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股专家靠不靠谱?是时候给个答案了!

大约两年前,北京有一家电视台邀请我去做一个电视访谈。访谈的内容就是告诉广大电视观众,明天的股市是上涨还是下跌

作者:伍治坚

来源:伍治坚证据主义


大约两年前,北京有一家电视台邀请我去做一个电视访谈。访谈的内容就是告诉广大电视观众,明天的股市是上涨还是下跌,哪个板块比较热门,哪个股票值得持有。虽然我婉拒了对方,但也意识到,这样的荐股类节目特别受中国股民的欢迎。那么,这些荐股专家推荐的股票真的会涨吗?他们又是如何收取“智商税”的呢?今天我就为大家揭开分晓。

电视荐股专家是如何收“智商税”的?

2018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廖英强操纵股价的违法所得4310万元,并处8620万元罚款,总计金额达到1.29亿元人民币。

根据证监会在处罚决定中提供的信息,廖英强的操作手法,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简而言之,他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而在推荐股票前,他已经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了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下午或者次日,集中将这些股票卖出,赚取差价。

此类操作手法在华夏大地并不罕见,而其奏效的原因,就在于有足够多的人跟随。只要有足够多的散户听了荐股专家的建议,去购买该股票,使股价迅速拉高,就给廖英强们创造了“出逃”的机会,并从中牟利。

令人震惊的是,即使证监会对廖英强发布了处罚决定,他也没有丝毫的悔悟和反省,反而认为是花钱给其所在的“爱股轩”网站做了广告,非常值得。在廖英强随后发布的一则网络视频中,他说道:“现在作为我们爱股轩的观众,应该是更有危机感了,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个平台,因为这件事,我应该是打了将近一点多亿的一个广告,现在廖英强的一个名字应该算是家喻户晓。”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概说的就是廖英强和他的粉丝之间的关系。

我知道,绝大多数理性的投资者对廖英强这样的“电视荐股大V”是不感冒的。但是,抛开这些建“老鼠仓”的大V不算,听从那些真心荐股的专家去炒股,是否能够获得好的投资回报呢?

电视荐股专家的投资业绩如何?

和大家分享一个美国的真实案例,主角是一档美国超火爆的荐股节目“疯狂的金钱(Mad Money)”的主持人,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

“疯狂的金钱”是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重金打造的一款荐股节目。主持人克莱默是一个在美国知名度很高的“网红”,在推特上有100多万粉丝。他的主持风格非常夸张,充满激情,让人感觉血脉喷张,立刻产生去开户炒股的冲动。

研究表明,克莱默对于美国股民以及股市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举例来说,有研究人员(Bolster, et al, 2012)统计了从2005年7月到2008年12月之间,克莱默在电视节目上做过的1592个买入建议和700个卖出建议,得出以下结论:平均来讲,当克莱默在电视上推荐某只股票时,该股票会在当天上涨0.38%,第二天上涨1.88%;当他在电视上推荐卖出某只股票时,该股票会在当天下跌0.73%。

可见,有很多美国股民,确实是听了克莱默的建议去进行买卖操作的。

问题在于,听着他的建议去炒股,其真实回报究竟是多少?粉丝有没有获得收益?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Hartley and Olson, 2018)仔细分析了克莱默管理的AAP(Action Alerts PLUS)慈善基金的投资业绩。该慈善基金按照克莱默通过其公司对外出售的投资建议执行,能够准确反映其投资建议的价值。该研究显示,从2001年8月,到2017年12月,慈善基金的投资总回报为97%(约合每年4.1%左右)。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其总回报为204%(约合每年6.8%左右)。慈善基金会的投资回报,完败于标普500指数。在这一期间,慈善基金会的投资夏普比率为0.16,大约是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夏普比率(0.32)的一半。如果从2005年1月算起(即克莱默开始主持“疯狂的金钱”这档节目算起),其投资组合的回报依然不如标普500指数,每年的超额回报在-3%至-4%之间。

所以,不管是看纯粹的投资回报,还是风险调整后收益,跟着电视投资大V去进行买卖的股民,都蒙受了不少损失,并没有获得任何投资的好处。

专家凭什么帮你赚钱?

指望顺着电视大V的建议去炒股赚钱,从逻辑上就很难说通。

首先,如果电视大V确实是股神的话,他们就不会整天在电视上教你炒股了。

自己去股市里日进斗金,或者成立基金做基金经理,岂不是更好的选择?在电视上成为一个受众人拥戴的大V,恰恰证明其个人能力在于媒体运营,而不一定是投资。

其次,假设有一位大V确实良心发现,愿意“普渡众生”,帮助大家致富,那么这位大V越成功,其粉丝可能获利的机会,反而越小。

这是因为,看这位大V的节目的观众越多,那么在他给出任何投资建议时,顺着这个建议去操作的人数也越多。因此,市场上股价的变化,也越快。如果你的手不够快,很可能到你想买入/卖出该股票时,其价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他的投资建议,也就不再那么有价值了。

研究(Engelberg, et al, 2005)表明,当克莱默推荐某一支小盘股时,其当天的交易量,大约为平时的交易量的9倍左右。在克莱默推荐某只股票的后一个交易日,对于该股票做空的交易量,比平时上升7倍。

这些做空的单子主要来自于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那么,为什么他们会在克莱默推荐某只股票的后一天去做空呢?其逻辑就是:由于克莱默的荐股,大量“韭菜”跟进买入,因此股票的价格在短期内上涨过快,偏离基本面。在股价上涨后的一天,开始做空,并在股价回归基本面后立刻卖出,就能获得短期的利润。

克莱默的粉丝们可能没有想到,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成了对冲基金职业投资者的“盘中餐”。

为什么电视荐股节目深得人心?

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了荐股专家的建议不靠谱,为什么电视台愿意投入资源去做这样的节目呢?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看的人多,收视率高,可以卖更多的广告。那么,为什么爱看这类节目的人多呢?其背后的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A股的散户股民众多,基数较大。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投资者就达到了1.95亿人,其中自然人投资者1.94亿人。也就是说,高达99.49%的A股投资者均为散户。

其次,散户期待短期收益,操作频繁。

如上图(左图)所示,散户的股票交易量,达到了股市中所有交易量的80%以上。在如此高的交易量背后,体现的是数亿散户对于短期投资建议的强烈渴求。他们需要一些行业专家,在电视里直接告诉他们:接下来XX板块会比较热门,在XX价位购入/卖出YY股票。他们认为,听了这些专家的意见直接去股市上进行买卖操作,就可以赚到一些“快钱”。这就好比是“免费的午餐”,怪不得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第三,散户缺乏投资能力,热衷于跟风和听从小道消息。

如上图(右图)所示,虽然散户的交易量占到了股市总交易量的80%以上,但是他们的投资所得仅占总盈利的9%。一个人如果在一项活动中持续亏钱,却还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只能用“上瘾”来解释。对于这些散户来说,他们真正享受的,是买卖股票这个过程,而并非最终的盈利。

理性的投资者,不盲从荐股专家。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