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纷纷出手“救助”上市公司,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周末,深圳政府出手数百亿资金用于救助上市公司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

作者:陈肖

A股接盘侠来了:国资委纷纷出手“救助”上市公司,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这周末,关于多地国资委纷纷出手“救助”本地上市公司,其中仅深圳便斥资高达数百亿元资金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

10月13日,有媒体爆出,有可靠消息称,“深圳市政府拿出500亿发放委托贷款给上市公司,用于救助企业流动性,150亿已经到账深圳中小担,100亿高新投,并且还将接盘基金和债转股基金,这一消息在昨天得到部分确认。

image.png

据悉,目前国资机构已与部分深圳当地上市公司展开合作,从债权和股权两方面入手,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

1

接盘侠来了?

消息称,深圳已设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经贸信息委、财政委、国资委、金融办等10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事宜。目前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风险共济”资金目前已经到位,政府出资的部分或高达数百亿,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据了解,该政策下,深圳市政府通过其国资委下企业作为管理机构,原则上不以控股为目的,不做第一大股东,不改变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实际控制人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参考市场价格,实际控制人赎回股票,实现退出。

据一名已与国资平台进行股权入资的上市公司董秘透露,市政府的行为并非“做慈善”,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优质的上市公司价格非常便宜,对于国资机构而言,该方式还附加有一定的条件,其实算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在条件上,国资平台会与上市公司股东方签订对赌协议,如公司业绩不能达到要求,可向交易对象申请股权或现金赔偿。而债权方式主要是为公司解决股权质押风险,除了固定的利息收入外,如后续公司股价上涨,国资平台将再分走增值部分的三成收益。

另外,上市公司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 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 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事实上,在方案出台之前,深圳市国资已经有过出手案例。

今年8月份,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远致投资受让饶陆华持有的科陆电子1.52亿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78%),成为科陆电子第二大股东,大大缓解了科陆电子控股股东的流动性压力。此外,今年5月份以来,怡亚通、英飞拓、梦网集团、英唐智控等也先后宣布获深圳国资入股。

而除了深圳国资,其他地方的国资近期也有了大动作。

今年来,国资接盘民企的案例明显增多。其中,10月初,福建省国资委对合力泰预计32亿元大手笔收购格外引人注意,特别是价格方面,相较于停牌前的5.61元收盘价,收购溢价约22%。必康股份也是一则突出案例,延安国资旗下的鼎源投资有意受让新沂必康超50%股权,若上述交易最终完成,延安市政府将成为必康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延安也由此实现上市公司“零”的历史性突破。

有统计显示,有50家民营上市公司宣布获得国有资本入股接盘,仅9月份至今,已有超过14家公司披露了大股东向国资转让股权的意向。

image.png

(图片来源:网络)

值得注意是,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了一份最新问题解答,对《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进行了修订。

其中最具重磅意义的一条修订是:允许上市公司募集配套资金部分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其中该部分用途的比例不应超过交易作价的25%;或者不超过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50%。

这意思很明确,及时给上市公司“松绑”并购重组融资用途以缓解资金困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近期地方国资委出手“救助”上市公司铺平了政策道路。

2

A股股权质押的雷有多大?

虽然目前A股接连下跌,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在今年内跌幅超过了20%、30%,但这依然没有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造成过多抑制作用。

截至10月12日,沪深两市共有3526家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股权质押,累积质押比例超过70%的上市公司共计16家,超过50%的有139家。 其中,市场质押股数6361.86亿股, 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9.93%,市场质押市值为49060.51亿元,市场质押股数比例仍在快速攀升趋势通道。并且,从重要股东股权质押状况来看,将近2成已达平仓线,1成处于预警线与平仓线之间。

image.png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质押股数5947.11亿股,占所持股份比6.88%,大股东未平仓总市值10716.24亿元, 大股东疑似触及平仓市值29695.89亿元。

image.png

(图片来源:wind)

从股权质押公司的行业分布看,计算机应用、房地产开发及化学制品行业的质押市值规模位居前列。其中,计算机应用和房地产行业质押市值规模接近3000亿、化学制品、互联网传媒以及专用设备也均超过1000亿元。

image.png

在2013年以前,股票质押业务主要集中在场外质押(银行和信托等为主体)。但2013年开放场内质押以后,以券商为渠道的场内股权质押成为了主要方式。据华创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H1,场内股权质押规模新增4164.73亿元,是场外质押规模的9.6倍。这意味着,如果上市公司发生股权质押爆仓事件,券商机构将是承担风险最大的主体。

image.png

另一方面,根据过去五年股权质押情况统计,未来两年是公司股权质押解押的集中时间窗口,2018年下半年股权质押到期规模为1.03万亿元,2019年及20年到期规模分别为1.29万亿元、5643亿元。

image.png

屋漏更逢连夜月,在解押规模最大的未来这一年,恰恰又是中国经济下行形势最为严峻,同时导致股市很可能继续下跌的时间窗口,这对于高质押比例及非常接近平仓警戒线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未来仍没能有效解决资金困难问题的政策或转机,那将是一个不敢想象至暗时期。

