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高中生活二三事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家里穷,常有衣食之忧。由于交通闭塞,对外面的世界很憧憬,却没有机会去看一看。最远的冒险是去大约四公里之外的邻村,去赶趟一年一度的市集。尽管山路崎岖,仍然乐此不疲

作者:高善文  

来源:高善文经济观察

一、去远方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家里穷,常有衣食之忧。由于交通闭塞,对外面的世界很憧憬,却没有机会去看一看。最远的冒险是去大约四公里之外的邻村,去赶趟一年一度的市集。

尽管山路崎岖,仍然乐此不疲,觉得集市上人流潮涌,唱戏的、耍杂技的、卖小吃的、各类手工艺人等,十分热闹,还要担心常会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县城只存在于传说中,如果哪个小伙伴有机会去趟县城,那可够吹嘘炫耀上好几个星期的。

上初中以后见识开始增长。有次一个小伙伴略带神秘地告诉我,“你知道吗?中国有三所最好的学校,分别是北大、清华和临汾一中。后者是通向前两者的桥梁”。他说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幅见多识广的样子。我听了以后觉得十分新鲜,临汾,那可是比我们县城大好多的大城市,一定要争取机会去见识一下。

中考以后,收到了临汾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兴奋得彻夜难眠,把通知书压在枕头底下,半夜起来翻看摩挲好几回,只担心这一切不是真的。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失眠。三年以后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反而很平静,远没有当时的激动。

去临汾上学,对十四岁的我来说,是能够想象到的、最远的、最激动人心的冒险。从县城乘车出发,眼前是似乎永远也走不完的长路,宽阔而平坦,身边是一个个完全陌生的面孔,天南海北地神聊。这与我以前的经历完全不同,我们村里的土路,是一个坡连着一个坡,无尽的土坡从县城一路到家。见到的人基本都很熟悉,其祖上几代的事情,都算是略知一二。

车在河谷中高速前行,两边的群山纷纷倒退;风吹到脸上,带着一点汽油味,一切都很新鲜。

黄昏的时候,终于到了临汾,下车后的第一个感觉是:晕。这种感觉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星期。

第一次从颠簸好几个小时的长途车上下来,感觉两腿酸软,地也不平,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抬眼望去,则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楼群,以及浩浩荡荡的人流车流,步行的、骑车的、开车的、川流不息,又秩序井然。马路被栏杆分开,一侧的人都朝一个方向流动,与我小时候在集市上看到的完全不同。

没过多久,路灯开始点亮,把城市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路过一家饭馆,透过高大透亮的玻璃窗,我看见里面的客人围着一张张桌子坐定,服务员来回奔忙,桌上是热气升腾的餐食,有又白又虚的包子,有尾巴似乎还能转动的蒸鱼,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鱼,不由多看了几眼,摸了摸饥肠辘辘的肚子,从包袱里拿出一个干烙饼,开始啃起来,一边心里想:大城市的生活,可真好。

就这样,我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二、沐浴

高中语文第一节课,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代课的语文老师是位北京知青,英姿飒爽、清秀干练,讲话一口纯正的京片子,象玉石碰撞的声音一样,偶尔带着儿化音,可真好听。

她声情并茂地讲述荷塘朦胧的美景、作者细腻的感受,以及通感、移步换景等技巧,听得我如痴如醉。心想,这与我们农村语文老师可太不一样了。以前我们老师讲语文,主要做法是带领大家把文章完整地朗读一遍。评价一个语文老师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他是否有错别字,以及读得是否通顺,从来没想过语文还可以这么讲。

文章中有个段落,是作者形容月光下荷花的美丽,用了许多的比喻。讲到这里,语文老师略带神秘地说,这段话原文中还有一句,是说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考虑到少儿不宜,所以在课本里删除了。

我平生读书,最好奇的就是“此处略去三百字”的部分,中年以后还尝试将所读书中这些删节如数补齐。所以语文老师这句随口讲解立即激发起我巨大的好奇心,决心探寻一番。

第一个困难是,我不明白什么是“出浴”。字典上说“浴”是指“沐浴”,可什么是“沐浴”呢?我很茫然地想了半天,很难理解。“沐”字是三点水带着“木”,看来这和树有关系。“浴”字是三点水带着“谷”字,看来和谷物有关系。那么这个词应该与植物有关系,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后来进一步查找,看到一个通俗的解释,说“沐浴”就是“淋浴”,或“洗澡”。可什么是“洗澡”呢?我还是一头雾水。要知道,在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洗过澡,也没看到人洗澡。在我的记忆中,周围的人是从来不洗澡的。

几个星期以后,同伴相邀,第一次去了学校的澡堂。进去之前我还不太明白这是要去干什么。一进澡堂,只见水雾升腾之中,一个个大小伙伴走来走去,赤诚相见,一丝不挂。我大为震惊,不知所措,呆立在当地,心中暗想:都说城里人很文明,怎么可以这样在别人面前裸露自己的身体呢,难道不感到害羞吗?

