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的相同与不同: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成长股感兴趣吗?

深港通与沪港通不同的地方: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长股标的。仅以深证300为例,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挂牌的股票数目占比高达55%,“新经济”行业中的可选标的显著多于沪港通目前开放的投资标的。(作者:张忆东 翁湉) ...

上周港股市场表现回顾:Risk Off/On模式切换

——2015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Risk Off/On的模式快速切换。上周恒指在前两个交易日大跌近400点后,后半周随着外围市场的强势反弹而逆转上行,周收盘23920点,上涨0.3%。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3%。红筹指数上涨1.5%。原油价格和美国经济数据将成为短期市场继续保持RiskOn模式及高beta资产上行的重要因素。

——行业方面,腾讯受成立互联网银行消息提振上周上涨12.8%,带动资讯科技业上涨10.2%,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

——风格特征,恒生小型股有相对收益,上周上涨1.0%。

——恒指波动加大,恒指波幅指数上涨3.7%,收于18.2。

——美元兑港币收于7.7525,港币升值0.0032。



深港通开启或指日可待

上周深交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深交所与港交所正在开展对深港通的研究,待方案成熟时将报请两地监管部门审批。此前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时也提出沪港通后应有深港通。深港通开启或指日可待。

——与沪港通相似的地方:(1)战略上,符合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将进一步吸引全球财富直接配置A股。同时,更多的互联互通加大了A股今年加入MSCI指数的可能性。(2)随着海外投资者占比的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将更加多元化,价值股投资和成长股投资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未来A股和港股作为“中国故事”的代表,将不再割裂,而成为全球资金投资中国的“一体化配置”。

——与沪港通不同的地方: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长股标的。仅以深证300为例,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挂牌的股票数目占比高达55%,在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等“新经济”行业中的可选标的显著多于沪港通目前开放的投资标的。相较于上证主要集中于银行、保险等大型国企,海外投资者将有机会直接参与中国最有活力的一批民营企业龙头。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成长股感兴趣吗?我们在此前的沪港通系列报告中指出,海外机构投资中国,旨在分享中国成长,更愿意投资于景气高又符合国家战略投入的领域,尤其是 A股市场上一些富于中国特色且离岸市场稀缺标的。我们选取了25家海外最具代表性的大中华区基金(China region fund) 为样本,包括了富达中国地区基金、马修斯中国基金、怡富中国基金等,目前以投资港股为主,辅以部分台股和一些美国挂牌的中概ADR。从他们的持仓情况来看,前两大重仓股为腾讯和台积电。与港股市场的权重分布对比,海外中国基金超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和医药,低配金融、电信服务和材料。我们认为,在各行业上的配置比例差异体现了海外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和对中国不同行业的认可度。在投资风格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偏向性也将延续到A股投资中来。深港通启动后,全球投资者将能够更有效率地在A 股中捕捉中国的成长机会。受益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行业增速快、行业空间大且离岸相对稀少的中国成长股,例如传媒、软件、电子、医药等,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阻碍更多海外投资者参与沪港通/深港通的重要因素:沪港通11月启动以来,未激起海外投资者的极大参与热情。迄今沪股通配额仅使用了27%,港股通仅使用了6%。许多海外投资者对于两地互通项目的技术环节方面有所顾虑,尤其是托管平台。欧洲主要监管机构卢森堡金融监管委员会对托管行的投资者利益保障持保留态度,导致全球基金总规模近10%的资金被挡门外。另外一个障碍来自于卖出股票时的“前端检查”政策。目前监管当局要求沪港通的国际投资者在计划抛售A股的当日必须在当地时间上午7:45分之前将拟出售的股票从托管行转到券商账户。但是,许多基金公司有合规规定,不能在出售之前转移这些股票。深港通能否在这两点上有所改进值得期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