靠扎实的企业客户产品获得成功的。除此以外的互联网类股票,依然不懂得如何吸引用户,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更加不知如何来进行流量变现。现在熟知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在当时没有人知道该这样做。2015年,美国市值最大的一批科技类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等;中国的代表有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他们的涌现,不仅代表了自身的成功,更是为全球的互联网公司开拓出了一条获取用户,打造平台型公司的思维。

第二,盈利模式较为清晰。2000年6月30日网易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开盘价15.3美元。那个时候广告模式尚不成熟,电子商务刚刚起步,视频产品受制于带宽,不管是互联网人,还是资本市场,都不知道如何将门户的流量进行很好的变现,门户网站的价值在哪里。网易的股价在2001年跌破1美元,一度面临摘牌的危险。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天,用户就代表了现金流,因为变现的渠道实在太丰富了。游戏、广告、电商、金融、O2O,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只要将精力专注在研发让用户惊喜的产品上,留住海量的用户,后面如何盈利,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三,资本市场估值体系更为成熟。经历了一轮互联网巨头的成长历史,国际资本市场,和中国投资市场,对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和估值趋势变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华尔街不再拘泥于短期的财务目标,更加看重产品的原创性、平台性、不可替代性。那些为用户、客户提供了多赢局面的平台产品的亚马逊、苹果、京东、阿里巴巴,尽管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财务压力,但是估值却一直高高在上,少则数百亿美元,多则上千亿美元。资本市场对于高成长性的互联网公司,有了更多的耐性和期待。

第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2000年前后,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们,清一色地纯互联网人,他们的产品影响力局限在IT产业内部;2014年左右,实体产业的互联网化趋势,以及O2O革命的浪潮,则是席卷了几乎所有的实体产业,这一次是整个社会都被移动互联网卷入其中。产业互联网,减少流通环节、消除信息不对称、共享闲置资源、更快地撮合服务方和需求方,在方方面面冲击原有产业的格局和运作方式。由于中国最优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海外上市完毕,因此创业板中更多地以O2O模式的互联网公司为主,他们在钢铁电商、在线教育、移动医疗、在线旅游、在线家装、互联网保险、信息安全等方面改变着实体产业,虽然短期盈利不甚理想,但是未来的前景可期。

第五,上市公司的供给数量不同。1999年美国IPO受到投资者疯狂地追捧,1999年有457例,绝大多数都是和互联网相关的,其中有117支在上市的首个交易日就市值翻倍。只要一个公司同网络挂上钩,不管这个公司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不管这个公司的主营是什么,股价都会被炒得直冲云霄,发行新股时也会被抢购一空。美国IPO的注册制度,使得在行情高涨时上市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进一步推高了纳斯达克的泡沫程度。虽然注册制度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长期目标,但是证监会在掌握发行节奏上,依然有着窗口指导的作用。短期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依然无法完全地市场化,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已上市公司的稀缺性,不至于短期造成巨大的供给泡沫。

我们不能教条式地将当前的创业板和2000年时的纳斯达克相提并论,这犯下了刻舟求剑的错误。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创业板指数未来的走势,但是我深刻地感觉到,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开始,并且将长期持续地改变中国社会。一大批优质的公司将从小长大,在创业板成长起来。中国雄厚的本土资金,也将持续地追捧那些公司。作为投资人,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朝着明确的产业趋势,去寻找那些令人激动的小公司,并陪伴它们成长起来。所以,虽然目前创业板开始出现一批泡沫公司,但是成长趋势不变,股市还远远没到疯狂的阶段。


来源:范小明的互联网观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