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金融数据点评:M2跌到30年来最低 扣动降息扳机已经响起

1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除了1.5万亿的信贷,无论是社会融资规模、还是M2的表现都差得一塌糊涂,M2更是创造了自1986年以来的最低点。(作者:中金固收研究团队) ...

1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除了1.5万亿的信贷,无论是社会融资规模、还是M2的表现都差得一塌糊涂,M2更是创造了自1986年以来的最低点。且看中金固定收益部、民生银行研究院的分析:


以下内容为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对1月央行金融数据的最新解读。
  • 贷款略好于预期,数据质量改善,但后继乏力
1月份贷款数据比此前市场预期的1.3-1.4万亿要略高,达到1.47万亿,也高于去年1月份的1.32万亿的规模。其中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3294亿,是2010年以来的单月新高,与11-12月份降息后房地产成交量的大幅回升推动居民按揭贷款增长有关。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121亿,也是2010年以来的单月新高。这部分中长期贷款可能与基建项目相关。票据的增量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多,只增加962亿。从结构上来看,1月份贷款数据质量有所改善。不过贷款的放量和数据质量的改善一方面是央行窗口指导的成果,另外也与部分企业类型贷款在去年12月份受到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的挤出而转移到1月份投放。而银行在1月份释放了较多的贷款项目后,目前来看,2月份的贷款可能相对乏力。此外,从房地产年初以来销量重新回落的情况看,居民按揭贷款的高速增长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而43号文仍制约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此外,本月贷款数据还是新的口径,包含了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同业拆放,这部分1月份减少144亿元,对整体贷款的影响不大。
  • 存款口径调整,从可比角度来看,存款增长仍比较乏力

从2015年开始,存款口径有所调整,包含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1月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70亿。而去年1月份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增量较高,超过8000亿。因此今年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口径,对1月份是起到了拖累作用。原因在于,去年1月份,由于当时货币市场利率很高,货币市场基金处于高速扩张当中,银行理财收益率也比较高,银行理财收益率也很高,金融脱媒加速导致普通存款变为表外理财工具,而表外理财再以非银同业存款的形式存回银行,这导致了去年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高基数,而今年来看,理财和货基近期都增长放缓,也是的这部分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量放缓。
剔除了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虽然今年1月份存款增长仍明显高于去年1月份(1月份总存款增长1.7万亿,去年1月份负0.94万亿),但需要修正几个不可比因素。(1)去年1月末是春节,居民取现金集中体现在1月份,M0大幅增长了近1.8万亿,导致了普通存款转变为流通中现金,这使得去年1月份存款增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在执行存款月末偏离度之后,银行减少了在季度末冲存款,使得季度初的月份也不会因为理财重新大幅出表到之后存款下降,所以去年1月份存款减少本身也是因为季度末冲存款后,存款在季度初的重新流出,而今年没有这个影响;(3)今年1月份财政存款增长7000亿,明显高于往年的季节性,去年1月份财政存款才增加1543亿,所以今年如果剔除财政存款,银行体系的存款增长并没有那么多。如果修正这三个不可比的因素后,实际上今年1月份的普通存款增量远远弱于去年同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M2大幅下滑了。
  • M2大幅下滑显示融资需求下滑、资金外流较为严重,广义货币的萎缩会带来通缩压力,需要高度警惕
1月份M2同比只有10.8%,甚至比我们预期的11.5%-12%都要低很多。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和M0本身都已经在M2的统计当中,所以M2的大幅下行并不是存款口径调整和春节错位等因素引起的。在贷款比市场预期还要略好的情况下,M2大幅低于预期与几个因素有关:
  • 外汇占款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从EPFR数据来看,1月份流出中国市场的资金量创了历史新高。这意味着1月份外汇占款可能净减少很多。去年12月份外汇占款净减少了1000多亿,1月份要更为严重。
  • 财政存款高于预期。1月份财政存款增量高达7000亿,也起到了回笼流动性和减少银行存款的作用。可能与部分税收增长有关,比如财政部上调了汽油消费税。
  • 非标继续萎缩导致导致表内非标所派生的存款也减少。去年一季度还没开始执行127号文,银行表内非标依然比较多,但目前监管趋严和融资需求萎缩的情况下,这一块的增量也会明显降低,从1月份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的增量就可以看到。M2持续下滑并已经严重低于政府目标需要警惕,毕竟货币增速高低与经济需求和通胀都高度相关,会带来经济下滑和通缩压力。
  • 社融增速继续下滑,融资需求低迷
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20500亿元,高于我们预期的1.5万亿,不过由于去年1月份的高基数,社会融资余额同比增速仍从去年年底的14.3%大幅降至13.4%附近,创历史新低。除贷款好于预期外,其余分项都比较弱。美元持续走强导致企业负债去美元化,叠加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企业新增外币贷款有所回落;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冲量影响结束,非标融资大幅下降,回归低增长状态,新增委托贷款和新增信托贷款总量较去年12月下降近5000亿元(尽管委托贷款统计口径不再包括“现金管理项下的委托贷款”,但不影响我们结论),考虑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预计非标融资持续低位运行可能性大;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有所反弹,与银行在下旬压缩了票据增加了中长期贷款有关;新增企业债券融资有所反弹但仍处相对低位,考虑城投监态度依然谨慎,短期企业债券融资或继续乏力。


