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石油暴涨,他有机会吗?

还记得2016年那会儿,险资们掀起了举牌潮。宝能系前海人寿几度出手万科,安邦人寿一周内两度举牌中国建筑,自此,以“中字头”为首的基建板块一时风光无限、炙手可热。

来源:君临

作者:君临团队

还记得2016年那会儿,险资们掀起了举牌潮。

宝能系前海人寿几度出手万科安邦人寿一周内两度举牌中国建筑,自此,以“中字头”为首的基建板块一时风光无限、炙手可热。

随着主席的“妖精论”磅礴而出,险资被整顿规范,“害人精们”落荒而逃。

紧接着又是基建PPP项目被叫停,地方政府限制举债,杠杆要降下来,防止出乱子。

潮水退去,人们忽然发现,基建板块居然纷纷在裸泳。

但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

当行业跌落凡间,众人叫苦不迭时,还是有一些真正具备长期需求支撑的公司,在“油老虎”回归的历史行程中,展现出澎湃有力的发展后劲。

其中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中国化学(601117)

1

中国化学成立于2008年9月,主营石化、煤化工、环保、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设计与EPC。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是主发起人,联合神华集团中国中化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这些来头不小的股东,背景深厚,都是国资委控制下的典型央企工程建筑公司。

虽然如此,但建筑领域可谓一山还比一山高,中国中化的同行,都是清一色的“中字头”公司,例如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等。

都是些大央企,背靠大山头,同样背景关系很强。

在8大工程建筑上市公司中,中国化学刚刚挤进“高手行列”,但未来发展劲头十足,订单收入比0.63,排在第三位。

(所谓订单收入比,就是当期的营业收入跟当期签订的合同订单金额,订单金额比营收越大,意味着未来一两年,即使不签订新订单,也有原有的订单进行开工,转化为营业收入。)

尽管庙多和尚多,所幸整个工程建筑行业蛋糕足够大,整个工程建筑每年生产总值占到GDP20%以上。

“十三五”期间预计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与GDP增速差不多,所以也暂时不用担心央企们陷入血海竞争当中。

中国化学在主要工程建筑上市公司当中财务指标排位情况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单从化工工程建筑这一细分行业来看,竞争没那么激烈,格局已是非常清晰了。

撇开海上化工工程公司中海油服,陆上就剩下三强竞争,分别是中国化学,中油工程,中石化炼化工程。

中油工程的“爹”是中石油,石油开采领域的霸主;

中石化炼化工程的“爹”是中国石化,中国炼油和化工的霸主。

出身如此金贵,走路必定带风,儿子每年都可以安稳的从老爸那里拿到相当多的订单。

2017年中油工程新增订单72%来自于中石油内部系统;

中石化炼化工程33%的新增订单来自于中国石化内部系统。

而2017年中国化学前5大客户销售仅占营业收入的13.13%,他是个苦孩子,想吃饭得自己去拼去抢,大部分的订单来自于市场竞争 。

虽然在2018年ENR国际250强工程承包商当中只排行在46位,排在中油工程后面,但是连续2年排在中石化炼化工程的前面。

通过更实际一点的比较来看,2017年中国化学营收585亿排在了首位,领先中油工程30多亿,中石化炼化工程200多亿。

如果从新增订单来看,中国化学950亿,稍逊中油工程1049亿,远高于中石化炼化工程390亿。

当然,单从化工领域接单实力来说,中国化学跟他们相比,自然是出身不好,先天不足。

所以中国化学将业务拓展到更多领域,包括电力,建筑,环保等订单,特别大力推进海外工程,2017年海外工程已经接近30%。

陆上化工工程龙头下游领域订单比较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2

2016年那一波险资举牌导致的基建工程板块集体发烧,更多的是炒作这些公司的业绩预期。

很多公司当时的业绩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包括中国化学。

那年,中国化学从4块多起步,实现翻倍行情以后,股价长期在6-8元之间波动。

这波股价的表现,自然是题材性质的炒作,不是业绩的真正表现。

从2016年的业绩和订单情况来看,营收增速较2015年继续下滑16%,净利润更甚,加上公司大幅资产减值,下降接近40%。

唯一亮点,是订单合同金额有所好转。

2016年有705亿,较2015年增长近10%,不过订单能否转化营收,还有很多未知之数,包括雇主是否延迟工程,延迟支付等。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但从这两年来的表现来看,中国化学经营情况大为改观,业绩含金量越来越大。

从新增订单来看,今年1-8月新增订单金额为987亿,已经超过了2017年的950亿,由此看来2018年大概率继续保持增长,实现连续3年增长。

2018年中报表现靓丽,营收增长36%,摆脱了3年以来的个位数增长,扣非利润3年来正增长,幅度17%。

经营现金流也是连续3年增长,中报显示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67,远大于每股收益0.22元。

2017年订单收入比例已经从1.01降到0.61,意味着在手订单众多,足以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

问题来了,订单是从何而来的呢?