就这样,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沐浴”,尽管仍然没有弄清楚这和树有什么关系。

上了大学以后,有机会读到西方美术史方面的著作,终于可以直观地明白和想象出什么是“刚出浴的美人”,心中仍然疑窦不少:朱先生当时年轻力壮、夜晚漫步荷塘,妻子在屋里哄孩子睡觉,他却对着荷花神游物外,想入非非,其可乎?

三、火人

高中的英语课,老师有时点名让学生朗读句子,并现场翻译为中文。这对我可是个巨大的考验。

一个原因是我不会说普通话,家里也没人讲普通话。那时没有电视,想学普通话也无从学起。而且,村里的人都以学说普通话为耻,认为这是负恩忘本之举。所以到高中的时候初学普通话,其南腔北调,为人嘲笑,是容易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基础太差。我初中的英语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员,一边耕田,一边教书。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结束以后,他已经难以胜任进一步的教学要求,无法读准许多音标,不很明白进一步的语法区分,再加上家里的农活繁重,他的教学方式就变为:带领我们读课文,磕磕巴巴地读一遍,这篇课文就算过去了。所以,许多单词和音标,我既不认识,也不会读,更不明白复杂一些的文法,对英语历来望而生畏。

可是人生总是怕什么来什么,我终于躲不掉、逃不过地被抽到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段英文是关于消防员救火的事情,但当时我还不会说消防员这个汉语单词。读完英文后,开始翻译,翻译到“fireman”这个词的时候,我开始卡壳,不知道中文该怎么说,情急之下我灵机一动,大声说这是“火人”,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笑着问,那么“火人”开的车是什么呢?我硬着头皮说,那应该就是“火车”。

高考结束以后,我长出口气,心里说,这辈子,我终于再也不用学英语了。

后来到了大学才明白,痛苦和折磨才刚刚开始。

四、喝酒与无线电

我们那时高考,是先报志愿后考试,要掂量自己的水平来选择。

大学招生资料发下来,看着一排排高大上的专业名字,我一片茫然,不知道这些专业都是干什么的。同伴严肃地告诉我,选专业比结婚还重要。结了婚还可以离婚,重新选择;选了专业,这辈子就陷进去了。我听完以后凛然一惊,心中深以为然。

当时有个专业叫“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还好理解,不就是拿在手里,加减乘除很快的机器吗,可什么叫“软件”呢?我想破脑袋也无法明白。于是我去请教一位熟悉的老师。

那位老师嘿嘿一笑,认真地说:有个象电视一样的机器,下面连着一个面板,板上花花绿绿有好多字母。一敲字母,屏幕上的东西就不停地滚动,像在火车站售票柜台后面那些东西一样,这就是软件。我听完以后,觉得十分高深,也不明白这专业有什么用,心想这门专业就算了吧。

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两个人各拿一台机器,相互之间不连线,不管相隔多远,两个人都可以相互说话,别人还听不见。这就是无线电。这下我立即明白了,觉得这个专业好玩,又实用。

就这样,我进入了北大无线电系。

紧张的高考期间,我受邀到这位老师家午餐。他热情地准备了不少饭菜,还备了啤酒。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啤酒。

他亲切地介绍说,啤酒和水差不多,是一种解渴的饮料,可以随便喝。他还说,他们上大学那个时候,都是用洗脸盆把啤酒打回宿舍喝的。席间,他不停地劝菜劝酒。

这是我一生第一次喝啤酒,也是第一次喝酒,也是我第一次开始知道,我的身体对酒精严重过敏。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半瓶啤酒就足以让我昏昏睡去,一瓶啤酒则会导致严重的呕吐,这一问题迄今无法解决。

就这样,我第一次喝了数量不详的啤酒后,但觉昏昏沉沉、头重脚轻、双颊发烫、胃里恶心、脚步虚浮地走进考场。眼中望去,见到黑板飘来飘去,东西都有重影。

这门是化学考试。1988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特别困难,据说是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题目。打开试卷没几分钟,我就感觉脊背发凉,心里想,这下全完蛋了。我拼命地想冷静下来,整理一下思绪,但大脑就是不听使唤,脑中东一块西一块地漂着许多东西,就是拢不起来,再也没有往日考试时的淡定和镇静。

从那以后,一看到啤酒,我就想到高考,想到化学,就感到后背凉飕飕的。。。。。。

三十年过去了,回望青春,我在临汾一中获得了许多许多。高中生活的酸甜苦辣,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为生命中抹不掉的思念和回味,是为记。

高善文

2018年7月20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