总体来看,1月份金融数据除了贷款略高于预期外,其余的都差的一塌糊涂,印证了融资需求下滑带来的货币委托的事实。此外资金外流增加也需要引起重视。社融和M2增速双双创历史新低意味着未来经济和CPI仍将承受下行压力。在货币增速持续回落,而汇率不敢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加上货币市场利率偏高导致实际利率维持高位,货币条件越来越紧。如我们前期所分析的,唯一靠谱的放松方式仍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预计未来货币政策会有更进一步的放松举动来提振经济。债券坚决不抛不弃,持券待涨!(完)

【2015年1月金融数据点评——中国民生银行 首席研究员  温彬】

M2(10.8%)为何这么低:1、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较大,频现近乎“跌停”走势,而1月新增外汇存款452亿美元反映出购汇意愿强于结汇,因此预计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继续延续去年12月负增长的态势,基础货币出现缺口影响M2增长;2、今年1月新增财政存款7000亿元,同比多增5457亿元,作为扣减项,影响了M2的增长;3、对同业和非标业务监管的加强,同业业务货币创造效应减弱。


M1(10.6%)为何这么高:1、季节性因素,春节前,企业现金存款增加,用于年终奖等福利发放;2、资本市场活跃,企业股票投资意愿增强,资金开始“活化”;3、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流动性支持、银行信贷扩张有助于降低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说明“三角债”问题并不严重。

新增人民币信贷(1.47万亿)为何超预期:1、需求旺盛。基础设施、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因非信贷融资渠道收窄,转向对银行信贷的需求;2、降息刺激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增加;3、银行放贷能力增强。定向降准、贷存比口径调整、合意贷款规模放松等措施鼓励银行放贷;4、1月份通常为全年新增贷款的高点,去年末结转项目和春节前储备项目集中发放,实现早投放早收益,预计2月份新增贷款会大幅收缩。

 新增人民币信贷占社融比例(71.7%)为何又大幅攀升:此前,新增人民币信贷占社融比例下降到50%左右,被认为是融资结构改善的标志。而事实上是银行信贷通过影子银行出表变相降低。随着对影子银行监管加强,预计银行信贷仍是未来融资的主渠道。可喜的是,企业债券占比9.1%,同比高7.7个百分点,股票占比2.6%,同比高0.8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比重上升有利于企业部门降低杠杆率。

货币政策怎么走: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需要保持灵活性,降“三率”(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稳增长、防通缩,防止经济滑出底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赢得时间和空间。同时,加强“三率”之间的政策协调,防止陷入恶性循环,因货币政策过度宽松给经济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