3

订单大增,反应下游需求强劲。

但300多亿市值的中国化学要想大步向前,足够大需求空间才可办到。

经过梳理,君临认为未来存在3方面的需求,足以支撑中国化学在2018-202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是化工领域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搬迁改造需求。

中国化学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6年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国内化工领域已处于过剩阶段导致。

化工领域的固定投资增速从2012年开始减缓,总额从2015年见顶回落,连续3年下行。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

为解决化工行业过剩这个老大难问题,国家开出了“退城入园”的药方。

2016年,浩浩荡荡的化工行业“退城入园”运动启动,计划将化工企业搬迁至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集中处理污染源,实现循环经济。

为了实现这一政策,政府可谓软硬兼施。

早入园,有税收和土地租金等优惠,不愿意搬迁的企业则要承受环保高压的处罚。

由于搬迁新园区,需要新建厂房,增加新设备和环保设施,成本增加;留在原来地方,政府增加对高污染企业的增税和处罚,同样得不偿失。

这样一来,中小化工企业玩不下去了,新进园区企业进行新的搬迁改造投资,会带动行业工程建筑需求。

与此同时,这两三年化工行业利润增长开始加速,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创历史新高。

赚钱了,自然更有底气进行更新投资,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本质决定的。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

业界预计,在这一波更新投资周期内,化工大省山东就将贡献近3000亿的投资。

另外发改委遴选的危化品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其他省份化工企业“退城入园”规划路线跟进,预计2018-2020年进入高峰。

第二个是国际油价高企带来的煤化工需求。

煤化工,是中国化学的强项,作为“富煤缺油少气”的中国,大力发展煤化工有助于提升国家能源的安全。

环保部也在2016年底重新开启煤化工项目的环评审批,不再一刀切禁止煤化工项目上马。

高油价的时代,让煤化工更具经济性。

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乙烯),煤制气和煤制油。

油价超过4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项目即可实现盈亏平衡,60美元/桶左右时,石脑油裂解制烯烃的成本与煤制烯烃相当;

当石油价格继续上涨,煤制石油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就可以启动。

目前美原油在60-80之间波动,化工,煤化工项目进入到暴利阶段,化工项目争相上马。

2017年成立的浙江石油集团,预计投资700亿;

2017年成立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计划投资1600亿。

从2017年报和2018年中报来看,煤化工新增订单增长势头强劲。

虽然石油化工经历了2017年高增长以后,2018年开始增长回落,但中国化学强项领域——煤化工继续2017年翻倍增长以后,2018年年持续翻倍增长;化工在2017年大幅增长后,2018年年中在高基数下实现翻倍增长。

新业务订单情况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第三个是“多元化”带来的业务扩展需求。

化工行业周期比较强,上行时当然是歌舞升平,一旦进入下行周期,日子难过。

想摆脱化工行业的强周期影响,有一个方法,就是走出去,走到化工行业外去讨饭吃。

中国化学将业务扩展的主攻方向放到建筑和环保领域。

本质上,化学工程也是属于建筑工程里面的子行业,在建筑行业内,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前文所提到了“中字头”央企公司。

虽然竞争对手都是皇亲贵胄,但建筑行业也足够大。

2017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为21.4万亿,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国GDP增速,并且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

这么大块蛋糕,就算只舔舔奶油,都足以生存发展。

2017年,中国化学新增订单接近950亿,建筑工程新增贡献73亿,占比8%多一些,新增订单同比增长28.66%;今年上半年继续高增长,贡献新增订单50多亿,占比6%,同比增长71%。

作为未来新兴产业的环保行业,这几年集万千宠爱,“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政府的环保调门一天比一天高,高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强,今年还将治理污染放到了三大攻坚战任务当中。

2013年至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速均高于20%,2018H1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达到2191.45亿元,同比增长35.4%。

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行业将保持20%以上的较快成长速度。

从最近的业绩来看,中国化学2017年环保新增订单47亿,大概占比2%,实现了翻倍增长,今年增速有所下降,上半年同比增长42%。

一手是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建筑工程领域;另一手是高成长的环保市场。

怪不得管理层自信满满的预期环保与基础设施业务订单,将由17年的12.67%逐步提升至20%。

此外,海外收入增长也是值得关注。

中国化学进军国际市场较早,但也比较曲折,2012年的时候已经到达300亿合同金额,但由于国际大宗商品集体熄火几年,海外进程一度折戟。

从2016年开始,国际大宗,特别是石油化工复苏将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刚胜利闭幕,中非关系融洽,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中东国家不满足做石油原料输出国,意图转型做炼油大国;

亚太地区加快发展,加上今年人民币较大幅度的贬值,都给中国化学海外更多的发展机会。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中国化学境外营收107亿,占比30%以上,增速20%以上,连续3年中高速增长。

境外合同金额2017年达到了336亿,超过了2012年的顶峰305亿,今年上半年的合同金额396亿,已经是超过了2017年的金额,超过了70%的增长,占比接近总合同金额50%。

大多数人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激发潜能,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企业也是一样。

相比那些更豪门的“中字头”亲戚,“苦孩子”中国化学有一个显著特点:收入来源更广,韧性更足。

就算他的某个下游行业陷入阶段性低潮,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回旋余地较大。

逆境,对力争上游的企业来说,可能反而是好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