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财报解读:如何登顶世界之巅

苹果史上最强财报秒杀一切竞争对手,不过营收强烈依赖iPhone,苹果手机各大市场后续增长如何持续?有哪些隐忧?

作者:格隆汇 天成

导读:苹果史上最强财报秒杀一切竞争对手,不过营收强烈依赖iPhone,苹果手机各大市场后续增长如何持续?有哪些隐忧?

最近,苹果发布了2015财年第一财季财报(2014Q4),财报可谓史上最强,秒杀了一切竞争对手,这么强的苹果的确让人可怕,那么就让我们先来回顾下苹果公司这个季度的表现:

营收:

苹果的财年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算起。财报显示,苹果公司第一财季营收为746亿美元,创下了苹果史上最高纪录,比去年同期的576亿美元增长了29.5%。

746亿美元意味着什么?在已发财报的硅谷巨头中,英特尔、微软、AMD、雅虎、eBay、IBM加在一起的营收,还距离苹果有19亿美元的差距。看起来,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苹果的继续膨胀了。

净利润:

苹果净利润达到了180亿美元,同样创造了新高。18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有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说:“有时想想,就算自己有一千台印钞机,印的都是一百美元钞票,一天24小时,每一秒都在印,印足三个月,也比不上它的赚钱速度,可怕呀!”

 180亿美元,是全球商业史上,所有公司单季最高的净利润,其他公司均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公司。同时,和另外三家科技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相比,其余三家利润总和(108亿美元)都难以望苹果公司项背。

 

手机出货量:

 苹果2015财年第一财季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7450万部,这一数据直逼三星的7510万部。可见,两家在数据上几乎平起平坐,但仔细观察发现,背后的内容却有天壤之别。苹果出货量增幅达46%,而三星出货量同比下降11%。同时,苹果在新机iPhone 6/6 Plus的刺激下销量大增,而三星在不断缩水,苹果赶超三星重返智能手机第一宝座指日可待。

尽管2014年年初时还有许多华尔街机构不看好苹果公司的表现,但现在,7450万部销量、180亿美元净利润、746亿美元营收……一个个抢眼的数据,宣告着苹果的强势归来,而由于苹果业绩实在抢眼,一些华尔街分析师现在已经开始猜测苹果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可能性。市场就是这样,当你表现不好时他恨不得把你踩在脚底,而当你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时,他又千方百计把你捧到天上去。但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做的是撇开市场因素,静下心来分析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的原因,以及这背后的驱动力能否持续、未来还有更多驱动增长的因素么?

进一步分析苹果公司这季度亮瞎眼的表现,有2点原因:

1.大屏iPhone6/6+的销量激增

 正是由于iPhone 6、iPhone 6 Plus这两款大屏手机的畅销,使得iPhone整体销量激增。

2.苹果中国区业绩飙升

 苹果在中国区的业绩达到历史最高点。

第一财季里大中华区成为苹果营收增长最快的地区,其营收为161.44亿美元,同比增长70%。中国区已成为苹果第三大市场,规模已经逼近欧洲市场的172亿美元。同时,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在去年四季度首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最高的公司,抢走了三星长期霸占的老大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上面2个原因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而这种驱动力能否让苹果继续保持高增长呢?

简而言之,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对iPhone的需求压抑得到释放。

第一个需求:iPhone从小屏到大屏的提升。在乔布斯还执掌苹果的时候,他坚持屏幕大小应该在单手的掌控范围内。一直到2012年库克掌舵之前,iPhone的屏幕尺寸一直是3.5寸。尽管用户对大屏手机的呼声越来越高,苹果在此之前一直坚守着自己对屏幕尺寸的控制原则。最新推出的iPhone 6/6+的4.7寸/5.5寸屏,是一次性的释放了用户对苹果大屏手机的需求压抑,这也是iPhone6/6+销售表现要远好于iPhone5/5S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需求:中国市场对iPhone的需求得到释放。对于2015年一季度的财报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爆发所导致的。去年,苹果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这一合作也令苹果更加融入市场主流。要知道,苹果为了达到中国移动的技术标准,做出了长时间的努力,并最终取得了回报。在iPhone6/6+发布之前,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从来没有同时纳入到苹果的全球发布体系中,在占市场规模七成的中国移动的加入后,让大量的在享受iPhone卓越体验的同时要忍受低速2G的用户,真正得到了解脱。同时,中国市场如此给力,证明库克频繁访华——拜会政府部门、运营商高管,为新品站台助阵的努力并没有白废。

所以,两方面对iPhone需求压抑的释放,是2015年一季度财报亮眼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未来恐怕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

