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速递】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中期股东溢利下降29%至7.51亿港元,每股派息3.6港仙

格隆汇29日讯,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公布截至2018年上半年业绩公告。回顾期内,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按年增加23.8%至483.202亿港元(单位,下同),贡献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7.5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3%。

格隆汇29日讯,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公布截至2018年上半年业绩公告。回顾期内,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按年增加23.8%至483.202亿港元(单位,下同),贡献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7.5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3%。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7.510亿元,同比下降29%。每股基本盈利为14.30港仙,派中期股息每股3.6港仙。

image.png

公告称,公司期内整体归属于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由于2017年12月27日完成出售生化及生物燃料业务影响。

期内,国内农产品加工行业盈利空间较好。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实现油、米及面等核心业务规模和盈利的持续扩张,带动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整体毛利增加62.5%至43.694亿元,毛利率按年上升2.1百分点至9.0%。

期内,持续经营业务销售及分销费用为22.300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4.6%。费用上升主要由于2017年9月公司并入小包装食用油销售业务后广告促销及物流费用增加所致。

公司于2018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包括受限银行存款)结余为108.259亿元(2017年12月31日:105.718亿元)。期内,公司录得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约为36.169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现金流入净额6.958亿元)。该等流动资金主要以元、人民币及美元计值。

于2018年6月30日,计息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的总额为237.471亿元(2017年12月31日:191.812亿元),金额主要用于配合公司的日常业务营运及扩展所需。一年内到期或按通知偿还约235.98亿元。

分业务看,油籽加工业务,2018年上半年,国际大豆价格在中美贸易政策变动以及主产地天气因素影响下先涨后跌,波幅较大。受到对美国原料加征关税消息的影响,油、粕价格阶段性走强,平均盈利空间保持较好水平。2018年上半年,油籽加工业务整体销售油籽粕和植物油销量分别为451.1万公吨以及243.6万公吨,同比高位分别进一步增长23.2%和34.1%。收入同比增长35.0%至332.242亿元。毛利率7.2%,贡献经营溢利6.440亿元,同比增长48.9%。期内,公司销售小包装食用油产品57.0万公吨,同比增幅达到16.7%。

大米加工及贸易业务,2018年上半年,最低收购价连续下调,国内稻谷行情逐步回归市场定价,原料成本压力持续缓解。期内,公司大米品牌及出口业务均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产品总销量同比增加20.0%至155.9万公吨,实现收入74.383亿元,同比增长18.4%。销量持续提升拉动产能利用率达至历史高位,实现毛利率15.6%,贡献经营溢利3.949亿元,同比增加42.4%。小包装米业务保持持续成长势头,期内销量同比增长6.5%至38.1万公吨,连续第9年(2009-2017)荣列同类市场产品销售领先。

小麦加工业务,期内,国产小麦价格政策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最低收购价和出库拍卖价均有所下调,储备库存充裕压制行情震荡走低。期内,小麦加工业务实现面粉销量131.1万公吨,在同期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增加18.2%,支撑产能利用率继续保持高位;干面销量7.0万公吨,同比增长32.5%。实现收入59.714亿元,毛利率为9.3%,经营溢利同比增长49.8%至1.040亿元。

啤酒原料业务,国际大麦主产区陈作减少导致原料供应偏紧,新产季天气干旱加重农作物产情和品质不确定性,支撑啤酒大麦价格不断走高,原料成本显著上涨。在下游啤酒消费市场总体规模基本稳定的背景下,产品价格难以消化成本增幅,利润空间受到挤压。2018年上半年公司麦芽产品销量达36.4万公吨,同比增加2.2%。营业规模保持在较高水平,实现收入12.894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内蒙古工厂2010年建成运营后,经营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当地国产大麦种植规模、质量持续降低,无法满足业务正常经营需要。虽尝试了订单种植、搭配进口原料和业务转型等多种策略,但均难以实质性改善工厂持续亏损状况,影响公司整体业绩表现。随着环保政策要求提升,目前需要进一步投入资源以维持生产经营。作为持续提升分部业绩表现策略的一部份,管理层认为继续营运该工厂可能面临亏损持续扩大的局面,因此决定停止该工厂营运。2018年上半年啤酒原料业务计提该工厂资产减值损失约1.285亿元后录得经营亏损5.7百万元。

展望下半年,公司表示,将继续聚焦品牌业务发展,依托整体供应链掌控能力优势,支持终端业务规模扩张,保障产品盈利空间。在产能运营效率普遍达到相对高位基础上,探索规模进一步增长的合理路径,谋求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PDF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