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面临“海上咽喉威胁”

作者:大山人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曾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大国争霸的世界近代史昭示,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当前,中国政府已正式宣告要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此番大规模全方位走向海洋必将开创中华民族的新历史,也注定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中国政府已正式宣告要建设海

 作者:大山人

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曾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大国争霸的世界近代史昭示,在这个71%被海水覆盖的星球上,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

当前,中国政府已正式宣告要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此番大规模全方位走向海洋必将开创中华民族的新历史,也注定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前,中国政府已正式宣告要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此番大规模全方位走向海洋必将开创中华民族的新历史,也注定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举足轻重的意义。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在《迫在眉睫:中国周边危机的内幕与突变》一书写道:“2016年后,对中国大陆来说,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战略变数:中国周边可能腹背受敌。”

事实上,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与海洋强国,那么中国崛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会是一句空话。

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文扬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是,美国超越英、法、德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时成为最大能源消耗国和海上贸易国的那段时间,也正是美国诞生了重要的海权思想,并深刻认识到世界大国与世界海上通道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的那段时间。

回顾历史,1860年美国工业产量还排在英法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到1890年已跃居世界第一,到1913年则占到了世界工业总产量38%,大于英法德日四国的总和。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生铁产量增长26倍,钢2000多倍,煤45倍,铁路里程8倍,国民财富增加到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的总和。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美国开始建立与其世界地位相称的世界海权。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实行亚洲战略再平衡,一时间掀起了滔滔巨浪,所有国家都无法逃脱“池鱼之灾”。

由于面临来自内外战略压力迅速上升,周边地区对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经略周边成为中国战略的重心,决定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成败。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说在她国务卿任内有两大功绩,一是成功拉拢缅甸,二是推动美国重返亚洲。东南亚国家普遍政治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靠中国,两边得益。这些东南亚国家,发现和中国走太近,并不能使利益最大化。反而与中国若即若离,才能得到更多好处。

世界地缘政治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六把钥匙锁世界”,意思就是有六个最关键的海上运输通道,决定着全世界的能源运输。

它们是: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而这些海峡目前绝大部分控制在美国手中。美国海军利用超强的实力,把持这些海上咽喉,这就相当于控制了全球的海路,也借此掌握海权。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则主要在于失去了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从而使西方列强得以源源不断地来到东方。

可以说,自唐宋航海技术大发展以来,中国一直是西太平洋区域最重要的海上势力,中国商船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个港口。作为南海出入印度洋的咽喉——马六甲,也在中国掌控之中——是这里的宗主国。但自1511年葡萄牙人攻陷马六甲之后,西方人纷至沓来,而这一过程,又恰好与中国主动放弃远洋,采取保守的“海禁”政策的时间段相吻合。

失去了马六甲的明朝,使帝国最南端的海上大门大开,从此再也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台湾学者张存武曾说过,葡人之东来才是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未来。马六甲的沦陷使得扼守南中国海的门户彻底暴露。300年后,中国遭遇了与马六甲同样的命运。一则数据是: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间,中国大陆至少遭受了世界列强479次的入侵,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港口,还有港湾岛屿,更是屡遭外强蹂躏。

而拥有了在马六甲,葡人看到了前进东方的希望,也开启了葡萄牙海上帝国最“灿烂”的历史。此后一个多世纪,依靠海上霸权,这个只有20万平方公里土地、230万人口的国家,在欧洲保持了无所匹敌的强势。

1512年,征服马六甲的葡人收买了5位中国船主,开始策划赴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正式达到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他们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借口,获准暂居广州一个称之为MACAU的小渔镇,也就是澳门。

在东亚,如果说16世纪是葡萄牙人的世纪,那么17世纪则明显是荷兰人的世纪。1641年,马六甲落入新任海上霸主荷兰的手中,继而对中国台湾进行了侵略。然后,大英帝国又从荷兰人手里夺得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进而主导了包括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海区域在内的数百年间的历史走向……

而称霸世界后的美国,不仅仅掌控了对中国来说及其重要的马六甲海峡,而且对中国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以防这位东方巨人的崛起。美国要用“岛链”将中国这个东方巨龙困死在亚洲大陆——所谓“岛链”,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军事上的内容,其是五十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岛链战略,用途是围堵亚洲大陆,对亚洲大陆各国,尤其是中国形成威慑之势。对此,美国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太平洋锁链”,是美国目前在亚洲战略部署的重点,而它所要围困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

从战略上看,黄海和南海都处于美国对中国战略封锁的“第一岛链”。在美国战略界看来,如果中国在周边海域取得战略优势,将突破美国对华封锁的“第一岛链”。

因此,从“冷战”期间开始,美国通过各种双边、多边军事合作方式,先后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建立了以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军事基地群,以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为核心的东南亚军事基地群,以美国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军事基地群。这些军事基地体系配置有序,并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亚洲大陆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

对美国而言,这些“岛链”既是遏止亚洲大陆国家向海洋发展的重要筹码,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依托。

中国要崛起,自然需要“突围”,因此,可以说,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和近年来多次的“狭路相逢”事件,都与此有关。

