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前的另类套利攻略:玩的是心跳

政改落地之前,港股暂时死水一潭。百无聊赖之际,我也不妨给自己找点乐子,咱们就来谈谈如何用牛熊证来套利的正确姿势吧。送上一篇套利的,谈谈怎么利用这次政改事件,依赖香港特有的牛熊证来进行交易获利。

作者:@Tung

政改落地之前,港股暂时死水一潭。百无聊赖之际,我也不妨给自己找点乐子,咱们就来谈谈如何用牛熊证来套利的正确姿势吧。关于这次政改我已经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对冲的,一篇是关于仓位控制的实操。今天则是兑现承诺,送上一篇套利的,谈谈怎么利用这次政改事件,依赖香港特有的牛熊证来进行交易获利。

本文完全基于衍生品交易来投机获利,对衍生品证不熟的朋友,为了您的财富,请不要尝试操作,纯粹当小说看看就好了。特此提醒!本文也不会对牛熊证的基本知识做任何介绍和说明,有兴趣的可以随便找本教科书看看,非常抱歉。


为何选牛熊证套利?

其一,这个比较适合我这样的小散。一个股票账户搞定,不需要开保证金账户,不用为追加保证金而感到烦恼。其二,牛熊证的溢价特别小,流动性好,涨跌一般能紧贴标的。这个是根本原因,因为如果这个策略失败,很大程度最后的亏损就是由牛熊证的溢价,交易成本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三,恒指能找到大量的牛熊证,为这个策略的配对提供可能性。


如何利用牛熊证套利?


其实这个策略算是一个伪套利。一般的期权套利是买入一个期权,然后卖出一个期权。而这个套利策略是同时买入一个牛证和熊证,利用牛熊证亏损有限而收益无穷的特性来获利。因为存在政改这个事件冲击的影响,所以在出结果的时候,恒指极有可能出现大幅跳空暴涨或者暴跌。假如恒指暴涨,那么熊证瞬间打靶,亏得渣都不剩,但与此同时,牛证可能赚取几倍的收益,在弥补了熊证的亏损之后还能获得不错的利润。同理,恒指暴跌的话,牛证亏损而熊证获利。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在今天收盘之后就找了这样一对牛熊证,全当举例,切勿跟进!因为此策略只适合在政改出结果之前执行,不然还没等到结果出来,配对的牛熊证就可能打靶回收了。




牛证的换股比例是10000,熊证的换股比例是12000,考虑的计算方便,假设牛证买入50000股,熊证买入60000股。对应今天恒指26861点,以及两个牛熊证的收盘价,可以得出在恒指26861的时候,配对买入这对牛熊证的总成本是7420,其中熊证是4920,牛证是2500,下表红色一行。



假设恒指涨跌各1%的情况。就会发现都是亏损230块,亏损比例是3.1%。这个亏损就是由于熊证0.4%的溢价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选择牛熊证的原因,认购或者认沽权证,很多的溢价都是5-10%,根本就不能玩这个策略。理论来说如果这对牛熊证没有折溢价的存在,那么恒指在这个特定区间波动,理论是没有盈亏的!(不考虑交易成本和交易的冲击成本的前提下)假设恒指涨跌各2%的情况。和上面的情况一样,还是230的亏损,说明恒指在2%这个区间内波动,这个策略都是无效的。假设恒指涨跌各3%的情况。现在就比较有趣了!应为当恒指的波动达到了3%,牛熊证就会打靶了,其中有一个已经亏损成了0,亏损不可能再扩大了。而另外一边则获取了巨大的收益,甚至在覆盖了亏损部分之后还有盈余。图中黄色部分清晰可见,在恒指跌幅达到3%的时候,这个策略盈利994,收益率有13.4%。假设恒指涨跌各5%的情况假设一个相对极端一点的情况,万一真的出现了呢?那么不管恒指是涨还是跌,都能获得惊人的收益。上面的情景分析是基于行权比例一致来计算的,如果咱们再微调一下,两个都买入相同的数量会是什么结果呢?对应今天恒指26861点,以及两个牛熊证的收盘价,两个各买入50000股。配对买入这对牛熊证的总成本是6600,其中熊证是4100,牛证是2500,下表红色一行。


结果清晰见上表,恒指在跌2%左右,这个策略是亏损的,其余的时候都是盈利状态。


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1.衍生品风险极高,小量玩玩即可,切不可太认真。上面的计算也都是基于理论值,市场中的真实交易情况可能会和理论有巨大差异,可以让人赔的血本无归。2.该策略不能提前布局,只能在事件出结果前进场。所以目测16号收盘前(17号政改提交),或者18号收盘前(19号政改出结果)是不错的时点。3.事件之后,就速度平仓吧,这个策略不能等,就是看开盘跳空的涨跌幅,时间是最大的敌人,因为牛熊证有回收机制。4.尽量找一对离回收价,行权价都特别近的牛熊证来配对,因为杠杆足够大!还是那句话,就是看事件落地之后的开盘价!5.尽量找一对折价的牛熊证来配对,就像前文说的,在特定区间内,最大的理论亏损取决于溢价。


最后祝喜欢交易的朋友,玩耍愉快!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的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并经过合理推断。作者未持有上述证券,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会员个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