3

股权质押已成为券商“烫手山芋”

9月26日,中信建投公告一口气披露五起关于股权质押踩雷的仲裁事项公告的新闻惊动了财经圈。

据悉,中信建投涉及的四笔股权质押业务出现了逾期,涉及金额高达11亿元,但截至目前仍有超10亿元的本金加利息未偿还。而涉事上市公司为印纪传媒,该公司在经历了股东套现、业绩变脸、股份冻结之后,股价从最高点26.22元跌至目前的3元左右,看来这笔资金大概率追回无望了。

而中信建投并非因股权质押踩雷而遭殃的券商,例如近期的乐视网、长生生物等公司的股权质押问题同样炸得多家券商外焦里嫩。据不完全统计,8月至今,已经有西南证券、东兴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中信建投和银河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了股权质押诉讼公告,涉及金额逾30亿元。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累计已有华录百纳、雏鹰农牧、华谊嘉信等逾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东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等相关风险提示公告,已多家上市公司出现股东所持股份遭遇平仓导致被动减持。这意味着,有了大量前车之鉴,这一部分的上市公司也可能面临着券商的果断止损操作。

券商对股权质押业务从此前趋之如骛已变成纷纷避之不及,有不少的券商都选择暂停了股权质押业务,或对质押标的标准和条件一提再提,比如负债过高的行业如地产行业的股票和某些保险系手中的股票融资业务不再接受,甚至还有业内传闻的上市公司质押‘黑名单’事件。”

另有消息称,有券商股权质押业务已提出,融资额不能超过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和质押率不超过三成的规定,最终融资额按照上述两个条件的最低值执行。

4

政府出手“救助”上市公司的背后

上市公司股价跌成目前的惨状,竟然到了连券商都避之不及,如今沦为政府出手“救助”的窘迫境地,上市公司为何沦为这种地步,这到底是谁的错?

从2014年以来,股权质押业务也井喷式上升,其中2015年是股权质押规模增量达到顶峰,其质押市值4930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1%。截止目前,A股市场仍有超3500家公司参与了股权质押业务。在这短短一年多的全面牛市时期,大多上市公司以及一级、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甚至选择配资融资加杠杆去炒股,上市公司也千方百计出各种收购兼并重组的利好新闻,最终导致股价泡沫急剧放大,A股有大量上市公司的股价飙涨超过5倍甚至10倍以上,即使是最普通的也一般也有两三倍。

image.png

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选择在进行股权质押,券商也敢在这个时候接受如此高泡沫的股权质押业务,最终导致股灾之后股权质押频频爆仓的恶果。

在分析人士看来,参与在其中每一个角色,上市公司,投资者,券商等都有错,因为他们无视价值风险,共同催发了股市泡沫,也应该承受泡沫破灭导致的结果。

有网友表示,“时至今日的中国证券市场,并不完全因为什么所谓的贸易战,所谓的宏观经济,准确的说时至今日,仍然是那场2014-2015年大泡沫和股灾的后遗症的延续。”这观点确实很对。

另外,据中金公司9月底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今年以来,公司属性发生变动的49家企业中,民企占比高达 89%。其中民企属性转为国企的有26家,占53%。民企转为国企的26家公司中,同样是来自机械(23%)、化工(12%)、TMT(24%) 领域的企业偏多,环保企业(8%)也不在少数。

现在,随着成功案例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开始介入“救助”上市公司,并且提供的资金规模不断增大。

有人认为,国资此时进场接收上市公司股权,是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吃相有点难看。因为从此前几轮并购看,政府在选择标的企业时也有相关的条件要求,专挑好的公司。

但事实上,这观点存在一些谬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共有近160起,截至9月27日,只有24家将部分股权转让国企,仅占涉及股权转让企业市值的18.7%左右,不足A股市值的0.1%。另据媒体公开报道,今年前7个月,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2377单、交易金额1.36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共发生并购1835单,交易金额9795.45亿元,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占比分别为77.20%、71.76%。

可见,国资介入的规模实际上远比市场认为的小,并不能说明在是大幅”趁火打劫”的行为。

而上述24家公司在这两天股价大跌之前,其跌幅就已在30%以上,其中有8家股价此前跌幅就累计超过50%。这些民营企业在自身资产大幅折损的同时,不仅面临股权质押、强制清仓的直接风险,而且面临资不抵债、拖欠银行贷款等连带的深层隐患。国资平台适时介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称赞的举措。可以及时帮助民企缓解债务压力、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又可使企业补充资金、扩大再生产,确保社会财富免遭更大损失。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