随着中国海军的不断壮大,走出“第一岛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战略趋势。已经没有谁能够阻挡中国的突围:2010年4月10日中国海军在公海的一次合成演练成了日本政府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由10艘军舰及舰载直升机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驶入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海域,并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进行了“近距离接触”,世界对此高度关注。

只要海军足够强大,走出去并不困难,然而,中国若要从美国手中夺取那些海上咽喉要道的控制权,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军力上,还是经济上,美国远远没到衰亡的时刻,中国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

夺不得,又需要这类咽喉要道,怎么办?中国采取了大手笔的战略开拓: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从中国周边地区战略格局来看,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周边地区在地缘征战略上一直伴随着海权力量和陆权力量的纷争,伴随着大国与小国的复杂博弈。

从地理方位来看,周边地区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交错的缓冲地带,事关海陆力量博弈态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处于海权和路权的结合部,生存在海权和路权的夹缝地带,受到海陆权力结构的决定性影响。中国周边地区事关全球战略平衡,无论是海权力量还是陆权力量,哪一方在中国周边地区赢得主动权,就可能会在全球战略博弈中赢得优势。

对中国而言,只有冲出亚洲,才能走向世界,而要冲出亚洲,就不得不面临来自全球陆海战略博弈的主战场,这就是中国经略周边的艰难所在。同时,周边地区也无法回避来自大国博弈的地缘战略。

从自然环境来看,周边地区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地缘政治区域,背靠欧亚大陆腹地,山脉、戈壁、沙漠、草原等地形复杂,海峡、岛屿、半岛、群岛、港湾众多,犬牙交错,台风、海啸、地震、洪水等变化莫测。

随着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的发展,制约中国周边地区的两极格局和意识形态对峙高压解体,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发生了结构性破坏,地区地缘政治进入了构建新结构的寻求平衡期,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海洋安全角度看,中国的脆弱程度也将随着通道数量的增加而成倍增加。

也是最新消息,就在最近,印度方面作出反应,宣称印度必须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的海上丝路”进行战略反制。众所周知,印度海军以“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为旗帜,印度为反制中国而推出的“季节计划”,是得到印度海军充分保护的。

相比之下,在目前情况下,进入印度洋的中国在那里实际上就是“负海权”,从印度洋上获得的利益正在增大,战略通道数量正在增加,但却缺乏本国海权的保护,而且还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威胁。

在最现实的层面上,如果说中国为了自身的“核心利益”,必须在中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实施“反介入”军事战略,那么,同样道理,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展开,“核心利益”范围扩大,中国也终将要在孟加拉湾、印度洋、波斯湾甚至地中海等海域实施某种防御性的军事战略,最低限度也是反封锁、反阻断和反控制战略。

应该承认,中国海军近年来“走出去”的步伐不可谓不大,“经略海洋”的战略转型也不可谓不快。但相对而言,仍落后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崛起速度和中国对于世界体系和海洋通道依赖程度加大的速度。

无论如何,“一带一路”已经开局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国家利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一带一路”的布局,越来越多地依赖这个地理范围所涵盖的、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多地依赖沿线国家的“五通”效应,这样的形势,对中国海军以及中国海权的建立来说,不是一种刚性的战略需求吗?

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计划的展开,已经形成了对中国海军的一种倒逼,不管中国海军既定的发展战略如何,处在哪个阶段,都需要加速转型,尽快向更为实际的目标接近,为更为现实的目的提供可用手段。

美国对中国围堵,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之困,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膀子上的枷锁。为解此困,中国在泰国、缅甸等国没少下功夫,缅甸的输油输气管道几经周折,结果美国又挑起缅内战,缅甸的输油输气管道不仅量不足解困,而且也不可靠。

瓜达尔港最早是由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建项目,但新加坡为了防止中国获得该港口使用权,破解马六甲海峡之困,抢先获得该港的经营权,合同经营十年也就闲置了十年,直到两年前巴国政府收回使用权交给中国经营。中国从此在印度洋上距石油进口最近的地方获得一个港口。

该港口与波斯湾近在咫尺,从瓜达尔港直接装卸油气并通过管道运到新疆,节约上万公里的航程。

由此,中国的油路可完全不绕道12000公里马六甲海峡,直接从瓜达尔港上岸通过管道或高铁,只要约2400公里就进入喀什。以后,中东到中国的油气将全程管道运输,无需油轮。

现在,瓜达尔港口已交付使用,接下来,中巴经济走廊中的高铁、输油输气管道、高速公路、电力、通讯等等也都会大规模开工建设。中国同时也对巴基斯坦的电力、通讯、高铁网路进行全面的基础建设与改造。巴国也将由此而获得经济起飞。

瓜达尔港的使用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使得中国彻底绕开了马六甲海峡和印度半岛。此战略突围对中国来说将会产生十分重大的收益。比如说,前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克拉运河签约事件——虽然会得到更多的阻挠,开挖仍需时日,但相信会是迟早的事,这条运河对中国战略价值极大,但对泰国来说,经济效益却极为可观。

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约有8万艘船只、装载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货物通过这条海峡,将来“克拉运河”建成后,控制咽喉位置的泰国,将是最大获利者之一。(来源于 商业见地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