首先,苹果现在太依赖于iPhone的表现。事实上,iPhone手机销售收入已经成为市场分析师及股票权威人士评价苹果公司业绩表现的指标。其原因就在于,从2012年开始,iPhone手机就在苹果营收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到了刚刚过去的2015财年一季度,iPhone占到苹果公司营收的69%。反观苹果的其他硬件产品:iPod已经进入消亡期,基本被iPhone取代了;iPad连续四个季度销售收入环比下滑且创新不足,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差距已经不大;MAC虽然持续增长,但整个PC市场的萎缩决定了其增长的天花板已经不远了。一个公司如此依赖某一个明星产品,就如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这时就需要深入剖析这个明星产品的高增长背后的动力到底有多大。

iPhone在苹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营收占比近70%。

其次,苹果亟需为iPhone系列产品找到新的杀手锏。以前,安卓手机对苹果似乎并不能构成有效的威胁,因为每次新品发布,他们总能打出新的“王牌”,成为用户更换手机的理由。比如iPhone 5则变的比iPhone 4s长了一些;iPhone 5s加入了指纹识别;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则变的更大更薄。令人好奇的是,在iPhone 6和iPhone 6Plus打出了大屏的“牌”之后,苹果还有什么底牌?苹果亟需为iPhone系列产品找到新的杀手锏,而就像曾经的中端产品iPhone 5C遭到了市场的冷遇一样,即使推出了,要让市场接受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苹果各大市场后续增长动力减弱。其逻辑是如果发达国家市场或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拥有iPhone的渗透率较高,高端市场对iPhone新产品的热情就会下降,导致苹果后续的增长乏力。目前,其实苹果手机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已经逐渐饱和。2014年iPhone在北美市场销售收入增长只有区区4%,而在2013年则是9%,在2012年是50%。欧洲市场的销售收入,2012年增长31%,2013年增长4%,2014年增长8%。不管是欧洲还是北美,iPhone的销售收入增长都在明显放缓,这预示着苹果这两个主要目标市场已经渐趋饱和。对于2015年一季度的财报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爆发所导致的,可以说,未来不会再有这样压抑已久的巨大市场一次性的在苹果面前打开。尤其是随着华为mate7在中高端市场的成功,众多国内手机厂商有了进军中高端市场的信心,尤其是OPPO、vivo和中兴在中高端市场的高溢价表现,更是加速了国产手机挺进高端市场的进程,这势必将会对苹果在中国区的销售构成大的挑战。

我们都知道,要保持客户对产品的热情,只有不断创新,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一旦客户对新版iPhone的渴求不再像以前那么炽热,等待苹果的就是收入增长乏力和股价的下滑。既然这样,除了手机,未来还有更多能够驱动苹果持续增长的因素么?

1、智能手表Apple Watch

2015年智能穿戴是电子行业重要的方向,Apple Watch是最重要的产品。库克之前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称,公司计划从4月份开始销售这款备受期待的智能手表,这让苦苦等待许久的果粉们兴奋不已,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Apple Watch便已作为压轴产品亮相,不过事后市场对其褒贬不一。Apple Watch是否能像苹果之前的产品一样广受欢迎,目前不得而知,可穿戴市场还未爆发,几大主要玩家三星、sony、pebble虽然推出了相关产品但都没有取得长足的进展,可穿戴设备要获得销量的突破还得看苹果的Apple Watch。

2、移动支付Apple Pay

2015年将是Apple Pay发展壮大的一年。苹果CEO库克在公司2015年第1财季会议上宣布自2014年10月发布以来,在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 Express上通过Apple Pay服务完成的非接触式交易占比已经达3分之2。目前全美大约750家银行和信贷机构和苹果签署协议支持Apple Pay,在Panera Bread、Whole Foods上80%的移动支付由Apple Pay完成。Apple Pay现时已获得初步成功,在上线72小时后有超过100张信用卡登记,并在2014年11月公布占全美电子支付交易份额达1%。目前看来,Apple Pay的移动支付模式的快速推广有望成为苹果公司另一杀手锏。

最后,总结下吧。站在苹果2015财年一季度的绚烂表现上向前看,苹果前进的路还很艰难。如果AppleWatch不能成为下一个担当重任的主力产品,如果Apple Pay不能成为业界的领导标准,苹果2015财年一季度的表现恐怕就是以后再也无法企及的高峰。不过,幸运的是,苹果之所以能登顶这样的高峰就在于这是一家独具慧眼并善于打破传统的伟大公司,独特、颠覆性的创新难以做到,而苹果不仅做到,而且不止一次。苹果现在有自己的硬件+平台,未来将继续完善自己的生态圈,更重要的是苹果真的不差钱!截止目前,其手中拥有现‍金、可交换证券总计17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简单地说,如果你的市值低于1780亿美元,苹果理论上随时可以收购你,来看看下面这些公司的市值你就知道啦。

(紧接着苹果后面的是Intel、AT&T、美国银行、吉利德、迪斯尼、VISA、IBM、花旗、百事可乐、Comcast、亚马逊、思科……前面的默克集团、可口可乐、Verizon、雪佛龙表示压力也很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